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巴士 www.wx84.cc,大宋包三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开封府推官范树差一点儿砸了皇帝写的牌匾,为了保住官位前途跑到包拯那里道歉。
包拯倒没有难为范树的意思,大度的说道:“范大人以后行事小心一点儿就行了。这事就此翻过,我不会对外人提的。今后我们报社还要在开封府管辖之下经营。还请范大人多照顾。”
“包大人客气了,多谢包大人宽宏大量。”范树的一颗心总算放下了,包拯说这些不会对外人提那就是不会告诉皇帝了,只要皇帝不生气,什么事都好办。看来包拯不是个小度鸡肠之人。经过这事范树办事再也不那么嚣张了。
送走了范树包拯对公孙策说:“咱们的《东京日报》已赠阅了这么多天了,这免费赠阅的活动该结束了。从后天起报纸开始收钱,每张报纸收一文钱。”
公孙策听了有些奇怪的问道:“包大人既然收钱为什么不多收一点儿呢,一文钱也收不回成本啊?”
“收这一文钱不是为了收回成本。其实咱们的报纸要想营利以后光靠报纸上的广告就行。收一文钱是为了让人们知道这报纸不是白来的,人们对白来的东西不会珍惜。只有收了钱人们才会将报纸好好保存,认真阅读。”
公孙策认为包拯说的很有道理。
有道理归有道理,取消免费赠阅对《东京日报》的散发量影响是很大的。虽然只收一文钱,每天卖出去的报纸变得少的可怜。几天下来公孙策有点儿不安了,包拯将这个报社交给他时就讲过,这个报纸主要是卖个影响力,影响力越大,将来就会越值钱。现在可好每天只能卖出百十份报纸,哪还有什么影响力啊。
公孙策苦思冥想也没有个办法。他只能找包拯来商量。
包拯来到报社听了公孙策的话,他还得安慰公孙策不要着急。其实包拯现在已领教了什么事情开始之先的艰难。
报纸作为一种新鲜事物,如果白给还有人看两眼,收一文钱很多人就舍不得了,因为他们认为这报纸根本不是生活中必须有的东西。
“看来我们应当改变一下销售方法。”先前《东京日报》的发行根本称不上销售,只是雇人将报纸送到各个繁华的地方。然后由人们免费取用。现在既然收钱了,就要有专门的销售人员。
“这销售方法怎么个改法?难道咱们也学那商家开个门脸或者在街上摆个摊位吗?”公孙策活了这么多年,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读书上了,至于怎么销售报纸他却一窍不通。
“不用那么复杂,我们雇佣一批人在街上流动叫卖。”包拯想百姓不愿意买,那就在他们耳边不停的叫,直叫到你买了为止。
“可雇人到街上叫卖又要有一大笔工钱的开支,所雇的人有没有尽力的为咱们卖报纸我们也不知道。”公孙策觉得本来报纸就赔钱,这样下来赔的不就更多了吗。
“我们可以招收一些街上流浪的小孩子来卖报纸,这样即可降低成本,又做了善事,至于卖报尽不尽心,我们按卖出报纸的多少来开工钱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包拯想到了后世电影中出现的那些满街飞奔,市场叫声的报童。
包拯和公孙策仔细的商量了一番,东京报社的新政策出台了。
在开封城中流浪的小孩子听到一个好消息,有个叫东京报社的买卖要... -->>
开封府推官范树差一点儿砸了皇帝写的牌匾,为了保住官位前途跑到包拯那里道歉。
包拯倒没有难为范树的意思,大度的说道:“范大人以后行事小心一点儿就行了。这事就此翻过,我不会对外人提的。今后我们报社还要在开封府管辖之下经营。还请范大人多照顾。”
“包大人客气了,多谢包大人宽宏大量。”范树的一颗心总算放下了,包拯说这些不会对外人提那就是不会告诉皇帝了,只要皇帝不生气,什么事都好办。看来包拯不是个小度鸡肠之人。经过这事范树办事再也不那么嚣张了。
送走了范树包拯对公孙策说:“咱们的《东京日报》已赠阅了这么多天了,这免费赠阅的活动该结束了。从后天起报纸开始收钱,每张报纸收一文钱。”
公孙策听了有些奇怪的问道:“包大人既然收钱为什么不多收一点儿呢,一文钱也收不回成本啊?”
“收这一文钱不是为了收回成本。其实咱们的报纸要想营利以后光靠报纸上的广告就行。收一文钱是为了让人们知道这报纸不是白来的,人们对白来的东西不会珍惜。只有收了钱人们才会将报纸好好保存,认真阅读。”
公孙策认为包拯说的很有道理。
有道理归有道理,取消免费赠阅对《东京日报》的散发量影响是很大的。虽然只收一文钱,每天卖出去的报纸变得少的可怜。几天下来公孙策有点儿不安了,包拯将这个报社交给他时就讲过,这个报纸主要是卖个影响力,影响力越大,将来就会越值钱。现在可好每天只能卖出百十份报纸,哪还有什么影响力啊。
公孙策苦思冥想也没有个办法。他只能找包拯来商量。
包拯来到报社听了公孙策的话,他还得安慰公孙策不要着急。其实包拯现在已领教了什么事情开始之先的艰难。
报纸作为一种新鲜事物,如果白给还有人看两眼,收一文钱很多人就舍不得了,因为他们认为这报纸根本不是生活中必须有的东西。
“看来我们应当改变一下销售方法。”先前《东京日报》的发行根本称不上销售,只是雇人将报纸送到各个繁华的地方。然后由人们免费取用。现在既然收钱了,就要有专门的销售人员。
“这销售方法怎么个改法?难道咱们也学那商家开个门脸或者在街上摆个摊位吗?”公孙策活了这么多年,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读书上了,至于怎么销售报纸他却一窍不通。
“不用那么复杂,我们雇佣一批人在街上流动叫卖。”包拯想百姓不愿意买,那就在他们耳边不停的叫,直叫到你买了为止。
“可雇人到街上叫卖又要有一大笔工钱的开支,所雇的人有没有尽力的为咱们卖报纸我们也不知道。”公孙策觉得本来报纸就赔钱,这样下来赔的不就更多了吗。
“我们可以招收一些街上流浪的小孩子来卖报纸,这样即可降低成本,又做了善事,至于卖报尽不尽心,我们按卖出报纸的多少来开工钱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包拯想到了后世电影中出现的那些满街飞奔,市场叫声的报童。
包拯和公孙策仔细的商量了一番,东京报社的新政策出台了。
在开封城中流浪的小孩子听到一个好消息,有个叫东京报社的买卖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