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回乡桑田竟沧海 (1/2)
文学巴士 www.wx84.cc,财富掠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氏族首领称,之所以他们能够支撑起上至百万人口,就在于他们使用的谷种比较特别。相较于“Shin'ne-Nu”现在使用的80粒/束谷种,两河流域已经开始使用240粒/束的优质品种,这一谷种不但更加高产,而且有极强的抗旱能力和束水能力,在收获后处于干燥条件下可以保存50个两季,再次完全浸透淡水后仍可发芽。但这种稻谷需要的营养条件也更加丰厚,同时需要更多专人侍弄。
这种谷种的产量之大,让哈度稍一计算就兴奋不已:如果将该谷种带回“Shin'ne-Nu”,配合已有的碳灰基肥技术,那么可以得到数量极大的稻米收成。只不过据氏族首领的描述,这种谷种由大酋长把持着,每当需要耕种的时候都会遣专人进行播种,只有在稻谷发芽后才会调动各氏族人员前去侍弄作物,而在收获季节也是由专人看守和收割的,这就导致哈度很难直接接触到谷种本身。
除此之外,在播种和收割的时候,大酋长还不允许任何中小氏族的成员靠近“专业人士”探知事农的关键环节——调制肥料。而在这个时代中,还没有办法将混合物单一的分别开来,即使连哈度也无从下手,也就无从获知这种高产谷种的脾性和养分需求比例了。
而实际上,这根本难不倒哈度——他只需要在这里待上足够长的时间,总能够找到机会,从掠夺控制看守开始,一路掠夺去“专业事农者”的知识,甚至控制住两河流域的大酋长也不算难事——只要待的时间足够长,有足够的余地供其发挥能力就行。
也因此,哈度就在这个小氏族的首领帐篷中住了下来,有事没事就去探知谷种的事情。
这一待就是15年。
两河流域的环境越来越恶劣,也因此每年都会发生多起骚乱事件——甚至是破坏了农田的大规模骚乱。大酋长对这些不懂规矩的小氏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在3年前进行了一次对骚乱的血腥镇压,使得两河的下游都被鲜血染成艳红色,土地中血色几年来都不见消退。而哈度所待着的小氏族因为他的原因,避开了这次罹难,也幸存的聚拢其他小氏族的残部,一跃升至中等规模的氏族。这时,哈度基本上已经获得了足够的高产谷种资料,也采集到了足够重新发芽传播的谷粒。
在又一次“Nil-lo”对两河流域的袭扰中,哈度偶然间听到一个令之震惊的消息:“Nil-lo”附近的沙漠在旱季中下起了连绵不绝的细雨,而且已经连续40个升落没有出过晴了。这个消息令哈度不禁担心起来:“Shin'ne-Nu”所在的地域本就相对湿润,如果再经历长期的雨水冲刷,有可能会因为过于潮湿而变成汪洋,使人类聚落无法再生存下去。
而两河流域的状况也没有让哈度继续待下去的意义了:恶劣的环境使得整个大型部族分崩离析,已经有超过40万人口迁移到其他地区去了,且部族高层正陷在狗咬狗的内部权力斗争当中,无暇顾及锐减的人口数量。缺少劳动力养护的土壤呈现出加剧的盐碱化,并开始向中上游推移,如果干旱继续加重、蒸发量继续递增,那么连哈度所在的氏族以后也会成为无农田依靠、而需要去依附于大型氏族的“炮灰”。
这时候不走,以后可能就没有机会了。从现代人的角度出发,现在50岁的哈度正值体力、经验、阅历、领导能力都相对平衡旺盛的年纪,但在这个时代,他已经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了——即使是在平均年龄超过一般水平的“Shin'ne-Nu”中也同样如此。他自己还能再活多久,哈度自己也不清楚,他至少要在寿命结束前回到“Shin'ne-Nu”,把那么多年获得的知识经验都带回去。
但哈度绝不可能一个人就这样回去:30个两季,他早已经和所在的氏族产生了感情,这个本来只有300人的小氏族,发展成现在超过4000人的中等氏族,哈度功不可没,这里的族人也都愿意跟从他。几年前这个氏族登上中等规模的时候,大酋长授予他们实际的氏族名称——之前连氏族的名字都没有——“Ninham”,而哈度则以他推行的简化符字,将氏族名改为“Nin-Ham'me”,意即“坚韧的劳作者”。
在一场大酋长与酋长竞争者的闹剧般的角斗赛中,哈度带着“Nin-Ham'me”悄然离开了两河流域。他们离开时,同时带走了附近粮仓中上万人的口粮、马圈和骆驼圈中8000匹骑乘动物、各类武器防具1,4000余件、各类事农工具2500余件。浩浩荡荡的迁徙队伍通过那道“两片海之间的走廊”,渡过水量明显加大的“Nil-lo”,开始从哈度曾经开辟的通道向“Shin'ne-Nu”进发——当然,走的时候,哈度尽可能地对氏族附近带不走物件的粮仓、烧窑、果园、格状农田等,进行了功能性破坏,这可以让可能的追兵就恢复生产就要耽误上好些时间,但又不会彻底地影响两河流域其他氏族今后的生产生活。
经“Nil-lo”的西北山脊地带,在约一个整月的艰难行进后,“Nin-Ham'me”的队伍抵达了草原边境——而且还完全没有惊动“Nil-lo”。如消息中所称的那样,整个沙漠都在细雨的滋润当中,而到了草原,这种“滋润”就变成了麻烦:从“法烈”流下来的水量明显增多,原有的河道也因此变得更加宽阔,水流也更为急促。这使得“Nin-Ham'me”的马队要尽可能的走在滑溜的岩石上,才能防止被变得狂躁的河水冲走。
在告诉氏族首领“Shin'ne-Nu”的方向后,哈度首先勒马跑向了“法烈”。经过15年的建设,“法烈”上的高山据点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瞭望体系,以木质结构为主、藤质和金属为辅的环山栈道被搭建起来。当哈度驾马跨过沙漠-草原边界线、来到“法烈”山脚下的时候,早已经发现他身影的侦查部队立即就派出人马前来拦截。而这支马队的首领,就是当初与哈度共同经历成年仪式、拿起哈度的铜斧挥砍冰瀑的那名青年。看到是哈度回到了部落,这名已经成为侦查部队头目的、同样也有50岁高龄的老伙计赶紧下马来奔向哈度,然后伏跪在地上大声呼号着哈度的名字:“He-Du_Yiheb'be”。
其身后跟上来的同僚都被这一场景搞得愣住了,然后再一听他口中喊叫的名字,这些年轻的骑兵们都反应过来:这位从沙漠中前来的老者,居然是部落中长久以来传说中的“荣誉首领”。
15年变迁,哈度也呈现出一定衰老的变化来:皮肤粗糙度增加、体毛由黑色向灰黑色过渡、肌肉紧密程度弱化、面部皱纹密度升高。但同时,他的眼神也愈发犀利与深邃,本来他就比同龄人看得多、遇得多,到了这个年纪,浑身就更加散发着睿智的气息。同时能够见证那么多年时代变迁的,还有他身上携带着的武器防具:铜刺铜斧上有着明显地打磨痕迹,即使如此还是不能掩盖手柄处的铜绿;石刀和飞刃上已经出现了肉眼可见的裂缝,如不进行更换,那么预计再用几个两季就会彻底破碎了;皮甲与其上的铜制锁扣因为长期摩擦且缺乏维护,已经有些散架,只由肩带垮垮地吊着护肩不脱落;遮胯和护腿他自己倒是更换过,但这会儿也是出现了残破的痕迹。
众骑兵连忙把哈度迎进来,听到他说还有后续人马要“融入... -->>
氏族首领称,之所以他们能够支撑起上至百万人口,就在于他们使用的谷种比较特别。相较于“Shin'ne-Nu”现在使用的80粒/束谷种,两河流域已经开始使用240粒/束的优质品种,这一谷种不但更加高产,而且有极强的抗旱能力和束水能力,在收获后处于干燥条件下可以保存50个两季,再次完全浸透淡水后仍可发芽。但这种稻谷需要的营养条件也更加丰厚,同时需要更多专人侍弄。
这种谷种的产量之大,让哈度稍一计算就兴奋不已:如果将该谷种带回“Shin'ne-Nu”,配合已有的碳灰基肥技术,那么可以得到数量极大的稻米收成。只不过据氏族首领的描述,这种谷种由大酋长把持着,每当需要耕种的时候都会遣专人进行播种,只有在稻谷发芽后才会调动各氏族人员前去侍弄作物,而在收获季节也是由专人看守和收割的,这就导致哈度很难直接接触到谷种本身。
除此之外,在播种和收割的时候,大酋长还不允许任何中小氏族的成员靠近“专业人士”探知事农的关键环节——调制肥料。而在这个时代中,还没有办法将混合物单一的分别开来,即使连哈度也无从下手,也就无从获知这种高产谷种的脾性和养分需求比例了。
而实际上,这根本难不倒哈度——他只需要在这里待上足够长的时间,总能够找到机会,从掠夺控制看守开始,一路掠夺去“专业事农者”的知识,甚至控制住两河流域的大酋长也不算难事——只要待的时间足够长,有足够的余地供其发挥能力就行。
也因此,哈度就在这个小氏族的首领帐篷中住了下来,有事没事就去探知谷种的事情。
这一待就是15年。
两河流域的环境越来越恶劣,也因此每年都会发生多起骚乱事件——甚至是破坏了农田的大规模骚乱。大酋长对这些不懂规矩的小氏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在3年前进行了一次对骚乱的血腥镇压,使得两河的下游都被鲜血染成艳红色,土地中血色几年来都不见消退。而哈度所待着的小氏族因为他的原因,避开了这次罹难,也幸存的聚拢其他小氏族的残部,一跃升至中等规模的氏族。这时,哈度基本上已经获得了足够的高产谷种资料,也采集到了足够重新发芽传播的谷粒。
在又一次“Nil-lo”对两河流域的袭扰中,哈度偶然间听到一个令之震惊的消息:“Nil-lo”附近的沙漠在旱季中下起了连绵不绝的细雨,而且已经连续40个升落没有出过晴了。这个消息令哈度不禁担心起来:“Shin'ne-Nu”所在的地域本就相对湿润,如果再经历长期的雨水冲刷,有可能会因为过于潮湿而变成汪洋,使人类聚落无法再生存下去。
而两河流域的状况也没有让哈度继续待下去的意义了:恶劣的环境使得整个大型部族分崩离析,已经有超过40万人口迁移到其他地区去了,且部族高层正陷在狗咬狗的内部权力斗争当中,无暇顾及锐减的人口数量。缺少劳动力养护的土壤呈现出加剧的盐碱化,并开始向中上游推移,如果干旱继续加重、蒸发量继续递增,那么连哈度所在的氏族以后也会成为无农田依靠、而需要去依附于大型氏族的“炮灰”。
这时候不走,以后可能就没有机会了。从现代人的角度出发,现在50岁的哈度正值体力、经验、阅历、领导能力都相对平衡旺盛的年纪,但在这个时代,他已经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了——即使是在平均年龄超过一般水平的“Shin'ne-Nu”中也同样如此。他自己还能再活多久,哈度自己也不清楚,他至少要在寿命结束前回到“Shin'ne-Nu”,把那么多年获得的知识经验都带回去。
但哈度绝不可能一个人就这样回去:30个两季,他早已经和所在的氏族产生了感情,这个本来只有300人的小氏族,发展成现在超过4000人的中等氏族,哈度功不可没,这里的族人也都愿意跟从他。几年前这个氏族登上中等规模的时候,大酋长授予他们实际的氏族名称——之前连氏族的名字都没有——“Ninham”,而哈度则以他推行的简化符字,将氏族名改为“Nin-Ham'me”,意即“坚韧的劳作者”。
在一场大酋长与酋长竞争者的闹剧般的角斗赛中,哈度带着“Nin-Ham'me”悄然离开了两河流域。他们离开时,同时带走了附近粮仓中上万人的口粮、马圈和骆驼圈中8000匹骑乘动物、各类武器防具1,4000余件、各类事农工具2500余件。浩浩荡荡的迁徙队伍通过那道“两片海之间的走廊”,渡过水量明显加大的“Nil-lo”,开始从哈度曾经开辟的通道向“Shin'ne-Nu”进发——当然,走的时候,哈度尽可能地对氏族附近带不走物件的粮仓、烧窑、果园、格状农田等,进行了功能性破坏,这可以让可能的追兵就恢复生产就要耽误上好些时间,但又不会彻底地影响两河流域其他氏族今后的生产生活。
经“Nil-lo”的西北山脊地带,在约一个整月的艰难行进后,“Nin-Ham'me”的队伍抵达了草原边境——而且还完全没有惊动“Nil-lo”。如消息中所称的那样,整个沙漠都在细雨的滋润当中,而到了草原,这种“滋润”就变成了麻烦:从“法烈”流下来的水量明显增多,原有的河道也因此变得更加宽阔,水流也更为急促。这使得“Nin-Ham'me”的马队要尽可能的走在滑溜的岩石上,才能防止被变得狂躁的河水冲走。
在告诉氏族首领“Shin'ne-Nu”的方向后,哈度首先勒马跑向了“法烈”。经过15年的建设,“法烈”上的高山据点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瞭望体系,以木质结构为主、藤质和金属为辅的环山栈道被搭建起来。当哈度驾马跨过沙漠-草原边界线、来到“法烈”山脚下的时候,早已经发现他身影的侦查部队立即就派出人马前来拦截。而这支马队的首领,就是当初与哈度共同经历成年仪式、拿起哈度的铜斧挥砍冰瀑的那名青年。看到是哈度回到了部落,这名已经成为侦查部队头目的、同样也有50岁高龄的老伙计赶紧下马来奔向哈度,然后伏跪在地上大声呼号着哈度的名字:“He-Du_Yiheb'be”。
其身后跟上来的同僚都被这一场景搞得愣住了,然后再一听他口中喊叫的名字,这些年轻的骑兵们都反应过来:这位从沙漠中前来的老者,居然是部落中长久以来传说中的“荣誉首领”。
15年变迁,哈度也呈现出一定衰老的变化来:皮肤粗糙度增加、体毛由黑色向灰黑色过渡、肌肉紧密程度弱化、面部皱纹密度升高。但同时,他的眼神也愈发犀利与深邃,本来他就比同龄人看得多、遇得多,到了这个年纪,浑身就更加散发着睿智的气息。同时能够见证那么多年时代变迁的,还有他身上携带着的武器防具:铜刺铜斧上有着明显地打磨痕迹,即使如此还是不能掩盖手柄处的铜绿;石刀和飞刃上已经出现了肉眼可见的裂缝,如不进行更换,那么预计再用几个两季就会彻底破碎了;皮甲与其上的铜制锁扣因为长期摩擦且缺乏维护,已经有些散架,只由肩带垮垮地吊着护肩不脱落;遮胯和护腿他自己倒是更换过,但这会儿也是出现了残破的痕迹。
众骑兵连忙把哈度迎进来,听到他说还有后续人马要“融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