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巴士 www.wx84.cc,高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当天下午,陈庆东便准备和郑洪涛一起去龙湾找赵长斌。
不过,这一次为了让赵长斌帮忙,陈庆东还准备给赵长斌带一件礼物。
虽然赵长斌并且缺钱,或许也不在乎陈庆东给他带不带礼物,能帮到的忙,他应该就会帮忙,但是为了表示礼貌和尊重,陈庆东还是精心为他准备了一个礼物。
陈庆东深知,像赵长斌这种不差钱的生意人,而且他们之间又不是简单的以利益相交,而是有些惺惺相惜,互相把对方当成朋友的,所以直接给赵长斌送钱显然是不合适的,但是他和赵长斌之间又并不完全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那种关系,所以送给赵长斌的礼物,当然也不能是那种本身很廉价,只靠意义的礼物。
陈庆东上一次来龙湾,和赵长斌一块吃饭的时候,他们聊到了古玩这个话题,从赵长斌的言谈中,陈庆东得知赵长斌对石玩非常感兴趣,家里也收藏了不少石玩。
因此,陈庆东便准备送给赵长斌一块名贵的石头,这既会让赵长斌喜欢,也会显得自己用心。
而恰巧,郑洪涛就跟一个在柳林县文庙附近做古玩生意的人很熟,这个人叫胡老七,行内的都称呼他为“七爷”,此人在柳林县的十分有名,在古玩圈子里则更加有名。
据说其祖上好几代都是做古玩生意的,尤其是他的太爷爷在晚清的时候是北京琉璃厂的大拿,经常被一些达官贵人请去鉴宝。据他说,连晚清忠臣曾国藩都曾请他太爷爷去帮忙鉴宝。
后来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时候,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仓皇逃亡西安,北京的一批达官贵人,甚至不少老百姓也都从北京仓皇出逃,他的太爷爷也就是这个时候逃离了北京,来到了淮海省定居,到了他爸爸这一辈,才来到了柳林县定居,开了一家装裱书画的门店来维持生计,不过背地里做的还是倒腾古玩的生意。
当然,对于胡老七的这些神神秘秘的传说,大部分都是胡老七自己说出来的,相信他的话的人虽然不少,经过添油加醋再口口相传的人也不少,但是陈庆东却是并不怎么相信的。
别的不说,就说其中一点,胡老七说他太爷爷是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时候逃出北京来到了淮海省的,又说晚清重臣曾国藩也曾经请他太爷爷帮忙去鉴宝,这两个事情,在时间上都不怎么能对的上来。
众所周知,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乔装打扮,混入流民中,仓皇逃出紫禁城,是1990年的事情,而曾国藩去世的时间却是在1872年,如果胡老七的太爷爷既给曾国藩鉴过宝,又在1990年出逃北京,考虑到胡老七如今也已经四十多岁的年纪,所以往上推算,他的太爷爷在年龄上也不符合常识。
况且,陈庆东对曾国藩的生平也是非常了解的,知道曾国藩在1853年,在家乡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建立了团练,也就是湘军的雏形之后,后半辈子就一直为了平定太平天国的事情而呕心沥血,几乎就没怎么回过北京。
此外,在曾国藩的生平中,从来没有介绍过他喜爱古玩,从传世的《曾国藩家书》中,也可以了解到,曾国藩特别叮嘱子孙后代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身体的强健,切勿玩物丧志。
综合这些信息来看,胡老七对自己家世的描述,很有一些吹嘘的水分在里面。
不过,陈庆东却并不会因为这些事情而把胡老七看成一个“欺世盗名”的败类,实际上,陈庆东知道,胡老七的这些“吹嘘”也并不是有什么特殊的目的,只不过是因为胡老七是个爱说爱笑,十分能侃大山的“侃爷”,这一点,倒是很有一些老北京人的风采,而且胡老七这个人性格很好,对任何人,不管是大人、小孩,有头有脸的人,还是贩夫走卒,他都能够一视同仁的对待。
因此平时有很多人就算是不买古玩,也喜欢到他的小店去坐坐,听他侃侃大山。尤其是以前在夏天的时候,由于电还是一种奢侈品,所以到了晚上,大家都喜欢外面乘凉,聚在一起聊聊天,消磨夏日时光。
这样的季节,在天黑下来以后,胡老七总会在他的小店门口摆一张躺椅,舒舒服服的躺在上面,左手一把蒲扇,右手拿一把大号的紫砂壶,面前或站或坐十几个或者几十个大人、小孩,胡老七喝一口茶水,摇晃着蒲扇,就开始了他的神侃时间。
陈庆东上初中的时候,也挺喜欢和几个小伙伴在无聊的夏夜来到胡老七的这个小店前,听他神侃。
胡老七聊到的话题也涉猎很广,从远古神话,到民间传说,甚至清宫秘闻、民间鬼事都无所不知!
陈庆东当时年纪小,世界观还不成熟,听了不少胡老七讲的“假以乱真”的鬼神故事之后,还一度真的相信世界真的是有鬼神,直到现在,他还是并不是一个无神论证。
直到后来上了高中,课业繁忙之后,陈庆东便很少再去听胡老七的神侃了。
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家庭有电和家庭电器也越来越普及,家家户户差不多都有了风扇和电视,甚至很多家庭都有了空调,于是每当到了夏日,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在家里避暑,那些新一辈的年轻人也大都被新兴的游戏机厅、录像厅、台球室等娱乐场所所吸引,要么就去忙着谈恋爱了,很少有人再对胡老七的神侃感兴趣,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胡老七也不再在夏日的夜晚在小店的门口摆一把躺椅,左手一把蒲扇,右手一个大号紫砂壶的摆龙门阵了。
这个曾经在柳林县非常出名的“一景”,在时光巨轮的滚动中,也就烟消云散了。
而陈庆东听... -->>
当天下午,陈庆东便准备和郑洪涛一起去龙湾找赵长斌。
不过,这一次为了让赵长斌帮忙,陈庆东还准备给赵长斌带一件礼物。
虽然赵长斌并且缺钱,或许也不在乎陈庆东给他带不带礼物,能帮到的忙,他应该就会帮忙,但是为了表示礼貌和尊重,陈庆东还是精心为他准备了一个礼物。
陈庆东深知,像赵长斌这种不差钱的生意人,而且他们之间又不是简单的以利益相交,而是有些惺惺相惜,互相把对方当成朋友的,所以直接给赵长斌送钱显然是不合适的,但是他和赵长斌之间又并不完全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那种关系,所以送给赵长斌的礼物,当然也不能是那种本身很廉价,只靠意义的礼物。
陈庆东上一次来龙湾,和赵长斌一块吃饭的时候,他们聊到了古玩这个话题,从赵长斌的言谈中,陈庆东得知赵长斌对石玩非常感兴趣,家里也收藏了不少石玩。
因此,陈庆东便准备送给赵长斌一块名贵的石头,这既会让赵长斌喜欢,也会显得自己用心。
而恰巧,郑洪涛就跟一个在柳林县文庙附近做古玩生意的人很熟,这个人叫胡老七,行内的都称呼他为“七爷”,此人在柳林县的十分有名,在古玩圈子里则更加有名。
据说其祖上好几代都是做古玩生意的,尤其是他的太爷爷在晚清的时候是北京琉璃厂的大拿,经常被一些达官贵人请去鉴宝。据他说,连晚清忠臣曾国藩都曾请他太爷爷去帮忙鉴宝。
后来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时候,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仓皇逃亡西安,北京的一批达官贵人,甚至不少老百姓也都从北京仓皇出逃,他的太爷爷也就是这个时候逃离了北京,来到了淮海省定居,到了他爸爸这一辈,才来到了柳林县定居,开了一家装裱书画的门店来维持生计,不过背地里做的还是倒腾古玩的生意。
当然,对于胡老七的这些神神秘秘的传说,大部分都是胡老七自己说出来的,相信他的话的人虽然不少,经过添油加醋再口口相传的人也不少,但是陈庆东却是并不怎么相信的。
别的不说,就说其中一点,胡老七说他太爷爷是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时候逃出北京来到了淮海省的,又说晚清重臣曾国藩也曾经请他太爷爷帮忙去鉴宝,这两个事情,在时间上都不怎么能对的上来。
众所周知,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乔装打扮,混入流民中,仓皇逃出紫禁城,是1990年的事情,而曾国藩去世的时间却是在1872年,如果胡老七的太爷爷既给曾国藩鉴过宝,又在1990年出逃北京,考虑到胡老七如今也已经四十多岁的年纪,所以往上推算,他的太爷爷在年龄上也不符合常识。
况且,陈庆东对曾国藩的生平也是非常了解的,知道曾国藩在1853年,在家乡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建立了团练,也就是湘军的雏形之后,后半辈子就一直为了平定太平天国的事情而呕心沥血,几乎就没怎么回过北京。
此外,在曾国藩的生平中,从来没有介绍过他喜爱古玩,从传世的《曾国藩家书》中,也可以了解到,曾国藩特别叮嘱子孙后代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身体的强健,切勿玩物丧志。
综合这些信息来看,胡老七对自己家世的描述,很有一些吹嘘的水分在里面。
不过,陈庆东却并不会因为这些事情而把胡老七看成一个“欺世盗名”的败类,实际上,陈庆东知道,胡老七的这些“吹嘘”也并不是有什么特殊的目的,只不过是因为胡老七是个爱说爱笑,十分能侃大山的“侃爷”,这一点,倒是很有一些老北京人的风采,而且胡老七这个人性格很好,对任何人,不管是大人、小孩,有头有脸的人,还是贩夫走卒,他都能够一视同仁的对待。
因此平时有很多人就算是不买古玩,也喜欢到他的小店去坐坐,听他侃侃大山。尤其是以前在夏天的时候,由于电还是一种奢侈品,所以到了晚上,大家都喜欢外面乘凉,聚在一起聊聊天,消磨夏日时光。
这样的季节,在天黑下来以后,胡老七总会在他的小店门口摆一张躺椅,舒舒服服的躺在上面,左手一把蒲扇,右手拿一把大号的紫砂壶,面前或站或坐十几个或者几十个大人、小孩,胡老七喝一口茶水,摇晃着蒲扇,就开始了他的神侃时间。
陈庆东上初中的时候,也挺喜欢和几个小伙伴在无聊的夏夜来到胡老七的这个小店前,听他神侃。
胡老七聊到的话题也涉猎很广,从远古神话,到民间传说,甚至清宫秘闻、民间鬼事都无所不知!
陈庆东当时年纪小,世界观还不成熟,听了不少胡老七讲的“假以乱真”的鬼神故事之后,还一度真的相信世界真的是有鬼神,直到现在,他还是并不是一个无神论证。
直到后来上了高中,课业繁忙之后,陈庆东便很少再去听胡老七的神侃了。
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家庭有电和家庭电器也越来越普及,家家户户差不多都有了风扇和电视,甚至很多家庭都有了空调,于是每当到了夏日,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在家里避暑,那些新一辈的年轻人也大都被新兴的游戏机厅、录像厅、台球室等娱乐场所所吸引,要么就去忙着谈恋爱了,很少有人再对胡老七的神侃感兴趣,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胡老七也不再在夏日的夜晚在小店的门口摆一把躺椅,左手一把蒲扇,右手一个大号紫砂壶的摆龙门阵了。
这个曾经在柳林县非常出名的“一景”,在时光巨轮的滚动中,也就烟消云散了。
而陈庆东听...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