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巴士 www.wx84.cc,兰陵风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成果过程。”太医令按流程宣布道。
沈清猗起身陈述。
“这个成果重要的是发现。首先要感谢我的师尊对牛痘的发现,再经药殿几位长者持续不懈的研究和实验,才最终有了这样可行的、安全的成果……”
言语很谦逊,丝毫没有提及自己。
虽然她的气质清冷,眸光冷冽,看起来不是温谦的人,但她的致词立即让大家转变态度,生出好感。
这位年轻的丹师,还是很谦虚的嘛。
事实上,沈清猗说的是实话,新的种痘术跟她没关系。
但药殿将这个首功冠到了她的头上。
负责研究牛痘术的四名药师都没有异议。
因为最先发现牛痘的是道玄子殿主,他们是根据他留下的笔札做的研究,首功是殿主,作为他的唯一亲传弟子,沈至元继承其师的功劳没什么可说的,何况这是药殿长老们的决议。当然四名主研药师也没被亏待,得到了药殿给的丰厚奖赏,名利都无损,谁还会有异议呢?即使还有意见的,也不吐出半个字,谁知道惹恼了长老们会不会无声无息的成为神农峰的药肥?……外殿无故消失的药师不是没有。
沈清猗很平静的接受了这个功劳。
天下没有白给的功劳。
道门需要她成为人间的“药神”,需要万万民众的信仰力集聚在她身上。
那她就成为“神”。
白得的好处往往需要更大的付出。
她只需清楚,自己将来要付出什么。
然后,坚定的走下去。
隐于世外的丹师一向是高傲的,沈清猗的谦逊获得了所有人的好感,没有人因为她年轻而质疑她不是主创人,因为她是孙先生的弟子,也因为她已经做出的成就:在庭州鼠疫中做出的贡献,在霍乱瘟疫中的突出表现,新型霍乱的命名,起源、传播途径,都是她的发现,更重要的是霍乱检疫剂的发明,杜绝了这种瘟疫再大规模发生的可能性——这些成就已经让她脱去了“年轻”的身份。
再者这是药殿承认的,同席四位药师都是谦逊真诚的表情,外人还有什么可怀疑的?
何况大家更关心这个成果,谁有家里没有小孩子呢?……这可是立即能造福自家后代的事,如果成果论证通过,全国推广,他们的子孙以后都不用担心痘疮这个恶魔了。
之后是答疑,沈清猗为主,四名药师为辅。
大家几案上都有扩音器,不需高声就能全场听闻,问与答都很便利。
沈清猗只回答关重点,具体细节则由四位药师轮流回答,这也是给他们表现的机会。
提问很热烈也很激烈,因为攸关自家孩子性命,谁都不敢马虎,提的问题巨细无遗……整整两天都是在论证这个成果,直到第三天下午宣布通过,众人都不由得松了口气,笑逐颜开,头一回迫不及待的希望交流会立即结束,接受太医署的种痘培训后立即回去施行。
会期是十五天,不可能现在结束,但太医署种痘推广的章程已经制定好了,拿到会议上征集意见,通过后便立即施行,下发公函给地方,通告各地布告民间,宣传新的种痘术,制定计划分片执行,待京都的全国交流会结束后,与会医者接受培训回归,各道、各直辖府就立即按制定的计划组织百姓种痘。
太医署的行动不提,会议按流程进入下一议题。
这一议题是太医令亲自做陈述,辅以字幕说明。
太医令前面做了很长的铺垫,对大唐的主流医道,也就是承继《黄帝内经》发展起来的中原正统医道,做了一个全面说明,重点是讲缺陷……众人越听越疑惑,太医署这是要推出什么?
终于,太医令提到了报告的主题。
那就是成立一个新的医学体系,有效补益正统医道。
太医署命名为微观医学。
“微观医学……?”
什么是微观医学?
“这是相对于宏观而言……”太医令阐述道,“人体是一个宇宙,由气和五行组成,建立这个理论基础上的,即宏观医学,针对的不是单一的病,而是人的所有脏腑,调理的是整体,宗旨是五气的平衡。”
通俗的讲,就是头痛不能只医头,脚痛不能只医脚,因为根源可能不是在痛的地方,而是身体脏腑出了问题,要从整体调理,不能只治局部。
这个道理医家们都是懂的。
所以宏观医学就是指大唐的正统医道。
至于巫咒、巫祝、巫蛊这类医术,是驱逐、调理体内的暗物质,被很多医家俗称为“暗医道”,太医令的报告中也将之归类到宏观医学,因为暗物质就是隐物质,是看不见的,气和五行那都是看不见的,只有高明的医家用“内证”的方式才能在人体内观察到,“从这个层面讲,微观医学又可称之为明医学,是可以利用仪器观察到人体内的病变的医学,譬如,显微镜……”
幕布上投影出了太医令说的显微镜。
低倍数显微镜太医署很早以前就造出来了,但近年来才造出高倍数的显微镜,能看到很多病邪毒秽是各种各样微小的虫子,太医署称为微细病原虫。幕布上便展示了几种微细病原虫的投影,其中就有沈清猗发现的霍乱病原虫。
“太医署通过显微镜检测发现,目前能够引起传染的疾病,都是有这种微细病原虫存在。……帝国医学院已经在考虑,设立一门新的学科进行研究,命名为微生物学。”太医令咳一声道,“病原虫听着比较骇人,命名为细菌。当然,跟蘑菇菌类没什么亲戚关系。”总比叫虫子好听嘛。
厅内发出一阵哄笑声。
岭南片区的巫蛊医们翻白眼,叫虫子多好听,他们虫子。
“不过,跟蘑菇这类食用菌也扯得上一些关系,”太医令道,“都是单细胞。”
这又是一个新术语。
太医令阐述道:“以新的微观医学论,人的身体就是由多种细胞组成。”
幕布上一一显示出高倍显微镜下清晰观测到的人体肌肉细胞、皮肤细胞、骨细胞,看起来就是一个个梭形、圆形、椭圆形,表明是多种不同的细胞。
众位医者听到这里已经有了模糊的概念了。
微观医学就是显微。
这是有好处的,有些脑筋转得快的医者立即想到,可以用来显微病人的吐痢物,如果瘟疫都是由那个什么细菌引起,那就能检测有没有得瘟疫,避免大规模疫病的发生。……但只有这一个好处,还不足以单独列为一个新医学体系吧?在医道中增加一个微生物科的分科不就行了?
当然不行。
沈清猗听见周围的窃窃私语,清淡的眼神撩了撩,不微观,如何分子?
太医署的主要目的,是以微观医学引出一个药学体系。
完全不同的新药学。
这是沈清猗参加交流会的第二个原因。
这个新药学是什么呢?
太医令经过漫长的铺垫后,终于引出来了。
幕布上显出四个字:分子药学。
连续被砸下来一堆新发现新术语后,众人都有些昏头昏脑的,颇有云里雾里的感觉,这也正常,大家都是讲五行和气,讲寒热温凉等等,猛地来个微观生物什么的,需要好好消化嘛,这会听到太医令又引出一个新的药学术语,众人眼睛都是懵的……
这又是什么??
成果过程。”太医令按流程宣布道。
沈清猗起身陈述。
“这个成果重要的是发现。首先要感谢我的师尊对牛痘的发现,再经药殿几位长者持续不懈的研究和实验,才最终有了这样可行的、安全的成果……”
言语很谦逊,丝毫没有提及自己。
虽然她的气质清冷,眸光冷冽,看起来不是温谦的人,但她的致词立即让大家转变态度,生出好感。
这位年轻的丹师,还是很谦虚的嘛。
事实上,沈清猗说的是实话,新的种痘术跟她没关系。
但药殿将这个首功冠到了她的头上。
负责研究牛痘术的四名药师都没有异议。
因为最先发现牛痘的是道玄子殿主,他们是根据他留下的笔札做的研究,首功是殿主,作为他的唯一亲传弟子,沈至元继承其师的功劳没什么可说的,何况这是药殿长老们的决议。当然四名主研药师也没被亏待,得到了药殿给的丰厚奖赏,名利都无损,谁还会有异议呢?即使还有意见的,也不吐出半个字,谁知道惹恼了长老们会不会无声无息的成为神农峰的药肥?……外殿无故消失的药师不是没有。
沈清猗很平静的接受了这个功劳。
天下没有白给的功劳。
道门需要她成为人间的“药神”,需要万万民众的信仰力集聚在她身上。
那她就成为“神”。
白得的好处往往需要更大的付出。
她只需清楚,自己将来要付出什么。
然后,坚定的走下去。
隐于世外的丹师一向是高傲的,沈清猗的谦逊获得了所有人的好感,没有人因为她年轻而质疑她不是主创人,因为她是孙先生的弟子,也因为她已经做出的成就:在庭州鼠疫中做出的贡献,在霍乱瘟疫中的突出表现,新型霍乱的命名,起源、传播途径,都是她的发现,更重要的是霍乱检疫剂的发明,杜绝了这种瘟疫再大规模发生的可能性——这些成就已经让她脱去了“年轻”的身份。
再者这是药殿承认的,同席四位药师都是谦逊真诚的表情,外人还有什么可怀疑的?
何况大家更关心这个成果,谁有家里没有小孩子呢?……这可是立即能造福自家后代的事,如果成果论证通过,全国推广,他们的子孙以后都不用担心痘疮这个恶魔了。
之后是答疑,沈清猗为主,四名药师为辅。
大家几案上都有扩音器,不需高声就能全场听闻,问与答都很便利。
沈清猗只回答关重点,具体细节则由四位药师轮流回答,这也是给他们表现的机会。
提问很热烈也很激烈,因为攸关自家孩子性命,谁都不敢马虎,提的问题巨细无遗……整整两天都是在论证这个成果,直到第三天下午宣布通过,众人都不由得松了口气,笑逐颜开,头一回迫不及待的希望交流会立即结束,接受太医署的种痘培训后立即回去施行。
会期是十五天,不可能现在结束,但太医署种痘推广的章程已经制定好了,拿到会议上征集意见,通过后便立即施行,下发公函给地方,通告各地布告民间,宣传新的种痘术,制定计划分片执行,待京都的全国交流会结束后,与会医者接受培训回归,各道、各直辖府就立即按制定的计划组织百姓种痘。
太医署的行动不提,会议按流程进入下一议题。
这一议题是太医令亲自做陈述,辅以字幕说明。
太医令前面做了很长的铺垫,对大唐的主流医道,也就是承继《黄帝内经》发展起来的中原正统医道,做了一个全面说明,重点是讲缺陷……众人越听越疑惑,太医署这是要推出什么?
终于,太医令提到了报告的主题。
那就是成立一个新的医学体系,有效补益正统医道。
太医署命名为微观医学。
“微观医学……?”
什么是微观医学?
“这是相对于宏观而言……”太医令阐述道,“人体是一个宇宙,由气和五行组成,建立这个理论基础上的,即宏观医学,针对的不是单一的病,而是人的所有脏腑,调理的是整体,宗旨是五气的平衡。”
通俗的讲,就是头痛不能只医头,脚痛不能只医脚,因为根源可能不是在痛的地方,而是身体脏腑出了问题,要从整体调理,不能只治局部。
这个道理医家们都是懂的。
所以宏观医学就是指大唐的正统医道。
至于巫咒、巫祝、巫蛊这类医术,是驱逐、调理体内的暗物质,被很多医家俗称为“暗医道”,太医令的报告中也将之归类到宏观医学,因为暗物质就是隐物质,是看不见的,气和五行那都是看不见的,只有高明的医家用“内证”的方式才能在人体内观察到,“从这个层面讲,微观医学又可称之为明医学,是可以利用仪器观察到人体内的病变的医学,譬如,显微镜……”
幕布上投影出了太医令说的显微镜。
低倍数显微镜太医署很早以前就造出来了,但近年来才造出高倍数的显微镜,能看到很多病邪毒秽是各种各样微小的虫子,太医署称为微细病原虫。幕布上便展示了几种微细病原虫的投影,其中就有沈清猗发现的霍乱病原虫。
“太医署通过显微镜检测发现,目前能够引起传染的疾病,都是有这种微细病原虫存在。……帝国医学院已经在考虑,设立一门新的学科进行研究,命名为微生物学。”太医令咳一声道,“病原虫听着比较骇人,命名为细菌。当然,跟蘑菇菌类没什么亲戚关系。”总比叫虫子好听嘛。
厅内发出一阵哄笑声。
岭南片区的巫蛊医们翻白眼,叫虫子多好听,他们虫子。
“不过,跟蘑菇这类食用菌也扯得上一些关系,”太医令道,“都是单细胞。”
这又是一个新术语。
太医令阐述道:“以新的微观医学论,人的身体就是由多种细胞组成。”
幕布上一一显示出高倍显微镜下清晰观测到的人体肌肉细胞、皮肤细胞、骨细胞,看起来就是一个个梭形、圆形、椭圆形,表明是多种不同的细胞。
众位医者听到这里已经有了模糊的概念了。
微观医学就是显微。
这是有好处的,有些脑筋转得快的医者立即想到,可以用来显微病人的吐痢物,如果瘟疫都是由那个什么细菌引起,那就能检测有没有得瘟疫,避免大规模疫病的发生。……但只有这一个好处,还不足以单独列为一个新医学体系吧?在医道中增加一个微生物科的分科不就行了?
当然不行。
沈清猗听见周围的窃窃私语,清淡的眼神撩了撩,不微观,如何分子?
太医署的主要目的,是以微观医学引出一个药学体系。
完全不同的新药学。
这是沈清猗参加交流会的第二个原因。
这个新药学是什么呢?
太医令经过漫长的铺垫后,终于引出来了。
幕布上显出四个字:分子药学。
连续被砸下来一堆新发现新术语后,众人都有些昏头昏脑的,颇有云里雾里的感觉,这也正常,大家都是讲五行和气,讲寒热温凉等等,猛地来个微观生物什么的,需要好好消化嘛,这会听到太医令又引出一个新的药学术语,众人眼睛都是懵的……
这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