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巴士 www.wx84.cc,世界未解之谜(全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盟军也在为同样的问题而大伤脑筋。
英军方面,海军元帅严厉地斥责飞行员,因为他们在1943年竟然允许一个陌生的物体,在英国庞大的海军基地斯卡帕弗洛上空自由自在的翱翔。当然,奥尔卡德群岛基地上的喷气战斗机没有能够拦截住一个时速达3000公里的飞行物体,这对海军元帅来说无关紧要,因为开飞机不是他的本行,他只是不失身份地警告皇家空军,“这样的事不容许再次发生!”
这种糗事一定也少不了美国人的份。1944年11月23日22时,美国空军第9军415大队的两架野马P—51型歼击机,在他们设在英国南部的基地上空巡逻。驾驶员E·林格瓦尔德中尉对这种老一套的飞行腻味了,打算进行一些完全非军事性质的动作,好让基地的雷达兵们开心。突然,两中尉惊慌地报告说,发现一个大圆盘组成的飞行大队快速地掠过他们上空。两架野马式歼击机立即上仰,组成战斗阵形想截住那些奇怪的圆盘。但尽管开足了最大马力,时速达730公里,两个驾驶员仍觉得他们简直在圆盘后面爬行。基地雷达站指挥官D·麦尔斯中尉一直注视着这场空中的疯狂追逐,认为“猎物”的速度至少要比“猎人”的高4倍,于是建议他们最好放弃跟踪。这正是驾驶员求之不得的,因为他们飞机的发动机已经热得很厉害,有爆炸的危险。就这样,经过13分钟毫无结果的跟踪之后,两个驾驶员返回了基地,他们汗如雨下,大声地痛骂那些“该死的怪物”。
在此类报告中,经常提到无法辨明的空中物体的活动,这对那些了解报告的严肃而简洁的人来说,无疑是有说服力的。显然,报告中描述的两方面情况特别引起交战国参谋部的兴趣,这就是:有关飞行物体所达到的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它们尽管表现出“机敏的好奇心”,但并不参与冲突,不进攻,特别是在受到地球飞机攻击时也不还击。这种难以解释的表现,比采取公开敌对行动更令各国军界担忧。因为,战争结束后,每个交战国都曾把这些奇怪的空中物体,当成是敌人的秘密武器。大国之间相互猜疑,无法理解这些奇怪的空中不速之客的行动和操作方式的各国参谋部,对这种现象展开了认真的考察。早在1942—1943年间,英国、美国和德国都组成了由科学家、军事专家和王牌飞行员组成的研究小组,并配备了现代化的研究仪器和当时最好的飞机。
正如飞行员们所说,这种措施太及时了,因为,在一些王牌空军大队的飞行记录中,越来越频繁地提到了“不明空中现象”,可见他们早已不能忍受。而这些歼击机、侦察机大队是由出色的飞行员和飞机组成的,盟军方面,指挥它们的是大名鼎鼎的驾驶员凯萨达、尤勒、杜里特尔、施拉德、狄雷、贝格兰德或克洛斯特曼;而德军方面的诺沃尼、加兰德、戈洛布和冯·格拉夫指挥的空军也有诸多造成恐慌的事件发生。他们的飞行员在空中飞行时间在1000—6000小时之间,每天都在打残酷的硬仗,不可能被怀疑缺乏经验或胆量。但是可以明显地看出,他们对自己遇到的空中物体的奇特性能感到震惊。
如此众多的报告汇集到各国参谋部办公桌上来,终于使军界要员们恼羞成怒,三个空军大国(美、英、德)政府命令着手进行一系列正式的调查。
在美国空军的强烈要求下,情报部门早在1942年率先开始调查。但是,鉴于这些空中的不速之客的表现,总的看来并不构成对盟军的威胁,而且它们不太可能属于德国人。这个问题被排除出了紧急军务之列,只是建议专家们继续进行研究。可是由于某种原因,美国空军一点也不喜欢在这些陌生的空中物体(不论它们属于谁)面前表现出明显的低人一等。于是,美国空军就同不明飞行物结下了“深仇大恨”,这种情况至今还给美国官方对飞碟的态度打下了烙印。你可以看到,他们现在还对UFO耿耿于怀。
可是在英国,皇家空军成立了一个由许多科学家和航空工程师组成的专门小组——一个受过专门训练配备有英国最先进飞机的拦截大队。该小组由空军元帅L·梅塞领导,这充分证明英国空军对研究不明飞行物的重视。这些研究是为了弄清这些经常出现在盟军飞机附近,而飞机上的火炮损伤不了它们一根毫毛的物体究竟来自何处,它们行动的目的是什么。不幸的是,飞碟研究小组得出的结论,无论是过去和现在都是“绝密”。
在德国,空军对飞碟的兴趣也一样大。1942年,成立了“13号专门小组”。从那时起,直到1945年,这个小组在“天王星行动”计划内一直从事对奇怪空中物体的研究。这个小组拥有第一流的专家和最先进的仪器,而且在那样一个时期,当国内一切资源都用于前线时,还调了整整一个Me—262型飞机中队供小组使用。这充分说明,德国空军意识到必须高度重视这个问题。
当然,在历史上这场最可怕的战争中,交战各国的空军参谋部都不太情愿考虑这些飞行物体有可能是一些外星文明的信使。普遍同意的理论认为这些飞行物属于敌方,而它们同己方飞机相比所具有的明显优越性造成了内心的恐惧。在战争结束之后,当研究专家们有可能看到部分档案时,这种恐惧才被暴露出来。通过调查研究可以弄清楚一些问题,以保持公众舆论的斗志,这种办法在战争期间经常使用,战后也被延续下来。
没想到,闻名遐迩的“二战”竟然还有这样的历史,究竟是真是假,也永远只能是一个未解之谜了吧。
盟军也在为同样的问题而大伤脑筋。
英军方面,海军元帅严厉地斥责飞行员,因为他们在1943年竟然允许一个陌生的物体,在英国庞大的海军基地斯卡帕弗洛上空自由自在的翱翔。当然,奥尔卡德群岛基地上的喷气战斗机没有能够拦截住一个时速达3000公里的飞行物体,这对海军元帅来说无关紧要,因为开飞机不是他的本行,他只是不失身份地警告皇家空军,“这样的事不容许再次发生!”
这种糗事一定也少不了美国人的份。1944年11月23日22时,美国空军第9军415大队的两架野马P—51型歼击机,在他们设在英国南部的基地上空巡逻。驾驶员E·林格瓦尔德中尉对这种老一套的飞行腻味了,打算进行一些完全非军事性质的动作,好让基地的雷达兵们开心。突然,两中尉惊慌地报告说,发现一个大圆盘组成的飞行大队快速地掠过他们上空。两架野马式歼击机立即上仰,组成战斗阵形想截住那些奇怪的圆盘。但尽管开足了最大马力,时速达730公里,两个驾驶员仍觉得他们简直在圆盘后面爬行。基地雷达站指挥官D·麦尔斯中尉一直注视着这场空中的疯狂追逐,认为“猎物”的速度至少要比“猎人”的高4倍,于是建议他们最好放弃跟踪。这正是驾驶员求之不得的,因为他们飞机的发动机已经热得很厉害,有爆炸的危险。就这样,经过13分钟毫无结果的跟踪之后,两个驾驶员返回了基地,他们汗如雨下,大声地痛骂那些“该死的怪物”。
在此类报告中,经常提到无法辨明的空中物体的活动,这对那些了解报告的严肃而简洁的人来说,无疑是有说服力的。显然,报告中描述的两方面情况特别引起交战国参谋部的兴趣,这就是:有关飞行物体所达到的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它们尽管表现出“机敏的好奇心”,但并不参与冲突,不进攻,特别是在受到地球飞机攻击时也不还击。这种难以解释的表现,比采取公开敌对行动更令各国军界担忧。因为,战争结束后,每个交战国都曾把这些奇怪的空中物体,当成是敌人的秘密武器。大国之间相互猜疑,无法理解这些奇怪的空中不速之客的行动和操作方式的各国参谋部,对这种现象展开了认真的考察。早在1942—1943年间,英国、美国和德国都组成了由科学家、军事专家和王牌飞行员组成的研究小组,并配备了现代化的研究仪器和当时最好的飞机。
正如飞行员们所说,这种措施太及时了,因为,在一些王牌空军大队的飞行记录中,越来越频繁地提到了“不明空中现象”,可见他们早已不能忍受。而这些歼击机、侦察机大队是由出色的飞行员和飞机组成的,盟军方面,指挥它们的是大名鼎鼎的驾驶员凯萨达、尤勒、杜里特尔、施拉德、狄雷、贝格兰德或克洛斯特曼;而德军方面的诺沃尼、加兰德、戈洛布和冯·格拉夫指挥的空军也有诸多造成恐慌的事件发生。他们的飞行员在空中飞行时间在1000—6000小时之间,每天都在打残酷的硬仗,不可能被怀疑缺乏经验或胆量。但是可以明显地看出,他们对自己遇到的空中物体的奇特性能感到震惊。
如此众多的报告汇集到各国参谋部办公桌上来,终于使军界要员们恼羞成怒,三个空军大国(美、英、德)政府命令着手进行一系列正式的调查。
在美国空军的强烈要求下,情报部门早在1942年率先开始调查。但是,鉴于这些空中的不速之客的表现,总的看来并不构成对盟军的威胁,而且它们不太可能属于德国人。这个问题被排除出了紧急军务之列,只是建议专家们继续进行研究。可是由于某种原因,美国空军一点也不喜欢在这些陌生的空中物体(不论它们属于谁)面前表现出明显的低人一等。于是,美国空军就同不明飞行物结下了“深仇大恨”,这种情况至今还给美国官方对飞碟的态度打下了烙印。你可以看到,他们现在还对UFO耿耿于怀。
可是在英国,皇家空军成立了一个由许多科学家和航空工程师组成的专门小组——一个受过专门训练配备有英国最先进飞机的拦截大队。该小组由空军元帅L·梅塞领导,这充分证明英国空军对研究不明飞行物的重视。这些研究是为了弄清这些经常出现在盟军飞机附近,而飞机上的火炮损伤不了它们一根毫毛的物体究竟来自何处,它们行动的目的是什么。不幸的是,飞碟研究小组得出的结论,无论是过去和现在都是“绝密”。
在德国,空军对飞碟的兴趣也一样大。1942年,成立了“13号专门小组”。从那时起,直到1945年,这个小组在“天王星行动”计划内一直从事对奇怪空中物体的研究。这个小组拥有第一流的专家和最先进的仪器,而且在那样一个时期,当国内一切资源都用于前线时,还调了整整一个Me—262型飞机中队供小组使用。这充分说明,德国空军意识到必须高度重视这个问题。
当然,在历史上这场最可怕的战争中,交战各国的空军参谋部都不太情愿考虑这些飞行物体有可能是一些外星文明的信使。普遍同意的理论认为这些飞行物属于敌方,而它们同己方飞机相比所具有的明显优越性造成了内心的恐惧。在战争结束之后,当研究专家们有可能看到部分档案时,这种恐惧才被暴露出来。通过调查研究可以弄清楚一些问题,以保持公众舆论的斗志,这种办法在战争期间经常使用,战后也被延续下来。
没想到,闻名遐迩的“二战”竟然还有这样的历史,究竟是真是假,也永远只能是一个未解之谜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