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巴士 www.wx84.cc,兰陵风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法与庶民同罪”的法,而是权贵与庶民违法必罪的法。权贵有权贵的法,庶民有庶民的法,譬如权贵杀人,依其功劳依次剥夺抵罪,平民杀人就必须以命抵命,因为平民没有功劳可抵,这就是大唐的公平。又如权钱交易,收贿的官员一方定罪必定大过行贿的庶民一方,因为官员的地位高,获得的权利多,相应的当付的责任就该更重,这就是大唐的公平。总之,大唐用可见的利益将国民和国家绑在一起,国家得利,国民必定分享利益,这就是公平,又用法治保障官民交易体系的公正
。大唐能够凝聚民心拥护战争,就在于这种利益分享体系。当年对外扩张最厉害的高宗被言官们大骂“穷兵黩武”,但民间从没骂过这位陛下穷兵黩武,反而对高宗充满爱戴之情,因为这位陛下给大家发了红利,让大家知道国家战争胜利我是能分到利益的。
这一次朝廷共发行了三亿四千六百余万贯债券,按惯例分士农工商四个阶层,各有发行量和申购限额,这些措施都是尽量保障每户国民都能购买到债券,而不是被权贵和有钱人垄断。但不是每个唐人都有资格买债券,必须是官府户籍册上的“编户民”,唐律称之为“国民”。
唐律规定,国民给国家纳税,相应的享受国家给予的待遇。奴隶是国民的私有财产,没有对国家做出贡献,当然不能享受国民待遇。不事生产的乞丐、无业游民这类,还有将田地托庇于士族豪强的隐户,不对国家付出,当然得不到国民待遇。这就是“付出和得到”的公平。当个人的利益与“国民”挂钩,国家观念和国民性就产生了。这是大唐每逢战争和天灾都能立即凝聚起民心的重要原因。当国家的强大与个人利益息息相关时,民众才会为这个国家的强大而骄傲并为之付出,大唐才会成为唐人心中的“咱们帝国”而不是谁做皇帝他们都不关心的一家姓王朝。
“……购买战争债券,让各个阶层不在战场却关心战争的胜负,参与到战争中去,才能让对外战争成为‘帝国的战争’而不是‘朝廷的战争’。只有共同的利益才能真正凝聚一个国家。”
这是高宗的话。
李毓祯坐在奉先阁二楼的阅读室里,阅读着高宗皇帝的帝札,阳光透过大玻璃窗洒在干净的白檀书案上,也照耀在她平静的脸庞上。
她的心也已经沉静。
帝札中的文字有着令人沉静的力量。
她读的这一卷是军事战争卷,不是高宗的原本,那是珍藏不动的,她看的是世宗皇帝的抄写本。这也是高宗定下的规矩:每任皇帝都要将前一任皇帝的帝札抄录一遍,供后任这是保护原本真迹,帝札可能要看很多次,每次都看原本就可能有磨损,当然更重要的目的是让接任的帝王加强对前任帝王治政的了解,只有自己一笔一笔的写过,才能记忆深刻……以保障治政的延续性。不过,高宗的帝札每任皇帝都抄写过,李毓祯以前阅读过战争卷,当时看的就是祖父景宗皇帝的抄写本,而今次阅读,她选择了世宗的抄写本。
因为世宗的抄写凝聚了感情。
不仅仅是对高宗的崇敬,还有女儿对母亲的孺慕、怀念,从抄写的笔意中流露出来,这种感情是深刻的,又是温柔平静的,不是爱情那样炽烈,有着亲情独有的博大包容。这正是李毓祯痛楚的心需要的。
她需要一种沉静又温柔的力量,如水般的流淌她的心,又如大地一样,可以承载她的痛楚。
高宗的文字能让她获得力量,而世宗的笔意能让她平静。
当整个帝国因为战争而沸腾起来时,李毓祯的心是在平静的痛苦中。
这种痛苦不再是激流冲撞礁石的汹涌,而是平静的流淌着,就像河流冲刷河床,就像大地承受风霜,平静,而又沉默。
六月二十九,大唐与乌古斯联军攻入燕周都城,燕周皇帝自尽。
燕周帝国,亡。
此时,距离大唐宣战四十四日。
法与庶民同罪”的法,而是权贵与庶民违法必罪的法。权贵有权贵的法,庶民有庶民的法,譬如权贵杀人,依其功劳依次剥夺抵罪,平民杀人就必须以命抵命,因为平民没有功劳可抵,这就是大唐的公平。又如权钱交易,收贿的官员一方定罪必定大过行贿的庶民一方,因为官员的地位高,获得的权利多,相应的当付的责任就该更重,这就是大唐的公平。总之,大唐用可见的利益将国民和国家绑在一起,国家得利,国民必定分享利益,这就是公平,又用法治保障官民交易体系的公正
。大唐能够凝聚民心拥护战争,就在于这种利益分享体系。当年对外扩张最厉害的高宗被言官们大骂“穷兵黩武”,但民间从没骂过这位陛下穷兵黩武,反而对高宗充满爱戴之情,因为这位陛下给大家发了红利,让大家知道国家战争胜利我是能分到利益的。
这一次朝廷共发行了三亿四千六百余万贯债券,按惯例分士农工商四个阶层,各有发行量和申购限额,这些措施都是尽量保障每户国民都能购买到债券,而不是被权贵和有钱人垄断。但不是每个唐人都有资格买债券,必须是官府户籍册上的“编户民”,唐律称之为“国民”。
唐律规定,国民给国家纳税,相应的享受国家给予的待遇。奴隶是国民的私有财产,没有对国家做出贡献,当然不能享受国民待遇。不事生产的乞丐、无业游民这类,还有将田地托庇于士族豪强的隐户,不对国家付出,当然得不到国民待遇。这就是“付出和得到”的公平。当个人的利益与“国民”挂钩,国家观念和国民性就产生了。这是大唐每逢战争和天灾都能立即凝聚起民心的重要原因。当国家的强大与个人利益息息相关时,民众才会为这个国家的强大而骄傲并为之付出,大唐才会成为唐人心中的“咱们帝国”而不是谁做皇帝他们都不关心的一家姓王朝。
“……购买战争债券,让各个阶层不在战场却关心战争的胜负,参与到战争中去,才能让对外战争成为‘帝国的战争’而不是‘朝廷的战争’。只有共同的利益才能真正凝聚一个国家。”
这是高宗的话。
李毓祯坐在奉先阁二楼的阅读室里,阅读着高宗皇帝的帝札,阳光透过大玻璃窗洒在干净的白檀书案上,也照耀在她平静的脸庞上。
她的心也已经沉静。
帝札中的文字有着令人沉静的力量。
她读的这一卷是军事战争卷,不是高宗的原本,那是珍藏不动的,她看的是世宗皇帝的抄写本。这也是高宗定下的规矩:每任皇帝都要将前一任皇帝的帝札抄录一遍,供后任这是保护原本真迹,帝札可能要看很多次,每次都看原本就可能有磨损,当然更重要的目的是让接任的帝王加强对前任帝王治政的了解,只有自己一笔一笔的写过,才能记忆深刻……以保障治政的延续性。不过,高宗的帝札每任皇帝都抄写过,李毓祯以前阅读过战争卷,当时看的就是祖父景宗皇帝的抄写本,而今次阅读,她选择了世宗的抄写本。
因为世宗的抄写凝聚了感情。
不仅仅是对高宗的崇敬,还有女儿对母亲的孺慕、怀念,从抄写的笔意中流露出来,这种感情是深刻的,又是温柔平静的,不是爱情那样炽烈,有着亲情独有的博大包容。这正是李毓祯痛楚的心需要的。
她需要一种沉静又温柔的力量,如水般的流淌她的心,又如大地一样,可以承载她的痛楚。
高宗的文字能让她获得力量,而世宗的笔意能让她平静。
当整个帝国因为战争而沸腾起来时,李毓祯的心是在平静的痛苦中。
这种痛苦不再是激流冲撞礁石的汹涌,而是平静的流淌着,就像河流冲刷河床,就像大地承受风霜,平静,而又沉默。
六月二十九,大唐与乌古斯联军攻入燕周都城,燕周皇帝自尽。
燕周帝国,亡。
此时,距离大唐宣战四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