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巴士 www.wx84.cc,绝境中的第三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其实,莱因哈特针对列宁格勒的作战计划,已经开始准备像历史上靠拢了。
没错,他也想围困列宁格勒。
不过,历史上那次列宁格勒围攻战役,围攻从1941年9月9日开始至1943年1月18日,一条狭窄的通往城市的陆上通道被建立为止,而围攻全面结束于1944年1月27日。列宁格勒围城战是近代历史上主要城市被围困时间最长、破坏性最强,和死亡人数第二多的包围战。
然而,那一仗德军还打输了。
可莱因哈特还是打算走历史的老路,通过围攻战来对付列宁格勒。
当然,他并不指望围困可以使列宁格勒屈服。
莱因哈特只是希望把苏军北线的主力,包进列宁格勒,然后用德国步兵,配合芬兰与挪威军队困住苏军北线主力,从而腾出北线的装甲部队,用于中路,直逼莫斯科。
至于列宁格勒什么时候能拿下,就看“飞鱼工程”什么时候能完成了。
是的,莱因哈特等的,是第三帝国的核武器成功研制。
根据莱因哈特研究二战史,特别是研究美军后期对日作战得出的终极经验来讲,这个世上没有什么困难是一颗原子弹不能解决的,如果有,那就用两颗原子弹。
德国研制核武器其实是有先天优势的,同样,德国科学家,在历史上于1938年最先提出了核裂变理论。
有先进的理论基础,德国却没有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不得不说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
这件事情首先就和历史上的第三帝国排斥其他种族,迫害许多非日耳曼科学家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实际上不仅仅只有一个爱因斯坦,超过两千名工程技术人员和科学技术专家,因为原本时空中第三帝国的激烈种族政策离开了这个国家。
如果说这些人的离开,对德国的高级技术没有一点影响,这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除了极端激进的种族主义迫使大量的科学家外逃之外,本土科学家走错了道路,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以海森堡为首的德国物理学家们,固执的认为核武器并不容易研制出来,困难和投入无法成正比。
其中还有各种各样的小插曲,比如说提炼武器级别铀原料使用的石墨被反战人士破坏,掺入了杂质导致提炼失败。
又比如说海森堡的计算公式错误,是导致了德国对核武器的重量估算错误的重要原因等等。
这一系列可能有也可能没有的故事,最终导致了德国核武器的研制最终荒废,成为了一个历史谜团。
最后一个方面,就是盟军对德国核武器研制基础设施的针对性破坏,英军针对挪威重水工厂的特种袭击,同样堪称特种作战的经典。
在这种情况下,德国的原子弹研究最终失败了。
这并不是元首面对的境况,他的处境要好得多。
他干掉了英国,挪威的重水工厂遭到破坏的可能性大大的降低了。
同时,他刻意检查了各种实验材料,避免了出现实验材料被人破坏的问题。
最后,莱因哈特还根据后世的先知先觉,不仅善待德国科学家,甚至给德国科学家们指明了前进的道路。
可千万不要小看这条道路,核武器研制进度绝对是无法相比的。有没有核武器,真的是天壤之别。
然而,美国这个国家在做事的时候,是很有一股不到黄河心不死的韧性的,他们的坚持可以让很多国家汗颜。
同样的事情如果放在德国身上,还真的未必能搞成。在苏联后来接着搞核武器研究的时候,实际上是有一个极大优势的——苏联至少知道核弹是可行的,而且以现在的技术水平可以实现。
相对条件下,美国当时是不知道核武器究竟是不是可行的,美国真的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指路的那个所谓的明灯。
虽然当时对核物理的... -->>
其实,莱因哈特针对列宁格勒的作战计划,已经开始准备像历史上靠拢了。
没错,他也想围困列宁格勒。
不过,历史上那次列宁格勒围攻战役,围攻从1941年9月9日开始至1943年1月18日,一条狭窄的通往城市的陆上通道被建立为止,而围攻全面结束于1944年1月27日。列宁格勒围城战是近代历史上主要城市被围困时间最长、破坏性最强,和死亡人数第二多的包围战。
然而,那一仗德军还打输了。
可莱因哈特还是打算走历史的老路,通过围攻战来对付列宁格勒。
当然,他并不指望围困可以使列宁格勒屈服。
莱因哈特只是希望把苏军北线的主力,包进列宁格勒,然后用德国步兵,配合芬兰与挪威军队困住苏军北线主力,从而腾出北线的装甲部队,用于中路,直逼莫斯科。
至于列宁格勒什么时候能拿下,就看“飞鱼工程”什么时候能完成了。
是的,莱因哈特等的,是第三帝国的核武器成功研制。
根据莱因哈特研究二战史,特别是研究美军后期对日作战得出的终极经验来讲,这个世上没有什么困难是一颗原子弹不能解决的,如果有,那就用两颗原子弹。
德国研制核武器其实是有先天优势的,同样,德国科学家,在历史上于1938年最先提出了核裂变理论。
有先进的理论基础,德国却没有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不得不说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
这件事情首先就和历史上的第三帝国排斥其他种族,迫害许多非日耳曼科学家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实际上不仅仅只有一个爱因斯坦,超过两千名工程技术人员和科学技术专家,因为原本时空中第三帝国的激烈种族政策离开了这个国家。
如果说这些人的离开,对德国的高级技术没有一点影响,这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除了极端激进的种族主义迫使大量的科学家外逃之外,本土科学家走错了道路,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以海森堡为首的德国物理学家们,固执的认为核武器并不容易研制出来,困难和投入无法成正比。
其中还有各种各样的小插曲,比如说提炼武器级别铀原料使用的石墨被反战人士破坏,掺入了杂质导致提炼失败。
又比如说海森堡的计算公式错误,是导致了德国对核武器的重量估算错误的重要原因等等。
这一系列可能有也可能没有的故事,最终导致了德国核武器的研制最终荒废,成为了一个历史谜团。
最后一个方面,就是盟军对德国核武器研制基础设施的针对性破坏,英军针对挪威重水工厂的特种袭击,同样堪称特种作战的经典。
在这种情况下,德国的原子弹研究最终失败了。
这并不是元首面对的境况,他的处境要好得多。
他干掉了英国,挪威的重水工厂遭到破坏的可能性大大的降低了。
同时,他刻意检查了各种实验材料,避免了出现实验材料被人破坏的问题。
最后,莱因哈特还根据后世的先知先觉,不仅善待德国科学家,甚至给德国科学家们指明了前进的道路。
可千万不要小看这条道路,核武器研制进度绝对是无法相比的。有没有核武器,真的是天壤之别。
然而,美国这个国家在做事的时候,是很有一股不到黄河心不死的韧性的,他们的坚持可以让很多国家汗颜。
同样的事情如果放在德国身上,还真的未必能搞成。在苏联后来接着搞核武器研究的时候,实际上是有一个极大优势的——苏联至少知道核弹是可行的,而且以现在的技术水平可以实现。
相对条件下,美国当时是不知道核武器究竟是不是可行的,美国真的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指路的那个所谓的明灯。
虽然当时对核物理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