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巴士 www.wx84.cc,核武皇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r /> 既然只有继续出兵进攻同盟国,才能让英国归还香港,才能让帝国稳定西南边陲,那不如就打一个帝国必须要打的地方。
段祺瑞心里有点忐忑,毕竟出兵距离太远,只能靠海洋运输进行补给,补给量又有限,就道:“唯一的问题还是太远。一旦战败,连撤兵都很困难啊。”
宋彪则道:“只要准备的充分,战败的概率还是很低的,关键就看我们能否准备的非常充分。奥斯曼帝国对波斯湾海峡还有比较强的控制力,这就进一步决定我们的战争补给是很艰难的。我的意思是尽量调整后勤工作,能在伊朗和印度采购的物资都在当地采购,比如说士兵的帐篷、军粮、毛毯、御寒服等等,难以采购的则能提前运输的就先运输过去,利用洋行和公司做掩护。先运到那边再说吧。”
舒方信道:“回禀皇上,公司这边大体能抽调两百万英镑的经费在印度和伊朗收购军需物资。”
宋彪还是很满意的点头,两百万英镑的开支不算多,但基本够应付前期的一些开销,武器弹药还是要随着士兵一起运输过去。“
蒋方震在俄小心翼翼地提醒道:”皇上,您又要直接去远离之外指挥三军,是不是太危险了一点?”
段祺瑞也觉得这样很冒险,可不知该如何说,毕竟是远在万里之外调度百万大军,别说他段祺瑞根本没有这种能耐,就算是有,身为皇帝也不放心。
纵观国内,其实大家都清楚如果真要打这一仗,恐怕真是非得皇帝御驾亲征。
宋彪道:“没有关系,我想过了,段祺瑞过去当司令员和前线指挥官,傅良佐和章亮元等人给他当参谋长,话是这么说的,我另外化名安排一个参谋官的职务,暂时不公开我的身份,也不对外说明,等战争结束之后再说。”
听他这么说了,大家心里倒是安稳一些。
如果只是去西北御驾亲征,问题也不大,结果到了伊朗那边,谁都担心国内指不定会有些狼鼠之辈乘机惹是生非,毕竟帝国之稳定,如今实际都是依赖皇帝的威信。
段祺瑞也没有意见,他自己的本事,他心里明白的很,真要领兵百万去中东打仗,万一打输了怎么办?他哪里能够承担如此大的罪责和风险啊?
如今这样安排最好,他不过是给皇帝当一个挡箭牌,说是皇帝给他当参谋官,不如说是他给皇帝当副手。若是皇帝打输了,他暂时要背一下黑锅,rì后总有重新启用,甚至是重用之时,若是皇帝打赢了,他就等着进一步升官。
乘着人都在这里,宋彪就和段祺瑞、蒋方震他们一起商议着出兵伊朗的各种细节问题,说一千到一万,归根结底还是要建立一支足以保障运输能力的航运部队,除了本国的商船货轮外,尽可能还是要从国外租借商船,特别是从美国和英国。
基本上要想打赢这场战争,帝国最低限度要保证六十万吨的海运船队规模,差不多要有二十艘万吨货轮和接近百艘的五千吨级左右的普通货轮,以及多艘大型邮轮改装成运兵船,帝国的运兵船只有四艘,也都是从法国租借邮轮改装的,目前都运用于欧洲战场。
此外还要有效的防御奥斯曼帝国的海军。潜艇的问题倒是不大,因为德国的潜艇很难进入地中海,更不可能越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印度洋,宋彪选择将中国的主力部队集中在中东线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要避开德国的潜艇部队。
1916年的下半年,帝国就采取了一种骑墙式的利益外交政策。摆出一副我早已准备好大规模出兵作战的姿态,现在就看你们双方谁给我的利益更多。这个姿态实际上是很令国际世界厌恶和痛恨的。
众所周知,中华帝国到目前为止在协约国中出兵规模倒数第四。仅高于葡萄牙和新西兰等国,在战争中获取的利益却远高于协约国中的任何一国,不仅占领了德国在亚洲和东非的主要殖民地,还从协约国的军火贸易中成为英法最大的债权国。
用英国首相的亨利.阿斯奎斯的话说,我们既不知道这个新帝国还需要什么,也不知道他们将会为何而战。但如果没有正义,他们可能什么都得不到!
每个人都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巧妙的威胁对手,阿斯奎斯首相希望在媒体上巧妙的表态,告诫中国如果真的加入了德奥阵营。那就将会失去一切。
可不管怎么说,德国密使一直在新帝国内部活动,在英国人的那种用**和歧视的心情所描绘的漫画中,带着德意志帝国帽子的欧洲人,手里拎着标记有金马克的金币袋子走在紫禁城下,周边还是那些大清帝国时期风格的满清官员。
这说明绝大多数的英国人,或者说是几乎所有的欧洲人都根本不了解中国有过什么样的变革,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
在他们心中,中国就是一个可怜的麻风病人的集中营,一个贫穷、落后、愚昧、瘦弱、无知、野蛮的国家。根本不值得尊重,即便这样的国家加入协约国也是光荣的大英帝国和法兰西的耻辱。
不客气的说,连那些国会议员们都不清楚中国到底意味着什么,即便阿斯奎斯首相不断的在国会里强调中国的重要xìng时,议席里都会传来一阵以为他在说脱口秀一般的大笑声。
即便中国陆军在此前的1911年打赢了rì本陆军,只用二十万陆军就遏制了35个奥匈帝国陆军步兵师的进攻,不仅拥有庞大的人口和战争潜力,还是协约国目前最主要的军火工业供应国。
在协约国部队所使用的枪械中,1/4的步枪、1/3的机枪和冲锋枪、1/5的炸药和手雷、1/3的炮弹子弹、1/10的火炮和迫击炮。以及超过1/2的橡胶制品、防毒面具、帐篷、钢盔都来自中国,廉价的物资使得协约国的军费比预期的都要低出30%。
即便在1916年,中国的工业总规模也还只是美国的1/7左右,但在军工业和相关联的基础矿业领域中,在《协约国互保险条约》的扶持下,中国相比美国实际上存在着更多的优势。目前在世界范围的军工业领域就是美国和英法向中国销售机械设备,非洲、南美、东南亚等国和中国自身供应大量的原材料,在中国生产加工成武器、弹药和其他军需物资。
假如这些物资都从美国购买,包括英法在内的协约国所要支付的都是各国岌岌可危的黄金储备,而不是国债,虽然中国的产品在质量上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确实是除了产能和廉价之外再无优点可言,但在这种战争时期的快速消耗阶段,产能和廉价才是最重要的关键问题。
索姆河战役让英法联军遭受重创,普遍意义上的欧洲厌战情绪正在蔓延,情势逼迫英法战时内阁都无法将问题久久的拖延下去。
1916年10月,法国总理白里安抵达běi jīng,同帝国内阁总理大臣唐绍仪举行会谈,和英国陆军大臣劳合.乔治爵士一起代表英法和帝国签署了《中东密约》,即英法支持中国自伊朗出兵进攻奥斯曼帝国,以分担俄国在两线作战中的压力,在逼迫奥斯曼帝国退战后,帝国继续转移到巴尔干地区,联合意大利和其他协约国进攻奥匈帝国陆军,迫使奥匈帝国退出战争,实现三面合围德国的战略。
根据这一密约,英法承认中华帝国在中东占领区拥有继续驻兵和保护权,英国将在战争结束之前归还香港,承认帝国对xī zàng拥有领土主权。
但在这一协议中,英国并未同意帝国提出的中印、中缅的划界线协议,也不承认廖内群岛归中国所有,这实际上就意味着战后的中英关系绝对不会很顺利,两国之间的争议要远远大于合作。
和大英帝国一贯的牛气、傲慢不同,法国更加重视中法同盟关系的延续和稳定xìng,在签署《中英法三国中东密约》之外,继续和中华帝国签署了《中南半岛和平协约》,将老挝和柬埔寨的保护权归还给中华帝国,而帝国承认法国对越南的“永久保护权”,并承诺在战后将德国在西非的殖民地“和平友好”的转交给法国保护。
法国当然也是一个坑爹货,它将老挝和柬埔寨的保护权分给中华帝国,等于是进一步激化了中华帝国和英国在中南半岛的竞争态势,可即便是一个法国陷阱,中国也必须吃下去。
中法两国其实在这个时候都很清楚,法国在战争中的损伤太大,别说现在还没有看到战争的胜利,即便胜利之后也是惨胜,法国将会有长达几十年的恢复期,英国将成为欧洲的唯一强者,并继续保持对亚洲和非洲的控制力。
这就意味着不管是战争之间,还是在战后,中法都必须保持更为紧密的合作,至于万一大家都战败了,那就一起喝凉水坐看德国霸占欧洲和亚非吧,中国若是不继续出兵,以后或许还能和德国一起混个盟友关系,一旦继续增兵,那就只能是往死里打了。
虽然以英国人的信用程度,特别是参考英国戏耍意大利的例子,宋彪并不觉得这份《中东密约》就有多少意义,但他还是愿意以此为基础实施新的计划,正式向伊朗派遣部队,着手进行更大规模的军事动员和备战,争取在明年3月之前对奥斯曼帝国展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其实中国在这个时期还是很难的,政治和外交上根本没有大国的地位,军事上也没有这种地位,除了法国是迫不得已要和中国联合外,其他各国,包括俄国都不承认你中国有何等实力可言,甚至连rì本都看不起中国。
归根结底还是海军和长期的历史歧视问题,话说这种歧视也确实是一直到抗美援朝时期才真的被打破,就这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打破,只能说是让别国承认中国站起来了而已,至于中国站起来之后还是篮球场上的1.5米小个子,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这不仅是欧美世界对中国的歧视,也是盎格鲁-撒克逊种族对整个泛亚种族的歧视,如果不是希特勒让世界意识到这种人种歧视是多么可怕的事情,以至于欧美有所反省,这种歧视至少还会持续几百年之久。
如果想要打破这种惯xìng,很简单,就像解放军挑战美军一样,找一个世界公认的强国打一架,哪怕全身流血也要站着死。
强权即公理。
国家的地位永远都是打出来的。(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
r /> 既然只有继续出兵进攻同盟国,才能让英国归还香港,才能让帝国稳定西南边陲,那不如就打一个帝国必须要打的地方。
段祺瑞心里有点忐忑,毕竟出兵距离太远,只能靠海洋运输进行补给,补给量又有限,就道:“唯一的问题还是太远。一旦战败,连撤兵都很困难啊。”
宋彪则道:“只要准备的充分,战败的概率还是很低的,关键就看我们能否准备的非常充分。奥斯曼帝国对波斯湾海峡还有比较强的控制力,这就进一步决定我们的战争补给是很艰难的。我的意思是尽量调整后勤工作,能在伊朗和印度采购的物资都在当地采购,比如说士兵的帐篷、军粮、毛毯、御寒服等等,难以采购的则能提前运输的就先运输过去,利用洋行和公司做掩护。先运到那边再说吧。”
舒方信道:“回禀皇上,公司这边大体能抽调两百万英镑的经费在印度和伊朗收购军需物资。”
宋彪还是很满意的点头,两百万英镑的开支不算多,但基本够应付前期的一些开销,武器弹药还是要随着士兵一起运输过去。“
蒋方震在俄小心翼翼地提醒道:”皇上,您又要直接去远离之外指挥三军,是不是太危险了一点?”
段祺瑞也觉得这样很冒险,可不知该如何说,毕竟是远在万里之外调度百万大军,别说他段祺瑞根本没有这种能耐,就算是有,身为皇帝也不放心。
纵观国内,其实大家都清楚如果真要打这一仗,恐怕真是非得皇帝御驾亲征。
宋彪道:“没有关系,我想过了,段祺瑞过去当司令员和前线指挥官,傅良佐和章亮元等人给他当参谋长,话是这么说的,我另外化名安排一个参谋官的职务,暂时不公开我的身份,也不对外说明,等战争结束之后再说。”
听他这么说了,大家心里倒是安稳一些。
如果只是去西北御驾亲征,问题也不大,结果到了伊朗那边,谁都担心国内指不定会有些狼鼠之辈乘机惹是生非,毕竟帝国之稳定,如今实际都是依赖皇帝的威信。
段祺瑞也没有意见,他自己的本事,他心里明白的很,真要领兵百万去中东打仗,万一打输了怎么办?他哪里能够承担如此大的罪责和风险啊?
如今这样安排最好,他不过是给皇帝当一个挡箭牌,说是皇帝给他当参谋官,不如说是他给皇帝当副手。若是皇帝打输了,他暂时要背一下黑锅,rì后总有重新启用,甚至是重用之时,若是皇帝打赢了,他就等着进一步升官。
乘着人都在这里,宋彪就和段祺瑞、蒋方震他们一起商议着出兵伊朗的各种细节问题,说一千到一万,归根结底还是要建立一支足以保障运输能力的航运部队,除了本国的商船货轮外,尽可能还是要从国外租借商船,特别是从美国和英国。
基本上要想打赢这场战争,帝国最低限度要保证六十万吨的海运船队规模,差不多要有二十艘万吨货轮和接近百艘的五千吨级左右的普通货轮,以及多艘大型邮轮改装成运兵船,帝国的运兵船只有四艘,也都是从法国租借邮轮改装的,目前都运用于欧洲战场。
此外还要有效的防御奥斯曼帝国的海军。潜艇的问题倒是不大,因为德国的潜艇很难进入地中海,更不可能越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印度洋,宋彪选择将中国的主力部队集中在中东线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要避开德国的潜艇部队。
1916年的下半年,帝国就采取了一种骑墙式的利益外交政策。摆出一副我早已准备好大规模出兵作战的姿态,现在就看你们双方谁给我的利益更多。这个姿态实际上是很令国际世界厌恶和痛恨的。
众所周知,中华帝国到目前为止在协约国中出兵规模倒数第四。仅高于葡萄牙和新西兰等国,在战争中获取的利益却远高于协约国中的任何一国,不仅占领了德国在亚洲和东非的主要殖民地,还从协约国的军火贸易中成为英法最大的债权国。
用英国首相的亨利.阿斯奎斯的话说,我们既不知道这个新帝国还需要什么,也不知道他们将会为何而战。但如果没有正义,他们可能什么都得不到!
每个人都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巧妙的威胁对手,阿斯奎斯首相希望在媒体上巧妙的表态,告诫中国如果真的加入了德奥阵营。那就将会失去一切。
可不管怎么说,德国密使一直在新帝国内部活动,在英国人的那种用**和歧视的心情所描绘的漫画中,带着德意志帝国帽子的欧洲人,手里拎着标记有金马克的金币袋子走在紫禁城下,周边还是那些大清帝国时期风格的满清官员。
这说明绝大多数的英国人,或者说是几乎所有的欧洲人都根本不了解中国有过什么样的变革,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
在他们心中,中国就是一个可怜的麻风病人的集中营,一个贫穷、落后、愚昧、瘦弱、无知、野蛮的国家。根本不值得尊重,即便这样的国家加入协约国也是光荣的大英帝国和法兰西的耻辱。
不客气的说,连那些国会议员们都不清楚中国到底意味着什么,即便阿斯奎斯首相不断的在国会里强调中国的重要xìng时,议席里都会传来一阵以为他在说脱口秀一般的大笑声。
即便中国陆军在此前的1911年打赢了rì本陆军,只用二十万陆军就遏制了35个奥匈帝国陆军步兵师的进攻,不仅拥有庞大的人口和战争潜力,还是协约国目前最主要的军火工业供应国。
在协约国部队所使用的枪械中,1/4的步枪、1/3的机枪和冲锋枪、1/5的炸药和手雷、1/3的炮弹子弹、1/10的火炮和迫击炮。以及超过1/2的橡胶制品、防毒面具、帐篷、钢盔都来自中国,廉价的物资使得协约国的军费比预期的都要低出30%。
即便在1916年,中国的工业总规模也还只是美国的1/7左右,但在军工业和相关联的基础矿业领域中,在《协约国互保险条约》的扶持下,中国相比美国实际上存在着更多的优势。目前在世界范围的军工业领域就是美国和英法向中国销售机械设备,非洲、南美、东南亚等国和中国自身供应大量的原材料,在中国生产加工成武器、弹药和其他军需物资。
假如这些物资都从美国购买,包括英法在内的协约国所要支付的都是各国岌岌可危的黄金储备,而不是国债,虽然中国的产品在质量上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确实是除了产能和廉价之外再无优点可言,但在这种战争时期的快速消耗阶段,产能和廉价才是最重要的关键问题。
索姆河战役让英法联军遭受重创,普遍意义上的欧洲厌战情绪正在蔓延,情势逼迫英法战时内阁都无法将问题久久的拖延下去。
1916年10月,法国总理白里安抵达běi jīng,同帝国内阁总理大臣唐绍仪举行会谈,和英国陆军大臣劳合.乔治爵士一起代表英法和帝国签署了《中东密约》,即英法支持中国自伊朗出兵进攻奥斯曼帝国,以分担俄国在两线作战中的压力,在逼迫奥斯曼帝国退战后,帝国继续转移到巴尔干地区,联合意大利和其他协约国进攻奥匈帝国陆军,迫使奥匈帝国退出战争,实现三面合围德国的战略。
根据这一密约,英法承认中华帝国在中东占领区拥有继续驻兵和保护权,英国将在战争结束之前归还香港,承认帝国对xī zàng拥有领土主权。
但在这一协议中,英国并未同意帝国提出的中印、中缅的划界线协议,也不承认廖内群岛归中国所有,这实际上就意味着战后的中英关系绝对不会很顺利,两国之间的争议要远远大于合作。
和大英帝国一贯的牛气、傲慢不同,法国更加重视中法同盟关系的延续和稳定xìng,在签署《中英法三国中东密约》之外,继续和中华帝国签署了《中南半岛和平协约》,将老挝和柬埔寨的保护权归还给中华帝国,而帝国承认法国对越南的“永久保护权”,并承诺在战后将德国在西非的殖民地“和平友好”的转交给法国保护。
法国当然也是一个坑爹货,它将老挝和柬埔寨的保护权分给中华帝国,等于是进一步激化了中华帝国和英国在中南半岛的竞争态势,可即便是一个法国陷阱,中国也必须吃下去。
中法两国其实在这个时候都很清楚,法国在战争中的损伤太大,别说现在还没有看到战争的胜利,即便胜利之后也是惨胜,法国将会有长达几十年的恢复期,英国将成为欧洲的唯一强者,并继续保持对亚洲和非洲的控制力。
这就意味着不管是战争之间,还是在战后,中法都必须保持更为紧密的合作,至于万一大家都战败了,那就一起喝凉水坐看德国霸占欧洲和亚非吧,中国若是不继续出兵,以后或许还能和德国一起混个盟友关系,一旦继续增兵,那就只能是往死里打了。
虽然以英国人的信用程度,特别是参考英国戏耍意大利的例子,宋彪并不觉得这份《中东密约》就有多少意义,但他还是愿意以此为基础实施新的计划,正式向伊朗派遣部队,着手进行更大规模的军事动员和备战,争取在明年3月之前对奥斯曼帝国展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其实中国在这个时期还是很难的,政治和外交上根本没有大国的地位,军事上也没有这种地位,除了法国是迫不得已要和中国联合外,其他各国,包括俄国都不承认你中国有何等实力可言,甚至连rì本都看不起中国。
归根结底还是海军和长期的历史歧视问题,话说这种歧视也确实是一直到抗美援朝时期才真的被打破,就这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打破,只能说是让别国承认中国站起来了而已,至于中国站起来之后还是篮球场上的1.5米小个子,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这不仅是欧美世界对中国的歧视,也是盎格鲁-撒克逊种族对整个泛亚种族的歧视,如果不是希特勒让世界意识到这种人种歧视是多么可怕的事情,以至于欧美有所反省,这种歧视至少还会持续几百年之久。
如果想要打破这种惯xìng,很简单,就像解放军挑战美军一样,找一个世界公认的强国打一架,哪怕全身流血也要站着死。
强权即公理。
国家的地位永远都是打出来的。(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