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巴士 www.wx84.cc,武侠世界梦长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鲁翎,一切靠你了。”把太子和南阳王送走的临海王刘俭满是羡慕的看着离去的大军,他的家人老小跟着南阳王的车架走了。一方面是刘俭觉得后方的秦州更安全,一方面是太子和南阳王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相信他们的大哥刘俭,把他的家人带在身边是为了当做人质。
刘俭当然也明白,他这一次自愿留下来就是准备不成功便成仁,刘俭倒是没那么伟大,他也是为了自己的家人和国家。哪怕刘曜在的时候,多么不喜欢自己这个儿子,刘俭心里也是把刘曜当成父亲的。这一次能够成功,那么他的国家也能存在下去,如果失败,那么就是死,但是刘俭不想死。
石勒为了给长安制造压力,不断地派小股骑兵在雍州边境游弋,长安真的是一日三惊,随着朝廷和百官的离开,长安更是乱到了极致。刘俭又是一个没多少本事的人,因此除了楚云假扮的鲁翎,刘俭是真的没多少依靠。
他这一次能够活下去,完全就要看楚云的了。因此鲁翎以大将军、大司马、雍州刺史的名义封楚云为卫将军,负责整顿长安所有军队,对于不服从的将领,有先斩后奏之权,楚云终于踏出了他掌握军队的第一步。
长安的军队现在有大约十几万人,换成任何一个有点军事才能的人,都不可能扔下大军和粮食丰裕的坚城弃城逃走,但是偏偏以悍勇为荣的匈奴人就做出来了,这简直就是讽刺。这些军队的构成倒是挺复杂的,其中有一些未来得及跟随太子逃走的匈奴人,当然大部分都是各杂胡军队和投降的汉人军队,刘曜这些年的皇帝没有白当,长安在刘曜手里还是很发达的,他把大量的人口填充到了长安。
这些军队的最高长官都跑光了,甚至一些军队连中层将领都跑光了,在前赵,如果不是匈奴贵族,根本没可能成为一支军队的掌控者,而这些匈奴贵族却都跟着太子跑了,因此这十几万人相当于在群龙无首的状态下。
杂号将军蒋英、辛恕两个不入流的将军顺势而起,他们不断地吞并各方人马,掌握了人数最多的军队,他们分别控制着几万人,俩人加起来掌握了长安城内一半的军队,算是长安城内最大的势力。
这俩都不是匈奴人,一个是汉人,一个是氐族,前赵算上匈奴汉国的刘渊和刘聪父子,已经立国二十几年,因此很多人都适应了匈奴人的统治,越来越多的各族人才都开始效力于前赵。当然这也跟匈奴数位皇帝一系列的安抚政策有关系,如果没有后赵石勒的压迫,前赵未必就不能成为一个国运长久的胡人王朝。
但是前赵却连出昏招,皇帝刘曜醉酒被俘虏,这就算是意外。但是在长安城没有遭受攻击的情况下,当权的太子、南阳王、汝阴王刘厚、安定王刘策这些镇守一方,代表了前赵各大势力的王子全都弃城逃走,这就让前赵的民心彻底丧失了。虽然临海王刘俭被留了下来,但是除了极少数的人,根本就没人知道。而且就算是知道也没人在意,刘曜对刘俭的不喜欢人尽皆知,所有人都认为这是太子和南阳王让临海王顶雷而已。何况他们还不知道,在楚云的要求下,刘俭这些日子就如同消失了一样,楚云忙着勘察各方势力,他把刘俭当成了一张底牌,不到关键时刻是不会亮牌的。
因此在认为前赵彻底放弃了长安的情况下,蒋英、辛恕自认为就是长安城的王,他们以盟主的姿态召集各大势力的将领,当然去的也就是他们本来的手下,其他势力并不一定给他们面子。
蒋英、辛恕也不隐瞒,他们当场宣布准备投降后赵石勒,这让他们手下的将领全都大惊,一部分人当场反对,被两个人斩杀在了当场,这一幕震慑了所有人,一些人虽然还是心里不赞同,但是也没有人敢说什么了。前赵毕竟统治了这么多年,忠臣孝子怎么也还是有几个的。
在蒋英、辛恕眼里商议进行的很顺利,在俩人的强力支持下,所有人达成了投降的共识。在历史上他们的确是成功了,毕竟当时前赵已经完全没希望了,也没有人愚忠到为朝廷殉葬,但是这个时空,就不一定了。
“我们愿意跟蒋将军和辛将军共进退。”不管他们是明哲保身还是破罐子破摔,再也没有人反对两个人的命令了。蒋英、辛恕两个人互视一眼,很满意的大笑了起来。
匈奴人虽然在太子的带领下跑了不少,但是毕竟他们在长安已经十几年了,很多人把长安当成了他们的家,他们把自己当成了在长安的土著。因此他们宁可死在“家”里,也不愿意跟着他们的太子逃走。
这种人还不少,经过这么多年的繁衍,匈奴人口已经过百万,在长安的匈奴人起码占到了一半,而跟着太子走的只有五万禁卫军而已,就算是加上他们的家属,也就是二三十万人。也就是说还有起码二十万匈奴人留在了长安,这二十万人里面,十选一都能选出两万大军。不过现在长安乱成一团,也没人去管他们的死活了。
刘东勇原来是匈奴禁军的一位校尉,本来他应该跟着太子离开的,但是他却舍不得快要生产的妻子,因此他就留在了长安,刘东勇在禁军中以勇武著称,而且人缘相当好,因为他没有离开长安,他那一队禁军中的一大半都留了下来,可见他的影响力。
匈奴禁军在刘聪死后数量倒是大大增加,但是质量却越来越低,毕竟荫恩的子弟越来越多,不过他这一队八百余人却是以精锐居多。刘东勇深受南阳王器重,当年南阳王刘胤抵御前凉入侵,刘东勇曾经立下大功,给南阳王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也因此从一般军队调集到了禁军,并且以平民的身份谋取了一个校尉的官职,要不是他身份太低,以他的战功,就算是杂号将军都没问题。
在家国面前,刘东勇选择了自己的家庭。长安现在可不太平,刘东勇把留下来的五百余弟兄集中了起来,在长城偏南的一片划定了地盘,而且随着局势越来越混乱,投靠刘东勇的人越来越多,刘东勇短短一段时间就聚集了两千余人匈奴兵丁。
但是也反而让刘东勇难受,他没有什么野心,毕竟这两千人看似很多,但是在长安动辄十几万的军队中也不算什么。而且这么多人的粮草刘东勇怎么承担得起?就在刘东勇焦头烂额,准备外出抢粮的时候,手下前来通报。
“校尉,有人找你。”就在刘东勇的妻子刚刚生下一个男孩不久有人找到了他。
“你是?”一个浑身都被黑袍遮蔽的男子出现在刘东勇的眼帘,以刘东勇这个老兵的视觉看来,这个黑袍人极其危险,但是他好像不认识这么一个人。
黑袍人也不开口,突然一个鎏金铜牌出现在黑袍人的手中,刘东勇双目陡然睁大,他再三确定之后,才双手抱拳单膝跪地。
“卑职拜见卫将军。”
“刘东勇校尉,我命令你集合手下所有人,... -->>
“鲁翎,一切靠你了。”把太子和南阳王送走的临海王刘俭满是羡慕的看着离去的大军,他的家人老小跟着南阳王的车架走了。一方面是刘俭觉得后方的秦州更安全,一方面是太子和南阳王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相信他们的大哥刘俭,把他的家人带在身边是为了当做人质。
刘俭当然也明白,他这一次自愿留下来就是准备不成功便成仁,刘俭倒是没那么伟大,他也是为了自己的家人和国家。哪怕刘曜在的时候,多么不喜欢自己这个儿子,刘俭心里也是把刘曜当成父亲的。这一次能够成功,那么他的国家也能存在下去,如果失败,那么就是死,但是刘俭不想死。
石勒为了给长安制造压力,不断地派小股骑兵在雍州边境游弋,长安真的是一日三惊,随着朝廷和百官的离开,长安更是乱到了极致。刘俭又是一个没多少本事的人,因此除了楚云假扮的鲁翎,刘俭是真的没多少依靠。
他这一次能够活下去,完全就要看楚云的了。因此鲁翎以大将军、大司马、雍州刺史的名义封楚云为卫将军,负责整顿长安所有军队,对于不服从的将领,有先斩后奏之权,楚云终于踏出了他掌握军队的第一步。
长安的军队现在有大约十几万人,换成任何一个有点军事才能的人,都不可能扔下大军和粮食丰裕的坚城弃城逃走,但是偏偏以悍勇为荣的匈奴人就做出来了,这简直就是讽刺。这些军队的构成倒是挺复杂的,其中有一些未来得及跟随太子逃走的匈奴人,当然大部分都是各杂胡军队和投降的汉人军队,刘曜这些年的皇帝没有白当,长安在刘曜手里还是很发达的,他把大量的人口填充到了长安。
这些军队的最高长官都跑光了,甚至一些军队连中层将领都跑光了,在前赵,如果不是匈奴贵族,根本没可能成为一支军队的掌控者,而这些匈奴贵族却都跟着太子跑了,因此这十几万人相当于在群龙无首的状态下。
杂号将军蒋英、辛恕两个不入流的将军顺势而起,他们不断地吞并各方人马,掌握了人数最多的军队,他们分别控制着几万人,俩人加起来掌握了长安城内一半的军队,算是长安城内最大的势力。
这俩都不是匈奴人,一个是汉人,一个是氐族,前赵算上匈奴汉国的刘渊和刘聪父子,已经立国二十几年,因此很多人都适应了匈奴人的统治,越来越多的各族人才都开始效力于前赵。当然这也跟匈奴数位皇帝一系列的安抚政策有关系,如果没有后赵石勒的压迫,前赵未必就不能成为一个国运长久的胡人王朝。
但是前赵却连出昏招,皇帝刘曜醉酒被俘虏,这就算是意外。但是在长安城没有遭受攻击的情况下,当权的太子、南阳王、汝阴王刘厚、安定王刘策这些镇守一方,代表了前赵各大势力的王子全都弃城逃走,这就让前赵的民心彻底丧失了。虽然临海王刘俭被留了下来,但是除了极少数的人,根本就没人知道。而且就算是知道也没人在意,刘曜对刘俭的不喜欢人尽皆知,所有人都认为这是太子和南阳王让临海王顶雷而已。何况他们还不知道,在楚云的要求下,刘俭这些日子就如同消失了一样,楚云忙着勘察各方势力,他把刘俭当成了一张底牌,不到关键时刻是不会亮牌的。
因此在认为前赵彻底放弃了长安的情况下,蒋英、辛恕自认为就是长安城的王,他们以盟主的姿态召集各大势力的将领,当然去的也就是他们本来的手下,其他势力并不一定给他们面子。
蒋英、辛恕也不隐瞒,他们当场宣布准备投降后赵石勒,这让他们手下的将领全都大惊,一部分人当场反对,被两个人斩杀在了当场,这一幕震慑了所有人,一些人虽然还是心里不赞同,但是也没有人敢说什么了。前赵毕竟统治了这么多年,忠臣孝子怎么也还是有几个的。
在蒋英、辛恕眼里商议进行的很顺利,在俩人的强力支持下,所有人达成了投降的共识。在历史上他们的确是成功了,毕竟当时前赵已经完全没希望了,也没有人愚忠到为朝廷殉葬,但是这个时空,就不一定了。
“我们愿意跟蒋将军和辛将军共进退。”不管他们是明哲保身还是破罐子破摔,再也没有人反对两个人的命令了。蒋英、辛恕两个人互视一眼,很满意的大笑了起来。
匈奴人虽然在太子的带领下跑了不少,但是毕竟他们在长安已经十几年了,很多人把长安当成了他们的家,他们把自己当成了在长安的土著。因此他们宁可死在“家”里,也不愿意跟着他们的太子逃走。
这种人还不少,经过这么多年的繁衍,匈奴人口已经过百万,在长安的匈奴人起码占到了一半,而跟着太子走的只有五万禁卫军而已,就算是加上他们的家属,也就是二三十万人。也就是说还有起码二十万匈奴人留在了长安,这二十万人里面,十选一都能选出两万大军。不过现在长安乱成一团,也没人去管他们的死活了。
刘东勇原来是匈奴禁军的一位校尉,本来他应该跟着太子离开的,但是他却舍不得快要生产的妻子,因此他就留在了长安,刘东勇在禁军中以勇武著称,而且人缘相当好,因为他没有离开长安,他那一队禁军中的一大半都留了下来,可见他的影响力。
匈奴禁军在刘聪死后数量倒是大大增加,但是质量却越来越低,毕竟荫恩的子弟越来越多,不过他这一队八百余人却是以精锐居多。刘东勇深受南阳王器重,当年南阳王刘胤抵御前凉入侵,刘东勇曾经立下大功,给南阳王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也因此从一般军队调集到了禁军,并且以平民的身份谋取了一个校尉的官职,要不是他身份太低,以他的战功,就算是杂号将军都没问题。
在家国面前,刘东勇选择了自己的家庭。长安现在可不太平,刘东勇把留下来的五百余弟兄集中了起来,在长城偏南的一片划定了地盘,而且随着局势越来越混乱,投靠刘东勇的人越来越多,刘东勇短短一段时间就聚集了两千余人匈奴兵丁。
但是也反而让刘东勇难受,他没有什么野心,毕竟这两千人看似很多,但是在长安动辄十几万的军队中也不算什么。而且这么多人的粮草刘东勇怎么承担得起?就在刘东勇焦头烂额,准备外出抢粮的时候,手下前来通报。
“校尉,有人找你。”就在刘东勇的妻子刚刚生下一个男孩不久有人找到了他。
“你是?”一个浑身都被黑袍遮蔽的男子出现在刘东勇的眼帘,以刘东勇这个老兵的视觉看来,这个黑袍人极其危险,但是他好像不认识这么一个人。
黑袍人也不开口,突然一个鎏金铜牌出现在黑袍人的手中,刘东勇双目陡然睁大,他再三确定之后,才双手抱拳单膝跪地。
“卑职拜见卫将军。”
“刘东勇校尉,我命令你集合手下所有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