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巴士 www.wx84.cc,穿越1879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p; 塞尔维亚指挥官是六十一岁的普特尼克将军,他是一员作战经验丰富的老将,有重病在身。在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开战前,他因病在奥匈帝国的巴特葛莱贝尔接受治疗,被费迪南大公的人抓获。普特尼克将军当时以为费迪南大公会处决了他,费迪南大公的手下也劝他不要放虎归山,没想到费迪南大公是个真正的贵族,他说:“我们是军人,我会送你回贝尔格莱德(塞尔维亚的首都),战场上见分晓,我要亲自带着军队,到贝尔格莱德取你的头颅。”
费迪南大公普特尼克不仅让他回国。还安排一专列送他回贝尔格莱德,六十一岁的普特尼克依然是卧床不起的病人,糟糕的身体状况,迫使他就在卧室里或火车上指挥对奥匈帝国的战役。
刚开始,奥匈帝国的军队是四十万人左右,发动总攻时,奥匈帝国三个集团军大约九十万人,在数量上被大大超过的塞尔维亚的四十五万军队。塞尔维亚的军队只有野战部队24万,火炮才600门,而且多为小口径的火炮,他们也确实缺乏火炮、自动武器和铁路运输,普特尼克将军便决定进行阻滞战斗,调动敌人在最有利于他自己的地形作战。不过塞尔维亚的军队,很多在巴尔干战争中经过战斗训练,战场经验丰富,加上是本土作战,地利人和,所以奥匈帝国的军队进入塞尔维亚后行进不是很顺利。
波蒂奥雷克保留了一个军的兵力,在波斯尼亚各地执行任务治安任务,尤其加强了萨拉热窝的安全保卫,以保证自己的安全,他还浪费了两个军去追击那些很熟悉山寨地形的门的内哥罗人。
普特尼克分析了奥匈帝国的大军攻势之后,沿着奥匈和塞尔维亚边界的河流驻扎一些部队,趁着奥匈军队渡河时,侵扰他们,派骑兵和步兵打游击战。同时把塞尔维亚的主力军队,集结在德里纳河和萨瓦河汇合处形成的一条弧线上。战争刚爆发时,普特尼克将军采取了诱敌深入的办法,塞尔维亚军在奥匈军队的进攻下继续退却,一直退到适合普特尼克战术需要的防区为止。
奥军刚开始打得很顺利,费迪南大公以为塞尔维亚人只有逃命的份,就把第二集团军抽调到了加西利亚对付俄国的军队,没想到塞尔维亚的溃军突然调转枪口,普特尼克指挥塞尔维亚军队反扑,沿着亚达尔河上一条三十英里的战线主动出击。数十万塞尔维亚军队迎面向奥匈帝国的军队发起了冲锋,像洪水一样,当时,前面的奥匈帝国的大军一路追击塞尔维亚的败军,轻兵前进,重炮部队还远远在后面没跟上。
一时间塞尔维亚的军队还在人数上占优势,奥匈军队惊慌失措迎战,攻势瓦解。双方经过了十多天的激战,都伤亡惨重,有时候开展的,完全是白刃战,奥匈帝国的军队死亡5万多人,塞尔维亚的伤亡八万余人。
不过生还的奥匈帝国大军都无心恋战,拼命逃回德里纳河。普特尼克抓住有利时机,进击奥地利的左侧翼,奥匈帝国的军队迅速溃散并退却,伤亡甚多。到9月初,普特尼克的塞军第一集团军竟然越过萨瓦河,反击进入了奥匈帝国原本占有的波斯尼亚,意图切断波蒂奥雷克领导的奥匈第六集团军的后勤补给线。
费迪南大公不知道塞尔维亚军队对波蒂奥雷克的部队的严重打击,早就和康拉德坐火车来到加利西亚的设防城市普热米什尔。他得知奥军溃败的消息,命令波蒂奥雷克从其多瑙河防区调第二集团军的一个军去增援面对塞尔维亚军的奥匈军队。
波蒂奥雷克回电报说:“我需要整个第二集团军。”
但费迪南大公认为对付塞尔维亚人不需要这么多兵力。援军两天才开到战场,为时太晚,不能对波蒂奥雷克有什么帮助,只有拼命的后卫战斗,才能使奥匈帝国的军队摆脱追击。
后来,费迪南大公急于击溃俄军,他想早一点回师塞尔维亚,让塞尔维亚人的鲜血告慰他死去的妻子,但这个强烈的念头最终毁了奥匈帝国。因为费迪南轻率地派出三十个师,组成三个集团军向卢布林进发,这几乎是奥匈帝国的军队的全部精华。
沙俄的尼古拉·伊凡诺夫将军把哥萨特骑兵放在后卫,安排在分隔四个俄国集团军的几条宽阔的走廊中,以引诱奥地利部队进入俄军侧翼将全部暴露的阵地。这种纵深防御战略非常适合俄国的辽阔领土,伊凡诺夫的战略仅仅同用来对付拿破仑的措施略有不同而已。当哥萨克军被入侵者望见后,他们就转而向东疾驰,其速度以快到不被奥军赶上逃跑,奥军穷追不舍,就被诱入了一个危险地暴露的阵地。俄军把奥军赶回喀尔巴阡山一线,留下十五万多的可怜奥军在普热米什尔,成了瓮中之鳖。这一仗,奥匈帝国和沙俄这两个没落的帝国的军队展开了大决战,结果是奥军大败,伤亡惨重,基本上是一蹶不振。费迪南大公带不足五万人的军队突围,然后不断发电报给他的朋友德皇威廉二世求援。
对于奥匈帝国来说,这是一场几乎令它奔溃的灾难。此时,德军却在西线和英国、法军展开堑壕的持久战,德国“施利芬计划”的重点在于加强德军的右翼“铁锤”,在东线施利芬只留了一个集团军。西线的战事久拖不决,德军总参谋长施利芬有点不耐烦了,前方的持久战让他心情很不好,为了扭转西线战场上的形势,他一个劲发电报给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施加压力,让他尽快从中国手中购买五百辆坦克!
德皇威廉二世收到费迪南大公的求援信,也要求外交大臣皮洛夫尽快谈妥和中国人的买卖坦克谈判,“哪怕德国为此多付出一些牺牲也是值得的”。有了德皇的这番表态,事情变得简单了许多,最终坦克售价贵的问题还是得到了解决,德皇威廉二世专门从皇家的私库里拨出了一笔专款赞助。皮洛夫很快就同意了中国的条件,并且在协议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根据最终协约上的条件,为了支付坦克的专利费用,德国政府支付中国政府每年一千万马克,同时只要战争还在继续,德国每年都需要从中国购买至少一千辆坦克。
李经述收到消息之后,大为高兴,历史上的中国,只有向欧洲列强买武器的份,现在中华帝国的坦克可以出口德国,得到这么一大笔订单,远超于自己的预期,坦克工业以后肯定会蓬勃发展。美国人也没办法说些什么,谁叫他们无法提供德国需要的产品呢,而中国却能。况且从中国运送战略物资到欧洲,比美国要方便,中国产品的价格相对更低,更有竞争力,这也符合自由贸易的标准,当然,在当时那个弱肉强食的时代谈自由贸易,多少显得有些可笑。不过这时的中华帝国,也已经不再是过去的中国,中华帝国已经拥有强大的海军保证自身的商业利益!
p; 塞尔维亚指挥官是六十一岁的普特尼克将军,他是一员作战经验丰富的老将,有重病在身。在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开战前,他因病在奥匈帝国的巴特葛莱贝尔接受治疗,被费迪南大公的人抓获。普特尼克将军当时以为费迪南大公会处决了他,费迪南大公的手下也劝他不要放虎归山,没想到费迪南大公是个真正的贵族,他说:“我们是军人,我会送你回贝尔格莱德(塞尔维亚的首都),战场上见分晓,我要亲自带着军队,到贝尔格莱德取你的头颅。”
费迪南大公普特尼克不仅让他回国。还安排一专列送他回贝尔格莱德,六十一岁的普特尼克依然是卧床不起的病人,糟糕的身体状况,迫使他就在卧室里或火车上指挥对奥匈帝国的战役。
刚开始,奥匈帝国的军队是四十万人左右,发动总攻时,奥匈帝国三个集团军大约九十万人,在数量上被大大超过的塞尔维亚的四十五万军队。塞尔维亚的军队只有野战部队24万,火炮才600门,而且多为小口径的火炮,他们也确实缺乏火炮、自动武器和铁路运输,普特尼克将军便决定进行阻滞战斗,调动敌人在最有利于他自己的地形作战。不过塞尔维亚的军队,很多在巴尔干战争中经过战斗训练,战场经验丰富,加上是本土作战,地利人和,所以奥匈帝国的军队进入塞尔维亚后行进不是很顺利。
波蒂奥雷克保留了一个军的兵力,在波斯尼亚各地执行任务治安任务,尤其加强了萨拉热窝的安全保卫,以保证自己的安全,他还浪费了两个军去追击那些很熟悉山寨地形的门的内哥罗人。
普特尼克分析了奥匈帝国的大军攻势之后,沿着奥匈和塞尔维亚边界的河流驻扎一些部队,趁着奥匈军队渡河时,侵扰他们,派骑兵和步兵打游击战。同时把塞尔维亚的主力军队,集结在德里纳河和萨瓦河汇合处形成的一条弧线上。战争刚爆发时,普特尼克将军采取了诱敌深入的办法,塞尔维亚军在奥匈军队的进攻下继续退却,一直退到适合普特尼克战术需要的防区为止。
奥军刚开始打得很顺利,费迪南大公以为塞尔维亚人只有逃命的份,就把第二集团军抽调到了加西利亚对付俄国的军队,没想到塞尔维亚的溃军突然调转枪口,普特尼克指挥塞尔维亚军队反扑,沿着亚达尔河上一条三十英里的战线主动出击。数十万塞尔维亚军队迎面向奥匈帝国的军队发起了冲锋,像洪水一样,当时,前面的奥匈帝国的大军一路追击塞尔维亚的败军,轻兵前进,重炮部队还远远在后面没跟上。
一时间塞尔维亚的军队还在人数上占优势,奥匈军队惊慌失措迎战,攻势瓦解。双方经过了十多天的激战,都伤亡惨重,有时候开展的,完全是白刃战,奥匈帝国的军队死亡5万多人,塞尔维亚的伤亡八万余人。
不过生还的奥匈帝国大军都无心恋战,拼命逃回德里纳河。普特尼克抓住有利时机,进击奥地利的左侧翼,奥匈帝国的军队迅速溃散并退却,伤亡甚多。到9月初,普特尼克的塞军第一集团军竟然越过萨瓦河,反击进入了奥匈帝国原本占有的波斯尼亚,意图切断波蒂奥雷克领导的奥匈第六集团军的后勤补给线。
费迪南大公不知道塞尔维亚军队对波蒂奥雷克的部队的严重打击,早就和康拉德坐火车来到加利西亚的设防城市普热米什尔。他得知奥军溃败的消息,命令波蒂奥雷克从其多瑙河防区调第二集团军的一个军去增援面对塞尔维亚军的奥匈军队。
波蒂奥雷克回电报说:“我需要整个第二集团军。”
但费迪南大公认为对付塞尔维亚人不需要这么多兵力。援军两天才开到战场,为时太晚,不能对波蒂奥雷克有什么帮助,只有拼命的后卫战斗,才能使奥匈帝国的军队摆脱追击。
后来,费迪南大公急于击溃俄军,他想早一点回师塞尔维亚,让塞尔维亚人的鲜血告慰他死去的妻子,但这个强烈的念头最终毁了奥匈帝国。因为费迪南轻率地派出三十个师,组成三个集团军向卢布林进发,这几乎是奥匈帝国的军队的全部精华。
沙俄的尼古拉·伊凡诺夫将军把哥萨特骑兵放在后卫,安排在分隔四个俄国集团军的几条宽阔的走廊中,以引诱奥地利部队进入俄军侧翼将全部暴露的阵地。这种纵深防御战略非常适合俄国的辽阔领土,伊凡诺夫的战略仅仅同用来对付拿破仑的措施略有不同而已。当哥萨克军被入侵者望见后,他们就转而向东疾驰,其速度以快到不被奥军赶上逃跑,奥军穷追不舍,就被诱入了一个危险地暴露的阵地。俄军把奥军赶回喀尔巴阡山一线,留下十五万多的可怜奥军在普热米什尔,成了瓮中之鳖。这一仗,奥匈帝国和沙俄这两个没落的帝国的军队展开了大决战,结果是奥军大败,伤亡惨重,基本上是一蹶不振。费迪南大公带不足五万人的军队突围,然后不断发电报给他的朋友德皇威廉二世求援。
对于奥匈帝国来说,这是一场几乎令它奔溃的灾难。此时,德军却在西线和英国、法军展开堑壕的持久战,德国“施利芬计划”的重点在于加强德军的右翼“铁锤”,在东线施利芬只留了一个集团军。西线的战事久拖不决,德军总参谋长施利芬有点不耐烦了,前方的持久战让他心情很不好,为了扭转西线战场上的形势,他一个劲发电报给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施加压力,让他尽快从中国手中购买五百辆坦克!
德皇威廉二世收到费迪南大公的求援信,也要求外交大臣皮洛夫尽快谈妥和中国人的买卖坦克谈判,“哪怕德国为此多付出一些牺牲也是值得的”。有了德皇的这番表态,事情变得简单了许多,最终坦克售价贵的问题还是得到了解决,德皇威廉二世专门从皇家的私库里拨出了一笔专款赞助。皮洛夫很快就同意了中国的条件,并且在协议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根据最终协约上的条件,为了支付坦克的专利费用,德国政府支付中国政府每年一千万马克,同时只要战争还在继续,德国每年都需要从中国购买至少一千辆坦克。
李经述收到消息之后,大为高兴,历史上的中国,只有向欧洲列强买武器的份,现在中华帝国的坦克可以出口德国,得到这么一大笔订单,远超于自己的预期,坦克工业以后肯定会蓬勃发展。美国人也没办法说些什么,谁叫他们无法提供德国需要的产品呢,而中国却能。况且从中国运送战略物资到欧洲,比美国要方便,中国产品的价格相对更低,更有竞争力,这也符合自由贸易的标准,当然,在当时那个弱肉强食的时代谈自由贸易,多少显得有些可笑。不过这时的中华帝国,也已经不再是过去的中国,中华帝国已经拥有强大的海军保证自身的商业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