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巴士 www.wx84.cc,大国重工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个嘛,还真不太好估计。”
康海东做出一个深思的样子,想了一会,然后缓缓地说道:“冯助理,自然科学的研究,是来不得半点浮夸的,它有自己的规律,我们不能拔苗助长。理论上的突破,有可能会突然发生,让你措手不及,也有可能会拖很长时间。所以,你让我说一个确切的时间,我还真有点说不上来……”
闻听此言,冯啸辰和吴仕灿的脸都沉下去了,我们只是让你们设计一套乙烯装置,你特喵跟我谈什么自然科学的规律,欺负我们没做过科研吗?
要说起来,康海东还真不是故意要耍赖,他实在是没办法了,才会腆着老脸在冯啸辰这样一个小年轻面前说这种不着调的话,想把对方暂时糊弄过去,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一点时间。不过,他心里又明白,就算对方现在不逼他,给他再宽限三五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他也没办法完成装备公司交付的研究任务。用句俗话来说,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手头没有能用的人,让他怎么完成这样一个大型设计任务。
石化设计院的实力是没说的,过去也的确曾经完成过5000吨乙烯装置的设计工作,但那毕竟已经是过去的事情,时过境迁,今天的石化设计院,情况与过去已经大为不同了。
30年前石化院设计乙烯装置,有苏联提供的图纸作为参照,有一批海外归来的精英作为骨干,即便是刚刚大学毕业的那些小年轻,一个个也是意气风发,画图纸画上三天三夜也没一个人会叫苦。有这样的条件,石化院才能够只用半年时间就完成了5000吨乙烯装置的设计工作,并获得了国家的表彰。
而现如今,苏联的那些技术已经过时,近年来从西方国家引进的许多技术大家都还没有完全吃透,60万吨乙烯的技术要求与5000吨装置相比,差出去不是一星半点,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如果仅仅是技术上的困难,也就罢了,毕竟搞工业哪有不困难的时候?关键的问题在于,今天设计院里那些工程师的精神面貌,与30年前几乎是天壤之别,一支没有了精气神的队伍,还能指望他们打硬仗吗?
康海东刚刚从吴仕灿手里把60万吨乙烯装置的设计任务拿回来时,院里也曾掀起了一个小小的高潮。第一期1000万的设计费到账,让饱受经费拮据之苦的院领导们长舒了一口气,一个个都精神抖擞起来,围绕着这些经费,众人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大家好久没有见过奖金了,该不该给大家发一点,改善一下大家的生活?
职工的医药费很多个月没有报销了,总不能一直欠着吧?
好几个设计室的实验设备都已经陈旧不堪了,该不该花点钱添置一些?
许多办公室的墙皮都掉了,要不要粉刷一下,顺便把老式的木窗户换成那种时尚的铁艺窗户?
别的单位都买了轿车,去部里开会的时候,就数石化院的车子最旧,严重影响了单位的形象,配辆新车也是工作需要吧?
……
大家的说法都有道理,所里也必须予以考虑。其实所有这些都算不上什么大项的花费,即便是一辆过得去的桑塔那轿车,也就是十万块钱的事情,相当于1000万经费中的零头。这笔经费最大的一个用项,是石化院决定新建两幢住宅楼,解决困扰全院许多年的职工住房紧张问题。关于建楼的决策,是石化院全体领导一致同意的,但有关新住房分配的问题,却引起了极大的争议。
80至90年代,住房一直是各国营单位里最为敏感的问题。大家的生活改善了,家里有了各种各样的家用电器,还有“48条腿”的各式家具,都是需要空间来摆放的。许多职工家里的孩子已经长大,到了结婚生子的年龄,原来一家人挤20平米的居住条件显然是无法满足需要的。至于那些新分配到单位来的年轻人就更惨了,能够分到筒子楼里的一个床铺都算是不错,住在办公楼的储藏室、楼梯间里也都算不上是新闻了。
单位没房可分的时候,职工们虽然有怨言,也只是在茶余饭后嘟囔几句,因为知道再怎么闹也没用,领导也不可能变出房子来。但听说设计院有了钱,打算盖新住宅楼,所有的职工眼睛里都闪出了绿光,像是草原上饿急了的狼一般,围绕着新住宅楼,展开了强大的舆论攻势:
&n... -->>
“这个嘛,还真不太好估计。”
康海东做出一个深思的样子,想了一会,然后缓缓地说道:“冯助理,自然科学的研究,是来不得半点浮夸的,它有自己的规律,我们不能拔苗助长。理论上的突破,有可能会突然发生,让你措手不及,也有可能会拖很长时间。所以,你让我说一个确切的时间,我还真有点说不上来……”
闻听此言,冯啸辰和吴仕灿的脸都沉下去了,我们只是让你们设计一套乙烯装置,你特喵跟我谈什么自然科学的规律,欺负我们没做过科研吗?
要说起来,康海东还真不是故意要耍赖,他实在是没办法了,才会腆着老脸在冯啸辰这样一个小年轻面前说这种不着调的话,想把对方暂时糊弄过去,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一点时间。不过,他心里又明白,就算对方现在不逼他,给他再宽限三五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他也没办法完成装备公司交付的研究任务。用句俗话来说,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手头没有能用的人,让他怎么完成这样一个大型设计任务。
石化设计院的实力是没说的,过去也的确曾经完成过5000吨乙烯装置的设计工作,但那毕竟已经是过去的事情,时过境迁,今天的石化设计院,情况与过去已经大为不同了。
30年前石化院设计乙烯装置,有苏联提供的图纸作为参照,有一批海外归来的精英作为骨干,即便是刚刚大学毕业的那些小年轻,一个个也是意气风发,画图纸画上三天三夜也没一个人会叫苦。有这样的条件,石化院才能够只用半年时间就完成了5000吨乙烯装置的设计工作,并获得了国家的表彰。
而现如今,苏联的那些技术已经过时,近年来从西方国家引进的许多技术大家都还没有完全吃透,60万吨乙烯的技术要求与5000吨装置相比,差出去不是一星半点,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如果仅仅是技术上的困难,也就罢了,毕竟搞工业哪有不困难的时候?关键的问题在于,今天设计院里那些工程师的精神面貌,与30年前几乎是天壤之别,一支没有了精气神的队伍,还能指望他们打硬仗吗?
康海东刚刚从吴仕灿手里把60万吨乙烯装置的设计任务拿回来时,院里也曾掀起了一个小小的高潮。第一期1000万的设计费到账,让饱受经费拮据之苦的院领导们长舒了一口气,一个个都精神抖擞起来,围绕着这些经费,众人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大家好久没有见过奖金了,该不该给大家发一点,改善一下大家的生活?
职工的医药费很多个月没有报销了,总不能一直欠着吧?
好几个设计室的实验设备都已经陈旧不堪了,该不该花点钱添置一些?
许多办公室的墙皮都掉了,要不要粉刷一下,顺便把老式的木窗户换成那种时尚的铁艺窗户?
别的单位都买了轿车,去部里开会的时候,就数石化院的车子最旧,严重影响了单位的形象,配辆新车也是工作需要吧?
……
大家的说法都有道理,所里也必须予以考虑。其实所有这些都算不上什么大项的花费,即便是一辆过得去的桑塔那轿车,也就是十万块钱的事情,相当于1000万经费中的零头。这笔经费最大的一个用项,是石化院决定新建两幢住宅楼,解决困扰全院许多年的职工住房紧张问题。关于建楼的决策,是石化院全体领导一致同意的,但有关新住房分配的问题,却引起了极大的争议。
80至90年代,住房一直是各国营单位里最为敏感的问题。大家的生活改善了,家里有了各种各样的家用电器,还有“48条腿”的各式家具,都是需要空间来摆放的。许多职工家里的孩子已经长大,到了结婚生子的年龄,原来一家人挤20平米的居住条件显然是无法满足需要的。至于那些新分配到单位来的年轻人就更惨了,能够分到筒子楼里的一个床铺都算是不错,住在办公楼的储藏室、楼梯间里也都算不上是新闻了。
单位没房可分的时候,职工们虽然有怨言,也只是在茶余饭后嘟囔几句,因为知道再怎么闹也没用,领导也不可能变出房子来。但听说设计院有了钱,打算盖新住宅楼,所有的职工眼睛里都闪出了绿光,像是草原上饿急了的狼一般,围绕着新住宅楼,展开了强大的舆论攻势: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