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巴士 www.wx84.cc,大明海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些被救的民众,回到家乡的同时,也把朝廷这一次对待于家军的做法都带回了各地,有心无心的大肆散播了出去,听闻于孝天如此忠义,却遭到了朝廷如此对待,各地民众都对此事是愤愤不平,觉得这件事朝廷做的实在过分之极。
紧接着他们便听闻到了于孝天告天下书,要进京清君侧的檄文,将近期这些烂事,都一股脑的推到了朝廷之中那些官员身上,说要入京将这些奸佞之徒尽数铲除。
普通民众是不会深思的,当然对内幕不会了解,从他们往往只看事情的表面,说白了就是很容易被蒙蔽,只从他们所了解到的事情上看,这次于孝天乃是被逼无奈才会做出如此之举,朝廷也算是咎由自取,活该被于家军打入京师。
所以北方民众对于于孝天此举,绝大多数人持支持的态度,当然也有一些读书人,认为于孝天这么做,实在是大逆不道之举,乃是僭越,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就算是朝廷有错,你于孝天也不能如此嚣张,居然要领兵攻打京``城,所以一些人对于孝天这么做是持着反对态度的。
但是整体上来说,绝大部分普通百姓,对于孝天这么做是拍手称快,认为大明时下局势之所以如此不堪,确实是这些奸臣的错,于大帅要入京清君侧,就可以还天下一个清明,所以他们巴不得于孝天赶紧打入京城,把这些奸佞之徒都尽数铲除方才大快人心。
如此一来,各地官府因为民心的问题,对于孝天此次兴师讨伐朝廷,也都大多处于观望态度,纷纷私下里发表一些言论,议论这一次于孝天这么做的后果。
当然许多当官的也是在观望风向,因为他们从收集到的消息来看,发现于孝天麾下的于家军当真是太厉害了,十万建奴大军在区区三万多于家军面前,居然被打的灰飞烟灭,这已经是相当不可思议的事情了,大明什么时候出了这么一支能打的兵马?
可是更不可思议的是接下来朝廷想要趁机灭掉大战刚过的于家军,结果没成想两路官军,都又被已经刚刚经历一场巨战的于家军给差点全灭。
这一下所有人闻听消息,都感到彻底震惊了,于家军这么能打,还有谁能是他们的对手,接下来于孝天发檄文要入京清君侧,几乎大部分人都不看好朝廷官军这边,认为于家军既然如此能战,那么攻入京师也不见得是在痴人说梦。
更何况他们听闻于家军在这段时间大肆在天津卫和通州等地招兵买马,扩充了大批兵员,使之总兵力达到了空前的十万余人(其实没有这么多,只有七万人左右,大部分是新编的新兵营),这一下许多人都认为,恐怕是要变天了。
现如今于孝天招兵根本不是难事,他刚刚率军大破建奴大军,拯救了无数民众,可以说声望在这个时候,已经是如日中天,更何况现在山东京畿一带被建奴肆虐蹂躏,各地百姓可以说是民不聊生,与其在家等死,倒还不如投军吃粮,也能混个半饱。
所以人们才不管于孝天是不是逆臣贼子,只要于孝天管饭,那么自然有人愿意跟他干,所以没用多长时间,各地闻讯的民壮,便涌向了各处于家军的募兵点,使得于家军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招募起来了大批新兵。
而且于家军这还是挑挑拣拣的结果,一些不适合的投军者,他们根本没有接收,而是发给了几斤粮食,直接将他们遣返回乡,否则的话,于家军完全可以招募起来更多的兵员。
朝廷这个时候下旨广招天下兵马入卫勤王,山东颜继祖跑的够快,结果带着山东兵马奔到通州,一战既溃,连颜继祖都被于家军给生擒活捉了去,这一下北方几乎没有人再敢领兵跑去勤王了。
没两天时间于家军攻入京师的消息便迅速的在北方传开,随即整个京师便被于家军彻底控制,但是和这个消息一起传出的是,于孝天入京之后,并未引兵进入皇宫,只是如他檄文所述,入京之后搜捕了杨嗣昌、高起潜等人。
这么一来,有些人便改变了以前的想法,认为于孝天并非是要篡位改天,而是确实想要清君侧,改变目前朝廷的格局,这就让许多官吏们的心思又开始活泛了起来。
这种机会可不多,任谁都看出来,如果这一次于孝天清君侧成功的话,那么未来很多年,于孝天肯定权倾朝野,成为大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甚至于权势将会超出当年的魏忠贤也说不定,这个时候如果能抱住于孝天的大腿的话,那么未来说不定他们也可以飞黄腾达。
这么一来许多原本来准备起兵北上入卫勤王的一些官员,立即就偃旗息鼓了下来,不再开口闭口的说什么勤王的事情了,而是转而再次开始观望风向。
其中当然包含了山西吴甡派出的那批官军,这两万山西官军,分两路朝京师进兵,当得知京师被叛军所克之后,一是慑于叛军的战力,二是感觉着天下风向搞不好要变,所以两路兵马,都缩了回去,各自找了个相对安全的地方驻扎了下来。
但是于孝天这等做法,无疑也触动了相当多文官们的神经... -->>
这些被救的民众,回到家乡的同时,也把朝廷这一次对待于家军的做法都带回了各地,有心无心的大肆散播了出去,听闻于孝天如此忠义,却遭到了朝廷如此对待,各地民众都对此事是愤愤不平,觉得这件事朝廷做的实在过分之极。
紧接着他们便听闻到了于孝天告天下书,要进京清君侧的檄文,将近期这些烂事,都一股脑的推到了朝廷之中那些官员身上,说要入京将这些奸佞之徒尽数铲除。
普通民众是不会深思的,当然对内幕不会了解,从他们往往只看事情的表面,说白了就是很容易被蒙蔽,只从他们所了解到的事情上看,这次于孝天乃是被逼无奈才会做出如此之举,朝廷也算是咎由自取,活该被于家军打入京师。
所以北方民众对于于孝天此举,绝大多数人持支持的态度,当然也有一些读书人,认为于孝天这么做,实在是大逆不道之举,乃是僭越,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就算是朝廷有错,你于孝天也不能如此嚣张,居然要领兵攻打京``城,所以一些人对于孝天这么做是持着反对态度的。
但是整体上来说,绝大部分普通百姓,对于孝天这么做是拍手称快,认为大明时下局势之所以如此不堪,确实是这些奸臣的错,于大帅要入京清君侧,就可以还天下一个清明,所以他们巴不得于孝天赶紧打入京城,把这些奸佞之徒都尽数铲除方才大快人心。
如此一来,各地官府因为民心的问题,对于孝天此次兴师讨伐朝廷,也都大多处于观望态度,纷纷私下里发表一些言论,议论这一次于孝天这么做的后果。
当然许多当官的也是在观望风向,因为他们从收集到的消息来看,发现于孝天麾下的于家军当真是太厉害了,十万建奴大军在区区三万多于家军面前,居然被打的灰飞烟灭,这已经是相当不可思议的事情了,大明什么时候出了这么一支能打的兵马?
可是更不可思议的是接下来朝廷想要趁机灭掉大战刚过的于家军,结果没成想两路官军,都又被已经刚刚经历一场巨战的于家军给差点全灭。
这一下所有人闻听消息,都感到彻底震惊了,于家军这么能打,还有谁能是他们的对手,接下来于孝天发檄文要入京清君侧,几乎大部分人都不看好朝廷官军这边,认为于家军既然如此能战,那么攻入京师也不见得是在痴人说梦。
更何况他们听闻于家军在这段时间大肆在天津卫和通州等地招兵买马,扩充了大批兵员,使之总兵力达到了空前的十万余人(其实没有这么多,只有七万人左右,大部分是新编的新兵营),这一下许多人都认为,恐怕是要变天了。
现如今于孝天招兵根本不是难事,他刚刚率军大破建奴大军,拯救了无数民众,可以说声望在这个时候,已经是如日中天,更何况现在山东京畿一带被建奴肆虐蹂躏,各地百姓可以说是民不聊生,与其在家等死,倒还不如投军吃粮,也能混个半饱。
所以人们才不管于孝天是不是逆臣贼子,只要于孝天管饭,那么自然有人愿意跟他干,所以没用多长时间,各地闻讯的民壮,便涌向了各处于家军的募兵点,使得于家军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招募起来了大批新兵。
而且于家军这还是挑挑拣拣的结果,一些不适合的投军者,他们根本没有接收,而是发给了几斤粮食,直接将他们遣返回乡,否则的话,于家军完全可以招募起来更多的兵员。
朝廷这个时候下旨广招天下兵马入卫勤王,山东颜继祖跑的够快,结果带着山东兵马奔到通州,一战既溃,连颜继祖都被于家军给生擒活捉了去,这一下北方几乎没有人再敢领兵跑去勤王了。
没两天时间于家军攻入京师的消息便迅速的在北方传开,随即整个京师便被于家军彻底控制,但是和这个消息一起传出的是,于孝天入京之后,并未引兵进入皇宫,只是如他檄文所述,入京之后搜捕了杨嗣昌、高起潜等人。
这么一来,有些人便改变了以前的想法,认为于孝天并非是要篡位改天,而是确实想要清君侧,改变目前朝廷的格局,这就让许多官吏们的心思又开始活泛了起来。
这种机会可不多,任谁都看出来,如果这一次于孝天清君侧成功的话,那么未来很多年,于孝天肯定权倾朝野,成为大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甚至于权势将会超出当年的魏忠贤也说不定,这个时候如果能抱住于孝天的大腿的话,那么未来说不定他们也可以飞黄腾达。
这么一来许多原本来准备起兵北上入卫勤王的一些官员,立即就偃旗息鼓了下来,不再开口闭口的说什么勤王的事情了,而是转而再次开始观望风向。
其中当然包含了山西吴甡派出的那批官军,这两万山西官军,分两路朝京师进兵,当得知京师被叛军所克之后,一是慑于叛军的战力,二是感觉着天下风向搞不好要变,所以两路兵马,都缩了回去,各自找了个相对安全的地方驻扎了下来。
但是于孝天这等做法,无疑也触动了相当多文官们的神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