文学巴士 www.wx84.cc,暗黑大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陛下,如是人数少,杀也就杀了,但人数太多,银行司需要一些震慑弹压宵小,但不需要太多的血光。”
其实这样做,一是确实人数太多了,二是王巨也不想死人,在这个不死人的前提下,进行震慑,以免产生更大的意外。
特别是这件事过后,京城市坊上还有一些杂音,这得引以为戒的。
想一想,整个宋朝有多少在放高利贷,如果这些人统统杀掉,让这些人产生误会,一起团结起来对抗银行司……并且最担心的是其他州县的百姓也产生误判,纷纷来京城诉讼,到时候朝廷是受理还是不受理?
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难道不替那些受高利贷百姓讨还一个公道吗?
王巨也想啊。
关健很多事牵一发而动千钧,况且天下那么多不平事,能一一讨还公道吗?再说受理,这满天下的高利贷,如何受理?
因此一个不杀,震慑有了,也代表着朝廷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这些弯弯绕绕的,王巨就不想再说了,据他听来的消息,那天听证,因为时间耽搁得太久,第二天赵顼就略有些不适。
它可不是一个好征兆。
因此没有必要向赵顼剖析利害关系,来不及学习与反思了!
不如在自己操作下,做一个傻瓜式的皇帝吧,那样,反而能多活上几年。
赵顼确实也没有多想,自古以来,中国都是法不责众的,他又问了一句:“蒋之奇如何?”
蒋之奇如今担任着南方十二路发运副使,也就是那个状告欧阳修与儿媳通奸的大臣。
王巨想了想:“这两年我不在国内,不过也听闻了一些,此人当可以称为小薛向也。”
也就是蒋之奇有很不错的理财之能。
王巨这个评价算是很高了,但也不是过份的评价,论理财之能,论政务能力。一个蒋之奇,能当一百个欧阳修!
“卿观当今诸臣中,还有那个大臣善于理财?”
这个问题也比较关健。
怎么说呢,一旦银行司拉开帷幕。发运司的地位会更加得重视,无他,和买和籴科配数额都要增加了许多,如何合理的和买和籴,那就更重要了。不会理财。就会坑苦了百姓,会理财者,反而能造福百姓。
问题是三司、银行司与发运司都需要一个善长理财的官员主持,但朝廷总不能一直用这几个大臣吧?
王巨沉默,大半天后说:“薛向不提了,整个大宋,在理财上也没有几人能及之,但就是能比上蒋之奇的,同样也不多,至少臣没有注意到。”
“那彼岸呢?”
“彼岸多是商贾出身。但就是这样,陆续调整了多次。”
“理财官员如此难求?”
“那是,而且我朝重要的士大夫都是进士及第出身,又被后来的儒学扭曲,以为谈利为耻,连利都不敢谈了,哪里还谈得上会什么理财?”
“儒学迂阔……?”
“不是,陛下,士大夫多不愿意谈利,是受了夫子这一句影响。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其实这个利是指利益,而非是钱帛。想一想一个国家没有钱帛粮食,这个国家还能存在吗?因此不能断章取义地读儒学。而要连起来读,如夫子所说的另外一句,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为了富贵。即便当一个车夫也不是羞耻的。不过夫子将道义凌架于富贵之上罢了,因此才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又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甘于贫困不失道义,固然当值得褒美,但谈利不失于道义者,也不能指责,相反的,我朝士大夫背底下想办法敛财,嘴上却不准人谈利,自己同样满嘴道德文章,这些才是真正的伪君子,比小人更可恨。不过是否还有其他善长理财的官员,以后臣注意一下,若有之,必向陛下推荐。”
赵顼算是听出来了,也就是宋朝大环境是士大夫越来越虚伪,而这种大环境,却不利于理财官员磨勘。
就算有天赋,在这种大环境里,也得不到很好的成长。
因此有了一个蒋之奇,就算是很不错了。
赵顼微微叹息。
王巨又说道:“曾巩也病重了。”
那一天过后,富弼回到洛阳,羞愤之下,病情加重。
王巨无辄,然后在常朝会上提议,加拜富弼为中书令,是职官哦,不是老王那个真材实料的中书令,同时传诏,表彰富弼一生的功劳,再刻意说明这次进京,只是富弼受了小人蒙蔽,请富弼不要自责了。又加派了好几名御医,风尘朴朴赶到洛阳,替富弼诊断。
不然怎么办?
老富一死,又有人说是王巨逼死的。
如此,就是老富死了,也与王巨无关了。
同时病重的还有好几个人,也就是洛阳那群老家伙,都不愿意离开洛阳。
但他们是痴心妄想了,朝廷安慰富弼,乃是富弼的声望,这些老家伙,好洗洗睡吧。
然而有一个人确实真病重了,那就是曾巩。
老了,生病了,死了。
很正常。
王巨说的是人选:“陛下,曾巩病重,不能理政,臣想以苏辙代之。”
“小苏?”
“恩。”
“苏轼如何?”
“陛下,论才情,古今往来,苏轼可以说当为第一,即便李白也不能比拟,无他,因为苏轼全能也,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都可以冠绝天下。但这方面的才情,与吏治却没有多大关系。就象李白,如果让他担任宰相,能做好宰相之职吗?尽管他梦想着想做谢安。”
赵顼被说乐了。
“因此朝廷可以稍稍重视,不能让其受到太多的委屈,但不可重用之。一个太平之州的知州知府就好了。然而苏辙不同,他才情虽不及兄长,但比较稳固。稳重才是一个大臣的根本。”
“卿与王公所言仿佛,但王公未说出所以然来。”
原先赵顼想调苏东坡回京修国史。老王感到为难。赵顼看出来了,就说,不用苏轼,用曾巩如何。老王说,用曾巩便好。
人家也是唐宋八大家。文笔不差的。
赵顼忽然突发奇想,问,苏轼与古人比,与谁更近些。老王不假思索地答道,颇似李白。赵顼说,不然,李白有苏轼之才,无苏轼之学,苏轼既不修国史,以本官知江州如何?老王说。苏轼诽谤慢上,不便起用,请陛下三思。
>
“陛下,如是人数少,杀也就杀了,但人数太多,银行司需要一些震慑弹压宵小,但不需要太多的血光。”
其实这样做,一是确实人数太多了,二是王巨也不想死人,在这个不死人的前提下,进行震慑,以免产生更大的意外。
特别是这件事过后,京城市坊上还有一些杂音,这得引以为戒的。
想一想,整个宋朝有多少在放高利贷,如果这些人统统杀掉,让这些人产生误会,一起团结起来对抗银行司……并且最担心的是其他州县的百姓也产生误判,纷纷来京城诉讼,到时候朝廷是受理还是不受理?
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难道不替那些受高利贷百姓讨还一个公道吗?
王巨也想啊。
关健很多事牵一发而动千钧,况且天下那么多不平事,能一一讨还公道吗?再说受理,这满天下的高利贷,如何受理?
因此一个不杀,震慑有了,也代表着朝廷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这些弯弯绕绕的,王巨就不想再说了,据他听来的消息,那天听证,因为时间耽搁得太久,第二天赵顼就略有些不适。
它可不是一个好征兆。
因此没有必要向赵顼剖析利害关系,来不及学习与反思了!
不如在自己操作下,做一个傻瓜式的皇帝吧,那样,反而能多活上几年。
赵顼确实也没有多想,自古以来,中国都是法不责众的,他又问了一句:“蒋之奇如何?”
蒋之奇如今担任着南方十二路发运副使,也就是那个状告欧阳修与儿媳通奸的大臣。
王巨想了想:“这两年我不在国内,不过也听闻了一些,此人当可以称为小薛向也。”
也就是蒋之奇有很不错的理财之能。
王巨这个评价算是很高了,但也不是过份的评价,论理财之能,论政务能力。一个蒋之奇,能当一百个欧阳修!
“卿观当今诸臣中,还有那个大臣善于理财?”
这个问题也比较关健。
怎么说呢,一旦银行司拉开帷幕。发运司的地位会更加得重视,无他,和买和籴科配数额都要增加了许多,如何合理的和买和籴,那就更重要了。不会理财。就会坑苦了百姓,会理财者,反而能造福百姓。
问题是三司、银行司与发运司都需要一个善长理财的官员主持,但朝廷总不能一直用这几个大臣吧?
王巨沉默,大半天后说:“薛向不提了,整个大宋,在理财上也没有几人能及之,但就是能比上蒋之奇的,同样也不多,至少臣没有注意到。”
“那彼岸呢?”
“彼岸多是商贾出身。但就是这样,陆续调整了多次。”
“理财官员如此难求?”
“那是,而且我朝重要的士大夫都是进士及第出身,又被后来的儒学扭曲,以为谈利为耻,连利都不敢谈了,哪里还谈得上会什么理财?”
“儒学迂阔……?”
“不是,陛下,士大夫多不愿意谈利,是受了夫子这一句影响。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其实这个利是指利益,而非是钱帛。想一想一个国家没有钱帛粮食,这个国家还能存在吗?因此不能断章取义地读儒学。而要连起来读,如夫子所说的另外一句,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为了富贵。即便当一个车夫也不是羞耻的。不过夫子将道义凌架于富贵之上罢了,因此才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又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甘于贫困不失道义,固然当值得褒美,但谈利不失于道义者,也不能指责,相反的,我朝士大夫背底下想办法敛财,嘴上却不准人谈利,自己同样满嘴道德文章,这些才是真正的伪君子,比小人更可恨。不过是否还有其他善长理财的官员,以后臣注意一下,若有之,必向陛下推荐。”
赵顼算是听出来了,也就是宋朝大环境是士大夫越来越虚伪,而这种大环境,却不利于理财官员磨勘。
就算有天赋,在这种大环境里,也得不到很好的成长。
因此有了一个蒋之奇,就算是很不错了。
赵顼微微叹息。
王巨又说道:“曾巩也病重了。”
那一天过后,富弼回到洛阳,羞愤之下,病情加重。
王巨无辄,然后在常朝会上提议,加拜富弼为中书令,是职官哦,不是老王那个真材实料的中书令,同时传诏,表彰富弼一生的功劳,再刻意说明这次进京,只是富弼受了小人蒙蔽,请富弼不要自责了。又加派了好几名御医,风尘朴朴赶到洛阳,替富弼诊断。
不然怎么办?
老富一死,又有人说是王巨逼死的。
如此,就是老富死了,也与王巨无关了。
同时病重的还有好几个人,也就是洛阳那群老家伙,都不愿意离开洛阳。
但他们是痴心妄想了,朝廷安慰富弼,乃是富弼的声望,这些老家伙,好洗洗睡吧。
然而有一个人确实真病重了,那就是曾巩。
老了,生病了,死了。
很正常。
王巨说的是人选:“陛下,曾巩病重,不能理政,臣想以苏辙代之。”
“小苏?”
“恩。”
“苏轼如何?”
“陛下,论才情,古今往来,苏轼可以说当为第一,即便李白也不能比拟,无他,因为苏轼全能也,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都可以冠绝天下。但这方面的才情,与吏治却没有多大关系。就象李白,如果让他担任宰相,能做好宰相之职吗?尽管他梦想着想做谢安。”
赵顼被说乐了。
“因此朝廷可以稍稍重视,不能让其受到太多的委屈,但不可重用之。一个太平之州的知州知府就好了。然而苏辙不同,他才情虽不及兄长,但比较稳固。稳重才是一个大臣的根本。”
“卿与王公所言仿佛,但王公未说出所以然来。”
原先赵顼想调苏东坡回京修国史。老王感到为难。赵顼看出来了,就说,不用苏轼,用曾巩如何。老王说,用曾巩便好。
人家也是唐宋八大家。文笔不差的。
赵顼忽然突发奇想,问,苏轼与古人比,与谁更近些。老王不假思索地答道,颇似李白。赵顼说,不然,李白有苏轼之才,无苏轼之学,苏轼既不修国史,以本官知江州如何?老王说。苏轼诽谤慢上,不便起用,请陛下三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