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2/2)
文学巴士 www.wx84.cc,茶花女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玛侬?莱斯科》在我看来是一本让人感动的书。对书中的每个情节我都了如指掌,但每当我重新翻开这本书的时候,仍然是不忍释卷。因为只要一翻开这本书,我觉得自己仿佛就已经进入了普雷沃神父刻画的女主人公的生活。被刻画得栩栩如生的女主人公,仿佛时时就在我的身边。这回新的情况的出现,即将玛格丽特与她做一下比较,使得我对这本书的兴趣有增无减。由于对这个可怜姑娘的同情,甚至算得上是喜爱的一种感情,对于她以往的生活,我仿佛愈加地宽容了。而我从她那里得到的遗物就是那本书。玛侬的最终葬身之所确在沙漠,然而她死时身边却有一个对她情深义重的男子陪伴。在玛侬逝世以后,深爱着他的男子为她亲手挖了一个墓穴,并用滚滚热泪与一颗真挚的心作为她的陪葬。然而玛格丽特也和玛侬一样是一个有罪的人,或许在死时也像玛侬一样皈依宗教了。假如我亲眼所见的东西可以作为证据的话,那么可以肯定玛格丽特是在奢华的环境中与世长辞的。她僵硬的躯体连同她那颗荒芜的心。心灵的荒芜与玛侬葬身的荒漠相比,是一种更加广袤,更加残酷的荒芜。最终她是从那张往昔的床铺上给抬走的。
后来从几个亲眼看见她弥留之际的人那里我得知,在长达两个月的时间里,玛格丽特经历了怎样的痛苦与煎熬,然而在她的床边却看不见一个可以给她安慰的人。
此后,我不由得想起了那些自己曾经认识过的女人,每天她们唱着歌,和玛格丽特与玛侬一样都逃脱不了死亡的结局。
可悲的女子啊!假如与她们相爱是一种错误的话,那么同情她们总不会是不对的吧?对于那些从未见到阳光的盲人,从未表达过心灵之声的哑巴,从未聆听过天籁之声的聋子,人们总是报以同情。然而对这种心灵的黑暗,却在人们所谓的廉耻之心的掩饰下,变得不值得怜悯。这样的残疾使得本已被病魔缠身的女人变得发狂,让她们那颗本已满布伤痕的心无法体会到人性的善良:也无法听到来自天主的声音,至于对那些适合用来表达爱情和信仰的话语则更是被抛置门外。
玛丽永?德洛尔姆出自雨果,贝尔纳蕾特出自缪塞,费尔南德出自大仲马。烟花女子博得过诸多思想家和诗人的仁慈、怜悯之心。甚至伟人们会不惜用他们的爱情,他们的姓名给那些烟花女子矫正名誉。我想在看这本小说的读者中间,会有许多人看到中途就把它扔在一边,原因是以为我在为邪恶和淫荡辩解,甚至人们会因为这本书的作者的年龄而去怀疑该书的道德顾问,所以在这里我如此认真地强调这一点。我希望凡是会这样以为的人都能对自己的心灵做一番调试, 将这些担心忽略不计,从而可以义无返顾地读下去。
其实,我始终相信下面的道理:一个女子如果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那么在她面前只有两条路可通向善良,一是痛苦,一是爱情。这并不是两条易行的路,凡是踏足这两条路的女子,无不是双脚鲜血淋漓,双手上满布伤口,但在沿途的荆棘上,往往可以看见她们那些从前用来修饰丑恶道德的饰物,最终她们会一丝不挂地到达天主的面前,在这里,赤身裸体已不再是什么让人害羞的事了。
这些不畏艰险大胆跋涉的女子理所当然地应该得到与之邂逅的人同情与支持,而且这些人应该将自己曾帮助过这些女子的事告诉世人,其实他们这样做正是在给这样的女子指明方向。
我们当然不会幼稚到期望可以在人生道路的入口挂上两块牌子:一块上写“通往善良的道路”;另一块上写“通往邪恶之路”。当然也不能对那些已经来到入口处的人们说:“是选择的时候了!”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像基督那样,将那些在后一条路上迷失了方向的人带到前一条路上;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道路的开端不应设置得过于难行,过于令人不安。
诸位一定还记得圣经中那一段关于浪子回头的精彩寓言,它就是要告诉世人,不要太苛求别人,凡事都不斤斤计较,为人要宽厚仁慈,对那些在感情的道路上受到伤害的人,基督总是充满了仁爱之情,他专心一意地为他们包扎伤口,同时他会从伤口里取出可以起到疗伤作用的香膏。所以,一次他对马特莱娜说:“我之所以给你宽恕,是因为你的爱多。”高尚的信仰会因高尚的宽恕而被唤起。
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比基督还要严厉呢?这个世界也许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强大,才会将自己扮成一个如此严厉的角色,而世人们便成了它们执拗的追随者,至于那些遍体鳞伤的灵魂便如街边弃儿般地被遗放在角落里,难道这真是世人们应该做的吗?这些灵魂上的伤口每天都如病人流出污血的伤口一样将过去的罪恶慢慢释放出来。然而它们每天也都在渴望能有一双可以将自己包扎起来的手,渴望有一双可以抚平所有伤痕的手来拯救自己。
此时我真诚地劝告我的同代人,劝告那些认为伏尔泰先生的见解早已不实用的人,劝告那些和我一样清楚地感觉到人类在近十五年里是怎样令这个世界日新月异地发展的人。善与恶的问题对我们来说已经不再是什么难懂的问题了,因此新的信仰也随即产生,神圣的事物又再次成为我们顶礼膜拜的对象。假如说我们所处的世界还不完美,那么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那就是它在逐日地变得更加美好。一般来说聪明的人都懂得齐心协力的道理,他们会让自己的意志同其他人的意志在同一个原则上达到统一;而这个原则便是为人善良,真诚坦率,富有朝气。
其实恶只不过是一种虚无缥缈的存在,对于那些仗义执言的行为我们应该为之自豪,特别是要杜绝绝望情绪的产生。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女人,她们既不为人母、人女,也不为人妻,但这并不代表她们应该遭到世人的鄙视。对于自私的宽恕同对家庭的尊重一样不该有所减少。上天对于一百个从未有过任何过错的信徒和一个向他忏悔的罪人,也许会更加宠爱后者,那么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做上天的宠儿呢?至于为此我们所付出的代价,上天会加倍赐予我们的。人生之路上,总会有一些因为欲望太多而被断送的人,那么我们就给他们留一点宽容之心吧,可能最终拯救他们灵魂的是神圣的愿望,这就好比那些好心的老太太们在说服人们用她们的药时的说辞,即:就算治不好病,也不会有什么坏作用产生。
诚然,我谈的问题是一个再小不过的题目,若想从中得出什么重大的结论,未免有些不自量力。然而,我却是一个坚信从小事中也可发现真理的人。正如所有的成年人都是经过孩童时期发展而来的,再丰富的思想也都是从体积狭小的脑壳中产生,几公里土地的面积虽然广阔,但最终还是能被只不过是一个圆点的眸子收于其中。
; 《玛侬?莱斯科》在我看来是一本让人感动的书。对书中的每个情节我都了如指掌,但每当我重新翻开这本书的时候,仍然是不忍释卷。因为只要一翻开这本书,我觉得自己仿佛就已经进入了普雷沃神父刻画的女主人公的生活。被刻画得栩栩如生的女主人公,仿佛时时就在我的身边。这回新的情况的出现,即将玛格丽特与她做一下比较,使得我对这本书的兴趣有增无减。由于对这个可怜姑娘的同情,甚至算得上是喜爱的一种感情,对于她以往的生活,我仿佛愈加地宽容了。而我从她那里得到的遗物就是那本书。玛侬的最终葬身之所确在沙漠,然而她死时身边却有一个对她情深义重的男子陪伴。在玛侬逝世以后,深爱着他的男子为她亲手挖了一个墓穴,并用滚滚热泪与一颗真挚的心作为她的陪葬。然而玛格丽特也和玛侬一样是一个有罪的人,或许在死时也像玛侬一样皈依宗教了。假如我亲眼所见的东西可以作为证据的话,那么可以肯定玛格丽特是在奢华的环境中与世长辞的。她僵硬的躯体连同她那颗荒芜的心。心灵的荒芜与玛侬葬身的荒漠相比,是一种更加广袤,更加残酷的荒芜。最终她是从那张往昔的床铺上给抬走的。
后来从几个亲眼看见她弥留之际的人那里我得知,在长达两个月的时间里,玛格丽特经历了怎样的痛苦与煎熬,然而在她的床边却看不见一个可以给她安慰的人。
此后,我不由得想起了那些自己曾经认识过的女人,每天她们唱着歌,和玛格丽特与玛侬一样都逃脱不了死亡的结局。
可悲的女子啊!假如与她们相爱是一种错误的话,那么同情她们总不会是不对的吧?对于那些从未见到阳光的盲人,从未表达过心灵之声的哑巴,从未聆听过天籁之声的聋子,人们总是报以同情。然而对这种心灵的黑暗,却在人们所谓的廉耻之心的掩饰下,变得不值得怜悯。这样的残疾使得本已被病魔缠身的女人变得发狂,让她们那颗本已满布伤痕的心无法体会到人性的善良:也无法听到来自天主的声音,至于对那些适合用来表达爱情和信仰的话语则更是被抛置门外。
玛丽永?德洛尔姆出自雨果,贝尔纳蕾特出自缪塞,费尔南德出自大仲马。烟花女子博得过诸多思想家和诗人的仁慈、怜悯之心。甚至伟人们会不惜用他们的爱情,他们的姓名给那些烟花女子矫正名誉。我想在看这本小说的读者中间,会有许多人看到中途就把它扔在一边,原因是以为我在为邪恶和淫荡辩解,甚至人们会因为这本书的作者的年龄而去怀疑该书的道德顾问,所以在这里我如此认真地强调这一点。我希望凡是会这样以为的人都能对自己的心灵做一番调试, 将这些担心忽略不计,从而可以义无返顾地读下去。
其实,我始终相信下面的道理:一个女子如果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那么在她面前只有两条路可通向善良,一是痛苦,一是爱情。这并不是两条易行的路,凡是踏足这两条路的女子,无不是双脚鲜血淋漓,双手上满布伤口,但在沿途的荆棘上,往往可以看见她们那些从前用来修饰丑恶道德的饰物,最终她们会一丝不挂地到达天主的面前,在这里,赤身裸体已不再是什么让人害羞的事了。
这些不畏艰险大胆跋涉的女子理所当然地应该得到与之邂逅的人同情与支持,而且这些人应该将自己曾帮助过这些女子的事告诉世人,其实他们这样做正是在给这样的女子指明方向。
我们当然不会幼稚到期望可以在人生道路的入口挂上两块牌子:一块上写“通往善良的道路”;另一块上写“通往邪恶之路”。当然也不能对那些已经来到入口处的人们说:“是选择的时候了!”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像基督那样,将那些在后一条路上迷失了方向的人带到前一条路上;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道路的开端不应设置得过于难行,过于令人不安。
诸位一定还记得圣经中那一段关于浪子回头的精彩寓言,它就是要告诉世人,不要太苛求别人,凡事都不斤斤计较,为人要宽厚仁慈,对那些在感情的道路上受到伤害的人,基督总是充满了仁爱之情,他专心一意地为他们包扎伤口,同时他会从伤口里取出可以起到疗伤作用的香膏。所以,一次他对马特莱娜说:“我之所以给你宽恕,是因为你的爱多。”高尚的信仰会因高尚的宽恕而被唤起。
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比基督还要严厉呢?这个世界也许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强大,才会将自己扮成一个如此严厉的角色,而世人们便成了它们执拗的追随者,至于那些遍体鳞伤的灵魂便如街边弃儿般地被遗放在角落里,难道这真是世人们应该做的吗?这些灵魂上的伤口每天都如病人流出污血的伤口一样将过去的罪恶慢慢释放出来。然而它们每天也都在渴望能有一双可以将自己包扎起来的手,渴望有一双可以抚平所有伤痕的手来拯救自己。
此时我真诚地劝告我的同代人,劝告那些认为伏尔泰先生的见解早已不实用的人,劝告那些和我一样清楚地感觉到人类在近十五年里是怎样令这个世界日新月异地发展的人。善与恶的问题对我们来说已经不再是什么难懂的问题了,因此新的信仰也随即产生,神圣的事物又再次成为我们顶礼膜拜的对象。假如说我们所处的世界还不完美,那么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那就是它在逐日地变得更加美好。一般来说聪明的人都懂得齐心协力的道理,他们会让自己的意志同其他人的意志在同一个原则上达到统一;而这个原则便是为人善良,真诚坦率,富有朝气。
其实恶只不过是一种虚无缥缈的存在,对于那些仗义执言的行为我们应该为之自豪,特别是要杜绝绝望情绪的产生。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女人,她们既不为人母、人女,也不为人妻,但这并不代表她们应该遭到世人的鄙视。对于自私的宽恕同对家庭的尊重一样不该有所减少。上天对于一百个从未有过任何过错的信徒和一个向他忏悔的罪人,也许会更加宠爱后者,那么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做上天的宠儿呢?至于为此我们所付出的代价,上天会加倍赐予我们的。人生之路上,总会有一些因为欲望太多而被断送的人,那么我们就给他们留一点宽容之心吧,可能最终拯救他们灵魂的是神圣的愿望,这就好比那些好心的老太太们在说服人们用她们的药时的说辞,即:就算治不好病,也不会有什么坏作用产生。
诚然,我谈的问题是一个再小不过的题目,若想从中得出什么重大的结论,未免有些不自量力。然而,我却是一个坚信从小事中也可发现真理的人。正如所有的成年人都是经过孩童时期发展而来的,再丰富的思想也都是从体积狭小的脑壳中产生,几公里土地的面积虽然广阔,但最终还是能被只不过是一个圆点的眸子收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