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巴士 www.wx84.cc,雅骚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清墨山人见张岱、张原兄弟眼神有异,赶忙解释说少女董奶茶是他在泗水边上遇到的,当时他正往运河这边赶路,虽说身陷饥荒重地,身上银钱被抢,饿得头晕眼花,心里却是很清楚只有赶到运河边才有活路,很多灾民安土重迁,即使挖草根食树皮也不肯逃荒他乡,结果就饿死了——
在泗水南岸,清墨山人走累了,在路边一株大槐树下休息,他怀里还有两个麦饼,正准备吃两口充饥再赶路,见一对老夫妻携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女也到树下歇息,老翁、老妇年近六十,已经饿得走不动路了,一坐在树根下就喘气,话都说不出来,这一坐下去想要再站起来只怕很困难了,那少女在抹眼泪,清墨山人见这一家三口可怜,想着此去济宁应该不到二百里路,只要到了运河边,那么多过往客商,以他的三寸不烂之舌怎么也不会饿死,就把两个麦饼取出来,四个人分食,那老翁吃了半块麦饼才有说话的力气,道谢之后问清墨山人哪里去?
清墨山人说去京城,盘缠被打~ 劫了,但他有艺在身,不妨事——
老翁又问:“有妻未?”
清墨山人道:“尚未娶妻。”
老翁就指着那少女对清墨山人道:“以我女妻汝。”
清墨山人见少女蓬头垢面,一双眼睛却颇美,有点动心,但还是婉辞道:“在下身无分文,前途未卜,不想连累令爱受苦。”
老翁说话很简洁,想必是读过诗书的:“我坐困此,非汝赠麦饼且死,此女托付与汝,我与老妻也可安心往他处谋生。”
老夫妇苦苦哀求清墨山人娶他们女儿,清墨山人只好带着这少女上路,走出两、三里路,见这少女只是哭,不耐烦了,又把这少女送回原处,然而大槐树下已不见那老夫妻二人的踪影,清墨山人在四周找了个遍也没看到人,那老夫妇饿得手抖脚软,这么一会工夫,又能走到哪里去呢,只有一个可能:老夫妇自知一家三口聚在一起没有活路,不想拖累女儿,投泗水自尽了——
少女董奶茶显然也意识到这一点,跌跌撞撞跑到河岸边,果然岸边石壁上遗落一只布鞋,是她老父的,董奶茶望着河水大哭,这里河岸陡峭,流水湍急,人一落水很快就会被冲远,清墨山人没那个力气和银钱去收尸,只好劝慰那少女,两个人相跟着往西,夜宿废祠破庙,走了三天,终于到了济宁,那少女瘦得看上去随时要被风吹倒似的却没倒,清墨山人又病又饿又累先倒下了——
“往西是我的吉地,会有贵人搭救,果然。”清墨山人以这句话结束了他的述说,病饿体弱,说了这么一大通话已经气喘吁吁了。
张岱、张原皆叹惋,山东六郡灾情之重、百姓之惨真是让人心惊,那对老夫妇把女儿托付给一个萍水相逢的人而自己寻死,这是何等的悲哀,老夫妇应该是想,一个在那种时候肯让出麦饼给他们吃的人或许值得信赖,就是不信赖又能怎么样呢!
少女董奶茶呜呜的哭,穆真真在小声安慰她。
清墨山人恳求张氏兄弟顺路带他去京师,张岱道:“京师居不易,你还是回山阴吧,我赠你二人几两银子路费。”
张原却突然想到自己或许需要这么一个能装神弄鬼的人,卜筮之术深入人心,他可以借清墨山人之口说出某些预言,救国艰难,什么手段都要用上啊,便对张岱道:“大兄,就让山人随我们进京吧,也没多少路程了,回山阴更遥远。”
张原让清墨山人在这药铺边的客栈养病,待运河通畅就让来人唤他一起动身,清墨山人自是连声道谢。
……
腊月初二,前方航道畅通了,堵在济宁的上千条航船开始行驶起来,张原让汪大锤进城把清墨山人和董奶茶接到船上一起上路,那清墨山人服用了三剂小柴胡汤,高烧退后,病大致好了,在船上,武陵终于忍不住好奇心,问清墨山人今年几岁?因为以前在十字街时见清墨山人蓄着胡须道貌岸然,似乎有四十来岁,可现在看起来才二、三十岁的样子——
清墨山人说了实话,他今年二十六岁,之所以要扮得老成一些是因为太年轻卜卦算命没人信,那三绺胡须其实都是粘上去的,这世道,绝大多数人只貌相。
这事让武陵笑了一天。
清墨山人拣来的那位妻子董奶茶在船上洗浴后简直变了一个人,虽然瘦骨伶仃,但很秀气,皮肤也白净,不复蓬头垢面的样子,清墨山人很是爱惜,“奶茶,奶茶”挂在嘴边。
……
船一路向北,初七日至聊城又拥堵了一天,说是临清钞关在修复,初九日傍晚过临清钞关时,文震孟遇到一个相识的友人,是山东青州府诸城举子陈其猷,三年前癸丑科会试时与文震孟在京师相识,泛泛之交,陈其猷携一老仆搭一条商船也是进京赴考——
文震孟见范文若的船还可以再住几个人,就把陈其猷主仆二人请过来同住,张原过船来向陈其猷了解山东旱情,陈其猷泪流不止,说他的家乡青州府百姓流离载道,饿死者蔽野,平村落为垒块,贩子女如牛羊,他们齐鲁之民,素来不预蓄积,一年之丰则称饱,一年之歉就闹饥荒,青州之地,瘠卤相参,十日之雨则病水,十日之阳则病旱,今年开春以来,先是大雨,接着就大旱,所种三分之麦,不得一分,百谷之播,未收一粒,又蝗蝻四起,不但田园菜蔬全被吃尽,就连野草都荡然,根芽都不剩,想要挖野菜都不行啊——
张原问:“山东官员没有展开救荒赈灾吗?”
陈其猷道:“巡抚山东右佥都御史钱士完七月间就已上疏言东省六郡自正月至六月不雨,田禾枯槁,千里如焚,耕叟贩夫蜂起,相率抢夺而求一饱,请求朝廷火速解粮赈灾,但至今没有批复。”
张原心道:“家天下的万历帝,现在已经不把天下当作他老朱家的了,不管民众死活啊。”
只听陈其猷又道:“赈灾免田赋的诏令不下来,百姓苦难还会加剧,因为在籍之丁或死或逃者十之七,征粮承佃者十不存其三,这十之三要承担十之税,相当于一丁要承担三丁之徭,这些仅剩的百姓最后也会被逼死或者逼为盗贼。”又从书箧中取出他所绘的《饥民图》长卷,每图各缀以五言绝句,还有叙跋——
阮大铖过船来看《饥民图》,看了两幅就赶紧回自己船上去了,他看不得这个惨状,张原、黄尊素、倪元璐等人看了这《饥民图》心中惨然,数日饮食不能甘,众举人相约到京后联名伏阙上书,恳请皇帝尽快下诏赈灾,以救山东百姓于倒悬,举人不比生员,是有资格言国事的——
同行的翰社诸人因这次经历,感觉江南的歌舞升平一下子遥远起来,这些天论税法、论民生,对张原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更有了切身的体悟,翰社团体就需要这样一种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使命感,这也是张原一直以来要引导的,吃喝玩乐不可少,但该干正事时要能顶上。
……
腊月二十,船到天津卫,师兄徐光启是张原一定要见的人,上书救灾也需要徐光启指点和支持,所以这日午后到了潞河与卫河交汇处,张原让船工把船泊在左岸,他与金尼阁、徐转讯几个人上岸向当地百姓打听徐翰林的农庄在哪里?
果如徐光启信中所言,只要在两河交汇处上岸稍一打听就能知道他徐氏农庄的所在,张原雇了一辆马车,与金尼阁、徐转讯三人乘车前往,武陵、汪大锤几个仆从步行跟随。
平畴旷野,白雪皑皑,京津地区入冬以来也下了数场大雪,气候比往年寒冷,驾车的大马打着响鼻喷出白气,车夫拢着羊皮袄缩成一团,马车往西行了大约六、七里,车夫扬鞭指着不远处一座小山道:“那边山下就是徐翰林的农庄,徐翰林在津门屯田,种南方水稻,还有各种草药,徐翰林制作的引水器具甚是稀奇,周围农夫常有人去看,徐翰林没有半点官架子,亲自教农人栽种、引水的法子,只是小人实在是不明白,徐翰林好好的京官不做,却到这里来种田!”
张原曾听焦老师说过徐师兄告病辞官闲居津门的原因,万历四十一年癸丑科会试,徐光启任春秋房同考官,当时魏广微也是春秋房同考官,徐光启从魏广微黜落的考卷中选出三人荐上去,这三人最终中了进士,为官声誉亦好,魏广微由此忌恨徐光启,放出谣言说徐光启收受考生贿赂,更攻讦徐光启迷信天主、不忠不孝,徐光启这段时间脖颈痛身体欠佳,遭此毁谤,顿萌去志,辞官去天津一边养病一边种田,编著《农政全书》,兴修水利,试验推广南方水稻,缓解江南漕运的压力,徐光启觉得与其在朝中与那些言官磨嘴皮,还不如退而结网干些实事——
张原道:“我大明朝就是徐翰林这样的官太少,不然即便有天灾也扛得过去。”
车夫道:“这位公子说得是,徐翰林是个好官,津门附近贫苦人常得徐翰林接济,今年京师到天津卫庄稼收成都不好哇,日子难过。”
马车轧冰碾雪到了徐氏庄园大门前,武陵去投刺,没到一盏茶时间,几个人从庄园小道上急急迎了出来,走在前面的儒者大约五十来岁,身量中等,双眉轩朗,眼神清亮,鼻翼两侧的法令纹清晰而匀称,显示此人心志坚定而且生活有规律——
“介子师弟,愚兄等你多日了。”
为首快步而来的正是徐光启,隔着数丈远便拱手作揖,喜形于色。
张原长揖道:“张原见过徐师兄。”
徐光启今年五十四岁,与张原的父亲张瑞阳同龄,但因为焦竑的关系,二人平辈论交,以同门师兄弟相称——
金尼阁早划十字道:“主佑平安,南京耶稣会士金尼阁见过保罗兄弟。”
徐转讯也上前见礼,徐转讯是上海人,也姓徐,但与徐光启并无亲戚关系。
见到张原三人,徐光启非常愉快,问知还有二十三位举人与张原同行,现泊舟三岔河口,即命仆人备车、备轿,请... -->>
清墨山人见张岱、张原兄弟眼神有异,赶忙解释说少女董奶茶是他在泗水边上遇到的,当时他正往运河这边赶路,虽说身陷饥荒重地,身上银钱被抢,饿得头晕眼花,心里却是很清楚只有赶到运河边才有活路,很多灾民安土重迁,即使挖草根食树皮也不肯逃荒他乡,结果就饿死了——
在泗水南岸,清墨山人走累了,在路边一株大槐树下休息,他怀里还有两个麦饼,正准备吃两口充饥再赶路,见一对老夫妻携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女也到树下歇息,老翁、老妇年近六十,已经饿得走不动路了,一坐在树根下就喘气,话都说不出来,这一坐下去想要再站起来只怕很困难了,那少女在抹眼泪,清墨山人见这一家三口可怜,想着此去济宁应该不到二百里路,只要到了运河边,那么多过往客商,以他的三寸不烂之舌怎么也不会饿死,就把两个麦饼取出来,四个人分食,那老翁吃了半块麦饼才有说话的力气,道谢之后问清墨山人哪里去?
清墨山人说去京城,盘缠被打~ 劫了,但他有艺在身,不妨事——
老翁又问:“有妻未?”
清墨山人道:“尚未娶妻。”
老翁就指着那少女对清墨山人道:“以我女妻汝。”
清墨山人见少女蓬头垢面,一双眼睛却颇美,有点动心,但还是婉辞道:“在下身无分文,前途未卜,不想连累令爱受苦。”
老翁说话很简洁,想必是读过诗书的:“我坐困此,非汝赠麦饼且死,此女托付与汝,我与老妻也可安心往他处谋生。”
老夫妇苦苦哀求清墨山人娶他们女儿,清墨山人只好带着这少女上路,走出两、三里路,见这少女只是哭,不耐烦了,又把这少女送回原处,然而大槐树下已不见那老夫妻二人的踪影,清墨山人在四周找了个遍也没看到人,那老夫妇饿得手抖脚软,这么一会工夫,又能走到哪里去呢,只有一个可能:老夫妇自知一家三口聚在一起没有活路,不想拖累女儿,投泗水自尽了——
少女董奶茶显然也意识到这一点,跌跌撞撞跑到河岸边,果然岸边石壁上遗落一只布鞋,是她老父的,董奶茶望着河水大哭,这里河岸陡峭,流水湍急,人一落水很快就会被冲远,清墨山人没那个力气和银钱去收尸,只好劝慰那少女,两个人相跟着往西,夜宿废祠破庙,走了三天,终于到了济宁,那少女瘦得看上去随时要被风吹倒似的却没倒,清墨山人又病又饿又累先倒下了——
“往西是我的吉地,会有贵人搭救,果然。”清墨山人以这句话结束了他的述说,病饿体弱,说了这么一大通话已经气喘吁吁了。
张岱、张原皆叹惋,山东六郡灾情之重、百姓之惨真是让人心惊,那对老夫妇把女儿托付给一个萍水相逢的人而自己寻死,这是何等的悲哀,老夫妇应该是想,一个在那种时候肯让出麦饼给他们吃的人或许值得信赖,就是不信赖又能怎么样呢!
少女董奶茶呜呜的哭,穆真真在小声安慰她。
清墨山人恳求张氏兄弟顺路带他去京师,张岱道:“京师居不易,你还是回山阴吧,我赠你二人几两银子路费。”
张原却突然想到自己或许需要这么一个能装神弄鬼的人,卜筮之术深入人心,他可以借清墨山人之口说出某些预言,救国艰难,什么手段都要用上啊,便对张岱道:“大兄,就让山人随我们进京吧,也没多少路程了,回山阴更遥远。”
张原让清墨山人在这药铺边的客栈养病,待运河通畅就让来人唤他一起动身,清墨山人自是连声道谢。
……
腊月初二,前方航道畅通了,堵在济宁的上千条航船开始行驶起来,张原让汪大锤进城把清墨山人和董奶茶接到船上一起上路,那清墨山人服用了三剂小柴胡汤,高烧退后,病大致好了,在船上,武陵终于忍不住好奇心,问清墨山人今年几岁?因为以前在十字街时见清墨山人蓄着胡须道貌岸然,似乎有四十来岁,可现在看起来才二、三十岁的样子——
清墨山人说了实话,他今年二十六岁,之所以要扮得老成一些是因为太年轻卜卦算命没人信,那三绺胡须其实都是粘上去的,这世道,绝大多数人只貌相。
这事让武陵笑了一天。
清墨山人拣来的那位妻子董奶茶在船上洗浴后简直变了一个人,虽然瘦骨伶仃,但很秀气,皮肤也白净,不复蓬头垢面的样子,清墨山人很是爱惜,“奶茶,奶茶”挂在嘴边。
……
船一路向北,初七日至聊城又拥堵了一天,说是临清钞关在修复,初九日傍晚过临清钞关时,文震孟遇到一个相识的友人,是山东青州府诸城举子陈其猷,三年前癸丑科会试时与文震孟在京师相识,泛泛之交,陈其猷携一老仆搭一条商船也是进京赴考——
文震孟见范文若的船还可以再住几个人,就把陈其猷主仆二人请过来同住,张原过船来向陈其猷了解山东旱情,陈其猷泪流不止,说他的家乡青州府百姓流离载道,饿死者蔽野,平村落为垒块,贩子女如牛羊,他们齐鲁之民,素来不预蓄积,一年之丰则称饱,一年之歉就闹饥荒,青州之地,瘠卤相参,十日之雨则病水,十日之阳则病旱,今年开春以来,先是大雨,接着就大旱,所种三分之麦,不得一分,百谷之播,未收一粒,又蝗蝻四起,不但田园菜蔬全被吃尽,就连野草都荡然,根芽都不剩,想要挖野菜都不行啊——
张原问:“山东官员没有展开救荒赈灾吗?”
陈其猷道:“巡抚山东右佥都御史钱士完七月间就已上疏言东省六郡自正月至六月不雨,田禾枯槁,千里如焚,耕叟贩夫蜂起,相率抢夺而求一饱,请求朝廷火速解粮赈灾,但至今没有批复。”
张原心道:“家天下的万历帝,现在已经不把天下当作他老朱家的了,不管民众死活啊。”
只听陈其猷又道:“赈灾免田赋的诏令不下来,百姓苦难还会加剧,因为在籍之丁或死或逃者十之七,征粮承佃者十不存其三,这十之三要承担十之税,相当于一丁要承担三丁之徭,这些仅剩的百姓最后也会被逼死或者逼为盗贼。”又从书箧中取出他所绘的《饥民图》长卷,每图各缀以五言绝句,还有叙跋——
阮大铖过船来看《饥民图》,看了两幅就赶紧回自己船上去了,他看不得这个惨状,张原、黄尊素、倪元璐等人看了这《饥民图》心中惨然,数日饮食不能甘,众举人相约到京后联名伏阙上书,恳请皇帝尽快下诏赈灾,以救山东百姓于倒悬,举人不比生员,是有资格言国事的——
同行的翰社诸人因这次经历,感觉江南的歌舞升平一下子遥远起来,这些天论税法、论民生,对张原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更有了切身的体悟,翰社团体就需要这样一种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使命感,这也是张原一直以来要引导的,吃喝玩乐不可少,但该干正事时要能顶上。
……
腊月二十,船到天津卫,师兄徐光启是张原一定要见的人,上书救灾也需要徐光启指点和支持,所以这日午后到了潞河与卫河交汇处,张原让船工把船泊在左岸,他与金尼阁、徐转讯几个人上岸向当地百姓打听徐翰林的农庄在哪里?
果如徐光启信中所言,只要在两河交汇处上岸稍一打听就能知道他徐氏农庄的所在,张原雇了一辆马车,与金尼阁、徐转讯三人乘车前往,武陵、汪大锤几个仆从步行跟随。
平畴旷野,白雪皑皑,京津地区入冬以来也下了数场大雪,气候比往年寒冷,驾车的大马打着响鼻喷出白气,车夫拢着羊皮袄缩成一团,马车往西行了大约六、七里,车夫扬鞭指着不远处一座小山道:“那边山下就是徐翰林的农庄,徐翰林在津门屯田,种南方水稻,还有各种草药,徐翰林制作的引水器具甚是稀奇,周围农夫常有人去看,徐翰林没有半点官架子,亲自教农人栽种、引水的法子,只是小人实在是不明白,徐翰林好好的京官不做,却到这里来种田!”
张原曾听焦老师说过徐师兄告病辞官闲居津门的原因,万历四十一年癸丑科会试,徐光启任春秋房同考官,当时魏广微也是春秋房同考官,徐光启从魏广微黜落的考卷中选出三人荐上去,这三人最终中了进士,为官声誉亦好,魏广微由此忌恨徐光启,放出谣言说徐光启收受考生贿赂,更攻讦徐光启迷信天主、不忠不孝,徐光启这段时间脖颈痛身体欠佳,遭此毁谤,顿萌去志,辞官去天津一边养病一边种田,编著《农政全书》,兴修水利,试验推广南方水稻,缓解江南漕运的压力,徐光启觉得与其在朝中与那些言官磨嘴皮,还不如退而结网干些实事——
张原道:“我大明朝就是徐翰林这样的官太少,不然即便有天灾也扛得过去。”
车夫道:“这位公子说得是,徐翰林是个好官,津门附近贫苦人常得徐翰林接济,今年京师到天津卫庄稼收成都不好哇,日子难过。”
马车轧冰碾雪到了徐氏庄园大门前,武陵去投刺,没到一盏茶时间,几个人从庄园小道上急急迎了出来,走在前面的儒者大约五十来岁,身量中等,双眉轩朗,眼神清亮,鼻翼两侧的法令纹清晰而匀称,显示此人心志坚定而且生活有规律——
“介子师弟,愚兄等你多日了。”
为首快步而来的正是徐光启,隔着数丈远便拱手作揖,喜形于色。
张原长揖道:“张原见过徐师兄。”
徐光启今年五十四岁,与张原的父亲张瑞阳同龄,但因为焦竑的关系,二人平辈论交,以同门师兄弟相称——
金尼阁早划十字道:“主佑平安,南京耶稣会士金尼阁见过保罗兄弟。”
徐转讯也上前见礼,徐转讯是上海人,也姓徐,但与徐光启并无亲戚关系。
见到张原三人,徐光启非常愉快,问知还有二十三位举人与张原同行,现泊舟三岔河口,即命仆人备车、备轿,请...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