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巴士 www.wx84.cc,18岁后靠自己,你必须懂点经济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王叔的父亲王大爷是一个十分节俭的人,虽年已七旬,但勤俭的习惯却一直未改。为了节省一点电费,王大爷看电视时从来都不开灯,空调从装上到现在,如果不是王叔去他那里开上一会儿的话,他自己是舍不得开的。当王叔因此而说几句时,王大爷总是说:“咱住在二楼这么阴凉,如果再开空调,浪费电不说,凉得也实在让人受不了。”为了防止蚊子咬他,王叔专门给父亲买了一盒蚊香让他记着晚上睡觉前点上。可王大爷总是说:“不点也罢。过去在农村,有谁点蚊香。人瞌睡了自然就会睡着,这么大个人还在乎蚊子咬两口?”为了免费理发,王大爷能从城西步行到城东找义务理发摊儿。为了省钱,王大爷不仅坚持自己蒸馒头,而且也很少买菜,常常是逛菜市场时顺便就拣上一些菜回来。王大爷过生日时,王叔说到饭店里去吃顿饭,可王大爷却说:“还是在自己家吃实惠,割斤肉,擀点儿面,比饭店吃强多了。”
与王大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王叔的儿子王小宝。为了玩游戏,硬是让他妈给他买了一台好电脑,游戏光盘一买就是好几盘儿。想弹吉他,就让他妈给买了一把吉他,还专门请了老师教他。到了夏天,王小宝是进门就开空调,冰箱里好点的冰糕都是为他准备的。早上他动不动就要去喝10块钱一碗的羊肉汤。中午和晚上,饭桌上没有肉他是不会动筷子的。就这还不算,双休日王小宝还总要王叔带他去饭店里撮一顿。对此,王叔没有少说儿子,可是王小宝却振振有词:“现在提倡消费,国家领导人都说要扩大内需,我们应该响应党的号召,为社会多作贡献。而且,您和我妈的收入也不应该在乎这点支出。”
王叔非常矛盾,常因父亲过分的节俭而心疼地责怪他,但对儿子的过度消费虽然生气却又无可奈何。其实,王叔在这里就遇到了一个经济学问题——节俭悖论。
18世纪,荷兰的曼德维尔博士在《蜜蜂的寓言》一书中讲过一个有趣的故事。一群蜜蜂为了追求豪华的生活,大肆挥霍,结果这个蜂群很快兴旺发达起来。而后来,由于这群蜜蜂改变了习惯,放弃了奢侈的生活,崇尚节俭,结果却导致了整个蜜蜂群体的衰败。
蜜蜂的故事说的就是“节俭的逻辑”,在经济学上叫“节俭悖论”。在西方经济学说史上,节俭悖论曾经使许多经济学家备感困惑,但经济学家凯恩斯从故事中却看到了刺激消费和增加总需求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受此启发,他进一步论证了节俭悖论。
凯恩斯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一生对西方经济学作出了极大贡献,一度被誉为资本主义的“救星”、“战后繁荣之父”。节俭悖论就是他最早提出的一种理论,也称为“节约反论”、“节约的矛盾”。
如何解读这个悖论呢?我们都知道,节俭是一种美德,是个人积累财富最常用的方式。如果某个家庭能勤俭持家,减少浪费,增加储蓄,那么这个家庭往往可以致富。但是,根据凯恩斯的总需求决定国民收入的理论,节俭对于经济增长并没有什么好处。实际上,这里蕴涵着一个矛盾:公众越节俭,降低消费,增加储蓄,往往会导致社会收入的减少。因为,人们的收入通常有两种用途——消费和储蓄,而消费与储蓄呈反方向变动,即消费增加储蓄就会减少,消费减少储蓄就会增加。所以,储蓄与国民收入呈现反方向变动,储蓄增加国民收入就减少,储蓄减少国民收入就增加。根据这种看法,增加消费减少储蓄会通过增加总需求而引起国民收入增加,就会促进经济繁荣;反之,就会导致经济萧条。由此可以得出一个蕴涵逻辑矛盾的推论: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好事,但由于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萧条,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却是件坏事。
节俭悖论告诉我们:节俭减少了支出,迫使厂家削减产量,解雇工人,从而减少了收入,最终减少了储蓄。储蓄为个人致富铺平了道路,然而如果整个国家加大储蓄,将使整个社会陷入萧条和贫困。也就是说,在资源没有得到充分运用、经济没有达到潜在产出的情况下,只有社会每个成员都尽可能多地消费,整个经济才能走出低谷,迈向更加充分就业、经济繁荣的阶段。
凯恩斯还说明了,需求增加所引起的GDP的增加一定高于原来需求的增加。这被称为“乘数效应”。比如说,需求增加了1亿元,但最后GDP的增加一定大于1亿元。这是因为各种物品有互补性,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是相关的。比如,富人买别墅花了1亿元,GDP增加了1亿元。住在别墅里一定要有汽车,买车又用了1000万元。买汽车要买汽油、买保险,购买各种服务(使用高速公路、维修等)又要用1000万元。仅就这些支出已达1.2亿元。用于买别墅的l亿元带动了建筑、装修等行业,这些部门的人收入增加,消费增加。用于买汽车和相关物品与劳务支出的1000万元也带动了这些行业的人收入和消费增加。住房和汽车又带动了钢材、水泥、机械等行业。这样一轮一轮带动之下,整个经济GDP的增加肯定不止原来买别墅的1个亿元。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发展了,所有的人——无论是作为股东... -->>
王叔的父亲王大爷是一个十分节俭的人,虽年已七旬,但勤俭的习惯却一直未改。为了节省一点电费,王大爷看电视时从来都不开灯,空调从装上到现在,如果不是王叔去他那里开上一会儿的话,他自己是舍不得开的。当王叔因此而说几句时,王大爷总是说:“咱住在二楼这么阴凉,如果再开空调,浪费电不说,凉得也实在让人受不了。”为了防止蚊子咬他,王叔专门给父亲买了一盒蚊香让他记着晚上睡觉前点上。可王大爷总是说:“不点也罢。过去在农村,有谁点蚊香。人瞌睡了自然就会睡着,这么大个人还在乎蚊子咬两口?”为了免费理发,王大爷能从城西步行到城东找义务理发摊儿。为了省钱,王大爷不仅坚持自己蒸馒头,而且也很少买菜,常常是逛菜市场时顺便就拣上一些菜回来。王大爷过生日时,王叔说到饭店里去吃顿饭,可王大爷却说:“还是在自己家吃实惠,割斤肉,擀点儿面,比饭店吃强多了。”
与王大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王叔的儿子王小宝。为了玩游戏,硬是让他妈给他买了一台好电脑,游戏光盘一买就是好几盘儿。想弹吉他,就让他妈给买了一把吉他,还专门请了老师教他。到了夏天,王小宝是进门就开空调,冰箱里好点的冰糕都是为他准备的。早上他动不动就要去喝10块钱一碗的羊肉汤。中午和晚上,饭桌上没有肉他是不会动筷子的。就这还不算,双休日王小宝还总要王叔带他去饭店里撮一顿。对此,王叔没有少说儿子,可是王小宝却振振有词:“现在提倡消费,国家领导人都说要扩大内需,我们应该响应党的号召,为社会多作贡献。而且,您和我妈的收入也不应该在乎这点支出。”
王叔非常矛盾,常因父亲过分的节俭而心疼地责怪他,但对儿子的过度消费虽然生气却又无可奈何。其实,王叔在这里就遇到了一个经济学问题——节俭悖论。
18世纪,荷兰的曼德维尔博士在《蜜蜂的寓言》一书中讲过一个有趣的故事。一群蜜蜂为了追求豪华的生活,大肆挥霍,结果这个蜂群很快兴旺发达起来。而后来,由于这群蜜蜂改变了习惯,放弃了奢侈的生活,崇尚节俭,结果却导致了整个蜜蜂群体的衰败。
蜜蜂的故事说的就是“节俭的逻辑”,在经济学上叫“节俭悖论”。在西方经济学说史上,节俭悖论曾经使许多经济学家备感困惑,但经济学家凯恩斯从故事中却看到了刺激消费和增加总需求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受此启发,他进一步论证了节俭悖论。
凯恩斯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一生对西方经济学作出了极大贡献,一度被誉为资本主义的“救星”、“战后繁荣之父”。节俭悖论就是他最早提出的一种理论,也称为“节约反论”、“节约的矛盾”。
如何解读这个悖论呢?我们都知道,节俭是一种美德,是个人积累财富最常用的方式。如果某个家庭能勤俭持家,减少浪费,增加储蓄,那么这个家庭往往可以致富。但是,根据凯恩斯的总需求决定国民收入的理论,节俭对于经济增长并没有什么好处。实际上,这里蕴涵着一个矛盾:公众越节俭,降低消费,增加储蓄,往往会导致社会收入的减少。因为,人们的收入通常有两种用途——消费和储蓄,而消费与储蓄呈反方向变动,即消费增加储蓄就会减少,消费减少储蓄就会增加。所以,储蓄与国民收入呈现反方向变动,储蓄增加国民收入就减少,储蓄减少国民收入就增加。根据这种看法,增加消费减少储蓄会通过增加总需求而引起国民收入增加,就会促进经济繁荣;反之,就会导致经济萧条。由此可以得出一个蕴涵逻辑矛盾的推论: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好事,但由于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萧条,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却是件坏事。
节俭悖论告诉我们:节俭减少了支出,迫使厂家削减产量,解雇工人,从而减少了收入,最终减少了储蓄。储蓄为个人致富铺平了道路,然而如果整个国家加大储蓄,将使整个社会陷入萧条和贫困。也就是说,在资源没有得到充分运用、经济没有达到潜在产出的情况下,只有社会每个成员都尽可能多地消费,整个经济才能走出低谷,迈向更加充分就业、经济繁荣的阶段。
凯恩斯还说明了,需求增加所引起的GDP的增加一定高于原来需求的增加。这被称为“乘数效应”。比如说,需求增加了1亿元,但最后GDP的增加一定大于1亿元。这是因为各种物品有互补性,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是相关的。比如,富人买别墅花了1亿元,GDP增加了1亿元。住在别墅里一定要有汽车,买车又用了1000万元。买汽车要买汽油、买保险,购买各种服务(使用高速公路、维修等)又要用1000万元。仅就这些支出已达1.2亿元。用于买别墅的l亿元带动了建筑、装修等行业,这些部门的人收入增加,消费增加。用于买汽车和相关物品与劳务支出的1000万元也带动了这些行业的人收入和消费增加。住房和汽车又带动了钢材、水泥、机械等行业。这样一轮一轮带动之下,整个经济GDP的增加肯定不止原来买别墅的1个亿元。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发展了,所有的人——无论是作为股东...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