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巴士 www.wx84.cc,浴血荣光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毛泽东表现的历史自觉,大量通过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来体现;朱德在革命最困难时期的革命坚定性、坚决性,表现出了他的历史自觉;周恩来同志的历史自觉,体现在他对中国共产党所提供的组织协调。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的配合是中国共产党的万幸。
他们之所以能成为伟人,是因为他们是真人。说真话,办真事,行真理,义无反顾地追求心中的理想,而且为了这样一个理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这是他们给我们今天留下的最珍贵的精神财富。
29.周恩来的历史自觉在革命中的作用
毛泽东表现的历史自觉,大量通过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来体现;朱德通过对革命的信心与信仰,尤其在革命最困难时期的革命坚定性、坚决性,坚信革命能够成功,表现出了他的历史自觉。那么,周恩来同志大量的历史自觉是通过什么表现的?
是他对中国共产党所提供的组织协调。
我们经常讲周恩来同志是一个很大的谜,他这个人非常大的一个特点是牺牲个人、维护组织,这个特点表现得非常明显。那么周恩来同志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尼克松对他有一段评价。尼克松20世纪70年代初访问中国,多次与毛泽东、周恩来有过接触。尼克松说:“毛泽东是一团烈火,周恩来是一个控制火势的人。”这个说法沾点边,但并不是太贴切。
我自己想了这么一个比喻:打开一个手电筒去照射的时候,顶多十几米光线就散了;而要是一束激光,几公里之外可能都能烧穿一块钢板。激光的能量来源于哪里?来源于它的高度聚焦。
周恩来在我们党内大量的组织协调工作的实质就是“高度聚焦”。
首先中国共产党是由这么多人组成的一个党。尤其是党的领袖集团成员,兴趣各异、脾气各异、爱好各异,各人有不同的观点,各人有不同的主张。这样一个环境中,周恩来通过大量的工作,使大家心往一块儿想,劲往一块儿使。
周恩来在党内无人可替代。我在这儿给大家举一个例子。
长征之初,博古同志是中共中央负总责的人,有传言说他在长征的时候不想带毛泽东同志走,想把毛泽东同志留在苏区。其实这个问题今天已经讲清楚了,不是博古同志不想带毛泽东同志走,而是长征之前毛泽东同志给博古同志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上提出来,他自己不想走。这封信毛泽东主要讲了这么几点:
首先,他与第一、三军团的领导交换过意见,第一、三军团的部分领导都同意留下来,和他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
其次,要求红九军团留下一个师,这样毛泽东同志带着第一、三军团的少部分领导人和红九军团的一个师坚持苏区斗争;
最后,欢迎中央再回来。
当然这里面有这样几层意思:
第一点,毛泽东同志不想和上海来的中央诸位领导同志在一起。因为这些同志从上海一来,很快就把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权撤掉了,而且很快中央苏区反“围剿”也失败了。以毛泽东的个性,他不愿和这些吃过洋面包的人在一起,觉得有点格格不入,所以他提出来他不走。
第二点,当时叫战略转移,不叫长征,谁也不知道离开苏区后,就一去不回了,走了二万五千里都不知道。当时战略转移最直接的目标是去湘鄂西与贺龙、萧克领导的二、六军团会合。
在这几个重要的因素之下还有第三点,毛泽东同志对蒋介石要一举拿下中央苏区的决心有所低估。
我们可以想,如果毛泽东同志要留在苏区,后果不堪设想。留在苏区的瞿秋白同志、贺昌同志、刘伯坚同志都纷纷牺牲了,能活下来的也九死一生。而且长征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参加,那又会是一种怎样的长征?红军还能不能走出来?我们还有没有遵义会议……
这就是在长征最初的时候,毛泽东表示他留下来不走的原因。
那么后来怎么样?谁... -->>
毛泽东表现的历史自觉,大量通过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来体现;朱德在革命最困难时期的革命坚定性、坚决性,表现出了他的历史自觉;周恩来同志的历史自觉,体现在他对中国共产党所提供的组织协调。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的配合是中国共产党的万幸。
他们之所以能成为伟人,是因为他们是真人。说真话,办真事,行真理,义无反顾地追求心中的理想,而且为了这样一个理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这是他们给我们今天留下的最珍贵的精神财富。
29.周恩来的历史自觉在革命中的作用
毛泽东表现的历史自觉,大量通过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来体现;朱德通过对革命的信心与信仰,尤其在革命最困难时期的革命坚定性、坚决性,坚信革命能够成功,表现出了他的历史自觉。那么,周恩来同志大量的历史自觉是通过什么表现的?
是他对中国共产党所提供的组织协调。
我们经常讲周恩来同志是一个很大的谜,他这个人非常大的一个特点是牺牲个人、维护组织,这个特点表现得非常明显。那么周恩来同志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尼克松对他有一段评价。尼克松20世纪70年代初访问中国,多次与毛泽东、周恩来有过接触。尼克松说:“毛泽东是一团烈火,周恩来是一个控制火势的人。”这个说法沾点边,但并不是太贴切。
我自己想了这么一个比喻:打开一个手电筒去照射的时候,顶多十几米光线就散了;而要是一束激光,几公里之外可能都能烧穿一块钢板。激光的能量来源于哪里?来源于它的高度聚焦。
周恩来在我们党内大量的组织协调工作的实质就是“高度聚焦”。
首先中国共产党是由这么多人组成的一个党。尤其是党的领袖集团成员,兴趣各异、脾气各异、爱好各异,各人有不同的观点,各人有不同的主张。这样一个环境中,周恩来通过大量的工作,使大家心往一块儿想,劲往一块儿使。
周恩来在党内无人可替代。我在这儿给大家举一个例子。
长征之初,博古同志是中共中央负总责的人,有传言说他在长征的时候不想带毛泽东同志走,想把毛泽东同志留在苏区。其实这个问题今天已经讲清楚了,不是博古同志不想带毛泽东同志走,而是长征之前毛泽东同志给博古同志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上提出来,他自己不想走。这封信毛泽东主要讲了这么几点:
首先,他与第一、三军团的领导交换过意见,第一、三军团的部分领导都同意留下来,和他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
其次,要求红九军团留下一个师,这样毛泽东同志带着第一、三军团的少部分领导人和红九军团的一个师坚持苏区斗争;
最后,欢迎中央再回来。
当然这里面有这样几层意思:
第一点,毛泽东同志不想和上海来的中央诸位领导同志在一起。因为这些同志从上海一来,很快就把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权撤掉了,而且很快中央苏区反“围剿”也失败了。以毛泽东的个性,他不愿和这些吃过洋面包的人在一起,觉得有点格格不入,所以他提出来他不走。
第二点,当时叫战略转移,不叫长征,谁也不知道离开苏区后,就一去不回了,走了二万五千里都不知道。当时战略转移最直接的目标是去湘鄂西与贺龙、萧克领导的二、六军团会合。
在这几个重要的因素之下还有第三点,毛泽东同志对蒋介石要一举拿下中央苏区的决心有所低估。
我们可以想,如果毛泽东同志要留在苏区,后果不堪设想。留在苏区的瞿秋白同志、贺昌同志、刘伯坚同志都纷纷牺牲了,能活下来的也九死一生。而且长征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参加,那又会是一种怎样的长征?红军还能不能走出来?我们还有没有遵义会议……
这就是在长征最初的时候,毛泽东表示他留下来不走的原因。
那么后来怎么样?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