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巴士 www.wx84.cc,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顾先生,《金陵工报》愿给银元五十块,请先生为天下女子正名!若先生愿署真名,润笔费可涨到一百块银元。”
一家报社还没拿到执照,主编就已经亲自上门约稿。
顾炎武对此兴致缺缺:“我没心情写字,你们另请高明吧。”
主编以为是银子不够,说道:“顾先生可以自己开价,无论多少银子,在下都可回去秉明东家。”
“不写,不写,送客!”顾炎武叫来长随赶人。
把这位主编赶走,顾炎武独自回到书房,盯着自己的《郡县论》原稿发呆。
他虽然很早就投效赵皇帝,但一直都在翰林院编书。
就在前几天,他把自己的大作《郡县论》,呈交到皇帝面前批阅。
赵瀚的朱批是:已阅,狗屁不通。着令吏部,给这厮寻个缺,外放去做知县。做满三年知县,再来修改《郡县论》。
这几句批示,把顾炎武打击得不行,自己信心满满的大作,居然被皇帝斥为“狗屁不通”。
唐朝的时候,柳宗元写过一篇《封建论》,驳斥当时某些人想废郡县而复封建。
《封建论》的大致内容为:
人类在原始阶段,跟野兽一起生存,必须借助工具来求生。这种时候,就需要找个明辨是非的人,带领人们抵御天灾和野兽。围绕着这个领导者,就形成一个个族群,族群规模大了就产生军队,产生了首领、律法和政令。
在长期战乱当中,各个族群的人民,又需要更强大的首领,于是便产生了诸侯。一大批诸侯的出现,引发更大规模的战争,那就需要更强大的领袖来摆平,因此出现方伯、连帅之类的诸侯领袖。以此类推,最后出现天子。
柳宗元又通过对上古到汉唐的论述,证明封建是政治形态的初级阶段。封建不是圣人的本意,而是遵循当时的社会状态。郡县制的出现,是封建制崩溃的结果,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
顾炎武的《郡县论》,明显是在柳宗元《封建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郡县制已经到了崩溃边缘。需要再次进行改革!
顾炎武说,封建制的弊病大爆发,导致了郡县制的产生。现在,郡县制的弊病,也在明末大爆发了,可以推测郡县制也会崩溃。但要重新变回封建制吗?不能,封建制是落后的东西,要变也应该往前变,不应该往后变。
又论述,封建制的弊病,在于权力太过分散。而郡县制的弊病,在于权力过于集中,皇帝高度集权脱离了群众。因此,必须以郡县制为根本,加入一些封建制的元素。两相调和,达到一种集权和分权的平衡状态。
以上内容都没啥问题,但接下来的细节展开,成功获得赵瀚“狗屁不通”的评语。
顾炎武说,知县应当改为县令,从七品提升到五品。县令必须熟悉当地风土人情,没必要死守异地做官的规矩。让县令试着做三年,考评称职再扶正。又做三年,考评合格可称父母官。再做三年,如果合格,皇帝应当褒奖。再做三年,如果还称职,给县令涨工资,任命其为终身县令。如果因老病而退休,可以举荐下一任县令人选。退休的县令,在县里做顾问,一直发工资到死。被举荐的人,也有三年试用期。几个县,合并为一个郡,太守也是三年一任……
文章看到这里,赵瀚就不想再看下去了,下令把顾炎武扔出去做知县,让他好好感受一下具体情况。
自己堂堂的翰林院博士,被外放居然只能做知县。顾炎武对此极为郁闷,不是郁闷官职太小,而是郁闷自己被皇帝当成草包。
因为在《郡县论》里面,顾炎武自己就说,前明秀才大部分是草包,必须取消政策优待,考上科举也不能直接当县令,需要从杂官或者小吏做起。他看不上前明的秀才,皇帝明显也看不上他……
拿着自己文章原稿,顾炎武出门拜访朋友,很快找到正在放假的黄宗羲。
黄宗羲看完《郡县论》,顿时哭笑不得,评价道:“宁人兄,你这是在闭门造车啊。让熟悉本地风土人情的做知县,亲戚族人朋友皆在其治下,长此以往必然盘根错节。更何况,还让县令终身任此职,就算告老退休也作县中祭酒(顾问)。他一辈子只能做县令,不能高升,再品行高洁之人,也会因无法升迁而弄权贪财。”
顾炎武解释说:“第一,各地县令,必须德行兼备;第二,朝廷须时时考核其政绩。”
黄宗羲问道:“即便县令德行兼备,他的族人朋友也个个德行兼备?他的族人朋友,打着县令的幌子,在县中贪赃枉法怎办?再者说,朝廷怎么考核,御史怎么监督?不切实际!”
顾炎武设想中的政治构架,是以县为基础单位,分走中央的权力,如此就能改善中央集权的弊病。
想法很好,仅此而已。
顾炎武说:“既是德行兼备之人做县令,族人朋友犯事,其必然秉公执法!”
黄宗羲叹息道:“宁人兄,你还是先自己去做一做知... -->>
“顾先生,《金陵工报》愿给银元五十块,请先生为天下女子正名!若先生愿署真名,润笔费可涨到一百块银元。”
一家报社还没拿到执照,主编就已经亲自上门约稿。
顾炎武对此兴致缺缺:“我没心情写字,你们另请高明吧。”
主编以为是银子不够,说道:“顾先生可以自己开价,无论多少银子,在下都可回去秉明东家。”
“不写,不写,送客!”顾炎武叫来长随赶人。
把这位主编赶走,顾炎武独自回到书房,盯着自己的《郡县论》原稿发呆。
他虽然很早就投效赵皇帝,但一直都在翰林院编书。
就在前几天,他把自己的大作《郡县论》,呈交到皇帝面前批阅。
赵瀚的朱批是:已阅,狗屁不通。着令吏部,给这厮寻个缺,外放去做知县。做满三年知县,再来修改《郡县论》。
这几句批示,把顾炎武打击得不行,自己信心满满的大作,居然被皇帝斥为“狗屁不通”。
唐朝的时候,柳宗元写过一篇《封建论》,驳斥当时某些人想废郡县而复封建。
《封建论》的大致内容为:
人类在原始阶段,跟野兽一起生存,必须借助工具来求生。这种时候,就需要找个明辨是非的人,带领人们抵御天灾和野兽。围绕着这个领导者,就形成一个个族群,族群规模大了就产生军队,产生了首领、律法和政令。
在长期战乱当中,各个族群的人民,又需要更强大的首领,于是便产生了诸侯。一大批诸侯的出现,引发更大规模的战争,那就需要更强大的领袖来摆平,因此出现方伯、连帅之类的诸侯领袖。以此类推,最后出现天子。
柳宗元又通过对上古到汉唐的论述,证明封建是政治形态的初级阶段。封建不是圣人的本意,而是遵循当时的社会状态。郡县制的出现,是封建制崩溃的结果,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
顾炎武的《郡县论》,明显是在柳宗元《封建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郡县制已经到了崩溃边缘。需要再次进行改革!
顾炎武说,封建制的弊病大爆发,导致了郡县制的产生。现在,郡县制的弊病,也在明末大爆发了,可以推测郡县制也会崩溃。但要重新变回封建制吗?不能,封建制是落后的东西,要变也应该往前变,不应该往后变。
又论述,封建制的弊病,在于权力太过分散。而郡县制的弊病,在于权力过于集中,皇帝高度集权脱离了群众。因此,必须以郡县制为根本,加入一些封建制的元素。两相调和,达到一种集权和分权的平衡状态。
以上内容都没啥问题,但接下来的细节展开,成功获得赵瀚“狗屁不通”的评语。
顾炎武说,知县应当改为县令,从七品提升到五品。县令必须熟悉当地风土人情,没必要死守异地做官的规矩。让县令试着做三年,考评称职再扶正。又做三年,考评合格可称父母官。再做三年,如果合格,皇帝应当褒奖。再做三年,如果还称职,给县令涨工资,任命其为终身县令。如果因老病而退休,可以举荐下一任县令人选。退休的县令,在县里做顾问,一直发工资到死。被举荐的人,也有三年试用期。几个县,合并为一个郡,太守也是三年一任……
文章看到这里,赵瀚就不想再看下去了,下令把顾炎武扔出去做知县,让他好好感受一下具体情况。
自己堂堂的翰林院博士,被外放居然只能做知县。顾炎武对此极为郁闷,不是郁闷官职太小,而是郁闷自己被皇帝当成草包。
因为在《郡县论》里面,顾炎武自己就说,前明秀才大部分是草包,必须取消政策优待,考上科举也不能直接当县令,需要从杂官或者小吏做起。他看不上前明的秀才,皇帝明显也看不上他……
拿着自己文章原稿,顾炎武出门拜访朋友,很快找到正在放假的黄宗羲。
黄宗羲看完《郡县论》,顿时哭笑不得,评价道:“宁人兄,你这是在闭门造车啊。让熟悉本地风土人情的做知县,亲戚族人朋友皆在其治下,长此以往必然盘根错节。更何况,还让县令终身任此职,就算告老退休也作县中祭酒(顾问)。他一辈子只能做县令,不能高升,再品行高洁之人,也会因无法升迁而弄权贪财。”
顾炎武解释说:“第一,各地县令,必须德行兼备;第二,朝廷须时时考核其政绩。”
黄宗羲问道:“即便县令德行兼备,他的族人朋友也个个德行兼备?他的族人朋友,打着县令的幌子,在县中贪赃枉法怎办?再者说,朝廷怎么考核,御史怎么监督?不切实际!”
顾炎武设想中的政治构架,是以县为基础单位,分走中央的权力,如此就能改善中央集权的弊病。
想法很好,仅此而已。
顾炎武说:“既是德行兼备之人做县令,族人朋友犯事,其必然秉公执法!”
黄宗羲叹息道:“宁人兄,你还是先自己去做一做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