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巴士 www.wx84.cc,开国女帝记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陈足道问姚静如何应对士族,那是因为陈足道已经察觉姚静对士族的抵触和不喜。
对于这一点,出生寒门的陈足道无疑是高兴的,但是他同样知道事情的轻重,为了大业想,主公不能讨厌士族。
现在陈足道说出来,除了确认姚静的想法,也是想谏言。
“若从之,与之为善,若不从,新士族取代旧士族。”姚静很直白的道。
陈足道一听,紧迫地问:“何为新士族?”
姚静说道:“自是寒门庶族的有学之士。”
陈足道的呼吸不免急促许多,没想到会是这样一个让他心动的答案。
“若有一日能执掌天下,当设立科举考试,士族也好,庶族也罢,通过科举才能被任用为官!”
陈足道的呼吸更局促了。
他是个极其有谋略远见的人,如何看不出姚静说此话的深院意义。
现在庶族为官,多是经过士族举荐,而且人数极少。
很多时候,庶族倾家荡产将寄予厚望的子嗣送去书院就读,除了学习,更重要的是,这是一条有希望的路。
因为每个书院的山长和教习都是士族,他们期望着在书院得到老师的人口,进而举荐他们为官为吏。
然而,书院学子终究以士族为主,庶族除非几个特别优秀的,是不会被收下的。
而山长教习举荐学子,士族子弟都嫌少,更别说名额转给庶族了。
陈足道就是这个制度下的产物。
陈足道祖先是士族,不过传了多代早就没落了,士族的身份早就从官府移走,成了寒门。
寒门子弟,向来出头难。
陈足道年轻的时候所在的银川书院为北方名院,其学业课程,也是大为教习称赞的,但是最后被举荐为官的不是他。
他倒是有机会去同窗学子士族中做门客,将来也未尝不是没有机会为官,可是陈足道拒绝了。
他回家乡娶妻生子,直到大旱之年不得已出来谋生。
要说他自此熄灭做官的心,那是不可能的,学了那么多年,怎愿意自己一生才学埋没。
之前之所以回乡娶妻生子,那是因为他还没有找到能让他甘愿为门客的主人翁而已,到了后来,天下乱象渐渐显露,他更有了寻找明主之念。
只是,他的时运不济,才出门没多久就被白虎债的匪人抓住了,好不容易匪人被官军灭了,又被姚静抓住,他根本走不得。
到现在,他又觉得自己是幸运了,那是因为他已经寻到可以效忠的主公。
以前,他就算寻明主,也没有期望将来的主动扶持寒门,他所愿的,不过是凭着自身才智能够摆脱寒门的身份。而现在,姚静告诉他,寒门能够兴起,推己及人,陈足道觉得暖心感慨的同时,也生出了巨大的希冀和责任。
“愿为主公效死!”
陈足道对姚静行了跪拜大礼。
古代儒士对大礼极其看重的,若是之前,陈足道对姚静称主公,虽然是臣服,但是有一日,姚静兵败而死,他就会脱离离开,他的主公不会只是姚静一个人。
但是行了跪拜大礼,这就表明他陈足道的主公只有姚静一人。
日后姚静就算兵败,他也会跟着殉主,或者同姚静的继承人退走东山再起。
姚静眼中闪过惊讶,她没想到陈足道竟然对她的忠诚度竟然这般急速增长。
她连忙将人扶起来,这是好事,不是吗?
***
常太公当晚没有邀请到姚银书,第二日,也不再设宴邀请了。
文先仪带去厚礼替姚静前去拜访,常太公对其如同寻常宾客一样。
文先仪还是文质彬彬地完成拜访的人物,让谁也挑不出错。
常太公回来的第十日,常眀就来了郡守府。
已然表明,姚静的太守敕封旨意已经下来,并请她派兵护送常太公前去京城。
姚静对于常太公走人求之不得,对于常眀请求让姚银书护送,姚静对此模拟两可。
“主公不放心小姚校尉?”文先仪奇怪地道!
姚静笑笑,不答话。
坐在一旁的陈足道笑眯眯地看着文先仪也不答话。
“姚峰。”
姚静扬声喊了一句。
姚峰马上进来,很恭敬地对姚静行了一礼,对文先仪和陈足道也格外尊重。
“去将姚银书叫来。”
姚峰点点头。
等到他退去,屋里安静了好一会儿,姚静就已经摊开了地图。
“此次小姚校尉一去,主公的骑兵有希望了!”陈足道笑着道。
文先仪更诧异了。
要不怎么说,文先仪谋略逊之呢?
不过,也因为陈足道此话,他也已经知道主公不是不放心小姚校尉。
“钦州少马,银书带回来的人也不过区区三百骑,郡内也不过八百,要想组建骑兵来,这点数目远远不够。”姚静说道。
陈足道点点头,就是钦州不行,所以他和姚静才想外借。
可是马岂是容易得的?
无论盛世还是乱世,马都是难求的宝物,尤其是乱世,马又看得严,数量也会大幅度减少,马就更值钱了。
此时,石涧郡附近到处都是战阵,尤其,西、北两地接近马源之处更是刘赦挡着,姚静就是拿出了银子买马,马也未必能平安到达石涧郡。
而向西南延州,前去中州牧场购买马匹……中州势力众多,这中间巨大花费可不是普通人承担得起,更何况,姚静也心知,中州之地现在也缺马。
如今常家将机会摆在姚静面前,姚静不用白不用。
“主公。”
姚银书很快就来了。
姚静让他进来,姚银书显然是从军营中来的,一身甲胄还没换,脸上还有剧烈锻炼过后的汗渍。
“常太公让你带兵护送他们回京,你可愿意?”
姚银书一听,脸色立马就变了,忙说道:“主公,您前几日答应过属下,下次伐定安郡让属下去的,怎么能……”
见姚静盯着他,他不得不吞下后面的话。
“征伐定安至少还有三月功夫,你去一趟京城足够了。”
姚银书这么一听,心情愉快了些,不过,他还是说道:“属下刚成了校尉,主公你让属下挑人出来做骑兵的人选,属下还没确定呢?此次护送太公……是不是找其他兄弟?”
姚静见他百般抵触护送常太公,笑容不免加深。
她的确不疑姚银书,但是见到姚银书如此抵触常太公,她还是很高兴的。
“太公指名你去。”
姚银书顿时苦下脸。
“你便点其你新选的人随太公去吧,也将你想要组建骑兵的事情,而吾不准的事不小心透露给太公他们……”
姚银书一愣,他不傻,反而很聪明。
姚静都这么说了,他怎么还会不明白。
常太公一路上对他的看重,姚银书心知肚明,对于现在的石涧郡而言,组建骑兵是很困难的事情,但是对于中州常家绝对不困难。
听闻,中州常家本身就有牧场,其族内八千私军都是个个配马的。
如果是儒生,这等手段定然会觉得不够光明正大。
可姚银书不是。
“此外,吾会让你带千金过去,得了马后,寻个理由出得中州,并将千金留下,之后你等立刻回郡城。”
姚银书一听顿时喜笑颜开。
“诺。”
自从带着破阵军躲着贼军的追杀,千里奔腾,让他喜欢上了骑兵的作战方式,只是可惜,眼下石涧郡还没这般能力。
姚银书留下千金,就算买马之费用,而且还是按照市价给。之后,姚银书本身就有救太公的名声,还有他是护送完太公光明正大回去,谁也挑不出理,更别说派兵阻止他回来了。
石涧郡已经被姚静掌控,诸变县镇也开始派了官吏过去,县令为有学得郡城士族子弟,而县尉,是姚静手下的亲兵或者军中人才。
虽大部分县城已经无人,但是随着姚静打退叛军,石涧郡的人就多了,有钦州其他郡,也有从延襄两州逃荒来的普通百姓。
来石涧郡定居的百姓,在空了的县城,姚静只能以开耕地修城修路来奖赏土地,加上他们干活后各县城没短缺食物,一时之间,石涧郡诸县也热闹起来。
***
时间缓缓过去,转眼酷暑就过去了,入秋的天气转凉,不过还是未曾下过一滴雨。
水车也终于做好了。
姚静亲自带着众士族赶去石涧郡的农田。
看着水车由水利慢慢将河水转出来导入农田之中,旁边为围观的百姓立即欢呼起来了。
而士族和姚静手下诸多官吏更惊奇地看着水车,一管农业的专业老吏看到这局面,竟然大哭起来。
随后大声欢叫,惹得围观的百姓也都跪了下来。
姚静有些震惊,她弄出水车,也是想在这干旱的时节给田地找条活路,同时也方便给她屯粮而已。
没想到,竟然让百姓这般激动。
这其实是很正常的事,如此干旱季节,大家都因此有一段时间没活路,随着老天爷还不下雨,就算郡城给着吃,他们也会担心郡城吃得没有了,到时会怎么办?
这种事不是没有发生,很多逃来的百姓就算本县的粮食吃完了,想要活着只能逃荒。
如今看到水车,那水从河流哗啦啦地被引出来,他们的心头终于放下了心,有了水,老天爷就是不下雨,还是能种粮食的。他们不再害怕郡城粮食吃完,更不怕自己被饿死了……
最重要的,只要河流不干涸,这以后都不需要担心了,干旱的季节引水上来,虽然还是会有很多地方看顾不到,但是能成活很多地方,不会再像之前那样毫无活路。
百姓重农重地,水车的出现,其实在一定的程度上给了他们希望和动力。
所以,他们才这般激动。
“水车,农之利器。”
... -->>
陈足道问姚静如何应对士族,那是因为陈足道已经察觉姚静对士族的抵触和不喜。
对于这一点,出生寒门的陈足道无疑是高兴的,但是他同样知道事情的轻重,为了大业想,主公不能讨厌士族。
现在陈足道说出来,除了确认姚静的想法,也是想谏言。
“若从之,与之为善,若不从,新士族取代旧士族。”姚静很直白的道。
陈足道一听,紧迫地问:“何为新士族?”
姚静说道:“自是寒门庶族的有学之士。”
陈足道的呼吸不免急促许多,没想到会是这样一个让他心动的答案。
“若有一日能执掌天下,当设立科举考试,士族也好,庶族也罢,通过科举才能被任用为官!”
陈足道的呼吸更局促了。
他是个极其有谋略远见的人,如何看不出姚静说此话的深院意义。
现在庶族为官,多是经过士族举荐,而且人数极少。
很多时候,庶族倾家荡产将寄予厚望的子嗣送去书院就读,除了学习,更重要的是,这是一条有希望的路。
因为每个书院的山长和教习都是士族,他们期望着在书院得到老师的人口,进而举荐他们为官为吏。
然而,书院学子终究以士族为主,庶族除非几个特别优秀的,是不会被收下的。
而山长教习举荐学子,士族子弟都嫌少,更别说名额转给庶族了。
陈足道就是这个制度下的产物。
陈足道祖先是士族,不过传了多代早就没落了,士族的身份早就从官府移走,成了寒门。
寒门子弟,向来出头难。
陈足道年轻的时候所在的银川书院为北方名院,其学业课程,也是大为教习称赞的,但是最后被举荐为官的不是他。
他倒是有机会去同窗学子士族中做门客,将来也未尝不是没有机会为官,可是陈足道拒绝了。
他回家乡娶妻生子,直到大旱之年不得已出来谋生。
要说他自此熄灭做官的心,那是不可能的,学了那么多年,怎愿意自己一生才学埋没。
之前之所以回乡娶妻生子,那是因为他还没有找到能让他甘愿为门客的主人翁而已,到了后来,天下乱象渐渐显露,他更有了寻找明主之念。
只是,他的时运不济,才出门没多久就被白虎债的匪人抓住了,好不容易匪人被官军灭了,又被姚静抓住,他根本走不得。
到现在,他又觉得自己是幸运了,那是因为他已经寻到可以效忠的主公。
以前,他就算寻明主,也没有期望将来的主动扶持寒门,他所愿的,不过是凭着自身才智能够摆脱寒门的身份。而现在,姚静告诉他,寒门能够兴起,推己及人,陈足道觉得暖心感慨的同时,也生出了巨大的希冀和责任。
“愿为主公效死!”
陈足道对姚静行了跪拜大礼。
古代儒士对大礼极其看重的,若是之前,陈足道对姚静称主公,虽然是臣服,但是有一日,姚静兵败而死,他就会脱离离开,他的主公不会只是姚静一个人。
但是行了跪拜大礼,这就表明他陈足道的主公只有姚静一人。
日后姚静就算兵败,他也会跟着殉主,或者同姚静的继承人退走东山再起。
姚静眼中闪过惊讶,她没想到陈足道竟然对她的忠诚度竟然这般急速增长。
她连忙将人扶起来,这是好事,不是吗?
***
常太公当晚没有邀请到姚银书,第二日,也不再设宴邀请了。
文先仪带去厚礼替姚静前去拜访,常太公对其如同寻常宾客一样。
文先仪还是文质彬彬地完成拜访的人物,让谁也挑不出错。
常太公回来的第十日,常眀就来了郡守府。
已然表明,姚静的太守敕封旨意已经下来,并请她派兵护送常太公前去京城。
姚静对于常太公走人求之不得,对于常眀请求让姚银书护送,姚静对此模拟两可。
“主公不放心小姚校尉?”文先仪奇怪地道!
姚静笑笑,不答话。
坐在一旁的陈足道笑眯眯地看着文先仪也不答话。
“姚峰。”
姚静扬声喊了一句。
姚峰马上进来,很恭敬地对姚静行了一礼,对文先仪和陈足道也格外尊重。
“去将姚银书叫来。”
姚峰点点头。
等到他退去,屋里安静了好一会儿,姚静就已经摊开了地图。
“此次小姚校尉一去,主公的骑兵有希望了!”陈足道笑着道。
文先仪更诧异了。
要不怎么说,文先仪谋略逊之呢?
不过,也因为陈足道此话,他也已经知道主公不是不放心小姚校尉。
“钦州少马,银书带回来的人也不过区区三百骑,郡内也不过八百,要想组建骑兵来,这点数目远远不够。”姚静说道。
陈足道点点头,就是钦州不行,所以他和姚静才想外借。
可是马岂是容易得的?
无论盛世还是乱世,马都是难求的宝物,尤其是乱世,马又看得严,数量也会大幅度减少,马就更值钱了。
此时,石涧郡附近到处都是战阵,尤其,西、北两地接近马源之处更是刘赦挡着,姚静就是拿出了银子买马,马也未必能平安到达石涧郡。
而向西南延州,前去中州牧场购买马匹……中州势力众多,这中间巨大花费可不是普通人承担得起,更何况,姚静也心知,中州之地现在也缺马。
如今常家将机会摆在姚静面前,姚静不用白不用。
“主公。”
姚银书很快就来了。
姚静让他进来,姚银书显然是从军营中来的,一身甲胄还没换,脸上还有剧烈锻炼过后的汗渍。
“常太公让你带兵护送他们回京,你可愿意?”
姚银书一听,脸色立马就变了,忙说道:“主公,您前几日答应过属下,下次伐定安郡让属下去的,怎么能……”
见姚静盯着他,他不得不吞下后面的话。
“征伐定安至少还有三月功夫,你去一趟京城足够了。”
姚银书这么一听,心情愉快了些,不过,他还是说道:“属下刚成了校尉,主公你让属下挑人出来做骑兵的人选,属下还没确定呢?此次护送太公……是不是找其他兄弟?”
姚静见他百般抵触护送常太公,笑容不免加深。
她的确不疑姚银书,但是见到姚银书如此抵触常太公,她还是很高兴的。
“太公指名你去。”
姚银书顿时苦下脸。
“你便点其你新选的人随太公去吧,也将你想要组建骑兵的事情,而吾不准的事不小心透露给太公他们……”
姚银书一愣,他不傻,反而很聪明。
姚静都这么说了,他怎么还会不明白。
常太公一路上对他的看重,姚银书心知肚明,对于现在的石涧郡而言,组建骑兵是很困难的事情,但是对于中州常家绝对不困难。
听闻,中州常家本身就有牧场,其族内八千私军都是个个配马的。
如果是儒生,这等手段定然会觉得不够光明正大。
可姚银书不是。
“此外,吾会让你带千金过去,得了马后,寻个理由出得中州,并将千金留下,之后你等立刻回郡城。”
姚银书一听顿时喜笑颜开。
“诺。”
自从带着破阵军躲着贼军的追杀,千里奔腾,让他喜欢上了骑兵的作战方式,只是可惜,眼下石涧郡还没这般能力。
姚银书留下千金,就算买马之费用,而且还是按照市价给。之后,姚银书本身就有救太公的名声,还有他是护送完太公光明正大回去,谁也挑不出理,更别说派兵阻止他回来了。
石涧郡已经被姚静掌控,诸变县镇也开始派了官吏过去,县令为有学得郡城士族子弟,而县尉,是姚静手下的亲兵或者军中人才。
虽大部分县城已经无人,但是随着姚静打退叛军,石涧郡的人就多了,有钦州其他郡,也有从延襄两州逃荒来的普通百姓。
来石涧郡定居的百姓,在空了的县城,姚静只能以开耕地修城修路来奖赏土地,加上他们干活后各县城没短缺食物,一时之间,石涧郡诸县也热闹起来。
***
时间缓缓过去,转眼酷暑就过去了,入秋的天气转凉,不过还是未曾下过一滴雨。
水车也终于做好了。
姚静亲自带着众士族赶去石涧郡的农田。
看着水车由水利慢慢将河水转出来导入农田之中,旁边为围观的百姓立即欢呼起来了。
而士族和姚静手下诸多官吏更惊奇地看着水车,一管农业的专业老吏看到这局面,竟然大哭起来。
随后大声欢叫,惹得围观的百姓也都跪了下来。
姚静有些震惊,她弄出水车,也是想在这干旱的时节给田地找条活路,同时也方便给她屯粮而已。
没想到,竟然让百姓这般激动。
这其实是很正常的事,如此干旱季节,大家都因此有一段时间没活路,随着老天爷还不下雨,就算郡城给着吃,他们也会担心郡城吃得没有了,到时会怎么办?
这种事不是没有发生,很多逃来的百姓就算本县的粮食吃完了,想要活着只能逃荒。
如今看到水车,那水从河流哗啦啦地被引出来,他们的心头终于放下了心,有了水,老天爷就是不下雨,还是能种粮食的。他们不再害怕郡城粮食吃完,更不怕自己被饿死了……
最重要的,只要河流不干涸,这以后都不需要担心了,干旱的季节引水上来,虽然还是会有很多地方看顾不到,但是能成活很多地方,不会再像之前那样毫无活路。
百姓重农重地,水车的出现,其实在一定的程度上给了他们希望和动力。
所以,他们才这般激动。
“水车,农之利器。”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