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巴士 www.wx84.cc,重生之大科学家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他们自然而然地充当传播者的角sè,将日语中的词汇带到汉语中来,其中就包括“科学”“技术”二词。
不过汉语作为至少存在四千年的悠久语言,自然有他过人之处。当现代汉语转型成功、翻译理论成熟、可以直接向欧美源头取法之后,汉语词汇迅速开始了自己的学习和进化。尤其在新中国闭关锁国的三十年(1949-1978)间,现代汉语词汇完成了对舶来词的一次消化。很多外来词因为包括政治在内的各种因素,被强制转化为民族语言。
改革开放之后,大陆新产生的汉语词汇更是走上了和日本、台湾乃至香港不同的道路,比如科技领域的信息(资讯)、打印(列印)、网络(网路)、上传(上载)……而片假名的大范围使用,也使得日语创造汉字词汇的能力急剧缩水,对汉语影响力日益萎缩,甚至有和汉语分道扬镳、背道而驰的趋势。
孙元起此时的想法,就是利用自己的影响力逐渐规范中、日语言中的汉字科技词汇“我在中国编译教材、出版学报,其中就有规范科学名词和科技术语的意图。现在我在日本,用中文演讲,既是一次尝试,也是一次示范。”
既然如此,田中馆和长冈只好回去想办法找称职的翻译了。
在演讲的当天,长冈先生又亲自到旅馆迎接孙元起。等马车到了东大本乡总校区mén口停下的时候,就看见滨尾新带着一班西装革履的中老年人在恭候。周围还有不少警察在戒备,想来是怕扔jī蛋的事情再次发生吧。
东京帝国大学是日本创办的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亚洲创办最早的大学之一。它的前身是明治时期创办的东京开成学校和东京医科学校。明治维新初期,日本政fǔ公布了《新学制令》,为向欧美学习打开mén户。在1877年,根据文部省指示,将两所学校合并,定名为东京大学。不久后,文部省兼管的东京法律学校也并入该校。
1886年,明治政fǔ为适应国家需要,培养具有国家主义思想的人,颁布了《帝国大学令》,东京大学改名为“帝国大学”。从这个霸气名字,就可以看出日本政fǔ对这所大学的重视和关爱。“帝国大学”作为东大的校名,整整使用了十一年时间(1886.3—1897.3)。直到京都大学改名为“京都帝国大学”,为了区别,才在“帝国大学”名称前面加上“东京”二字。
早在帝国大学时期,滨尾新就曾担任四年大学总长(1893.3—1897.3),现在是他第二次出任总长之职,所以对于东京大学的一草一木都了如指掌。互相寒暄之后,他便充当讲解人,带着孙元起向校园里走去。
刚进校mén不远,便看到一座朱红sè的雄伟建筑,巨大飞檐架在一道红墙上,下面便是通往校园伸出的大mén。滨尾新热情地介绍道“孙君,这座赤mén建于文政十年(1827),是加贺藩第十三代藩主前田齐泰迎娶第十一代将军德川家齐的nv儿溶姬时所建造,作为加贺藩在江户上屋敷的御守殿mén。在江户时代,藩王娶妻建赤mén是一种习俗,表示应纳新的家庭成员。这种赤mén一旦受灾损毁,便不能重建,所以保存到现在非常难得”
孙元点头,眼前这座赤mén倒是不陌生,在后世它已经成为东京大学的象征,好比清华大学中写着“清华园”三个字的二校mén一般。
在北京的时候,平日里往返京城和经世大学,会路过清华园,略略知道这座始建于康熙年间的皇家园林最初名叫畅chūn园,咸丰年间才把畅chūn园的东半部分改叫清华园。后世学子们景仰不已的牌楼,现在还没有建立。在历史上,它是始建于1909年。至于上面的“清华园”三个大字,则是晚清军机大臣那桐1911年题写的。
想到这里,孙元起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创建于1911年的清华大学,前身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眼下,各国的庚子赔款都被慈禧老nǎinǎi截留了,那清华学堂还建不建?如果不建,那作为导火索的自己,岂不是千古罪人?
此外,按照自己母校的校史记载,今年京5月京师大学堂的优级师范科会改名为京师优级师范学堂,校址迁往厂甸五城学堂。这也是我国高等师范学校独立设校的开始。不知道会不会因为自己的出现,而导致出现差池呢?
说说讲讲间,孙元起一行人来到了会堂。
会堂前面早已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警察和学生会的干部正对入场的学生进行检查,颇有些后世坐飞机时“安检”的味道。一着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啊
孙元起倒是有些不以为然搜身纵然严苛,如果真要有心,恐怕也是防不胜防。想扔,大家脚上不是还穿着鞋么?不知道今天自己能不能享受到美国总统小树丛童靴的待遇
结果日本警察非常给力,日本学生也非常规矩,整个演讲非常顺利,没有任何意外发生。
随后,孙元起便整顿行装,打道回府。亚瑟尔和孙元起一家三口同回北京,打算体验一回中国chūn节的热闹,至于托尼,不知是觉得自己惹祸给孙元起添了麻烦,还是在上海有家有室金屋藏娇,婉拒了孙元起的再三邀请,独自一人前往上海。
等轮船从东京港出海开始驶向中国,亚瑟尔才一本正经地找到孙元起,严肃地问道“扬克,你叫我到中国来,到底做些什么?”
他们自然而然地充当传播者的角sè,将日语中的词汇带到汉语中来,其中就包括“科学”“技术”二词。
不过汉语作为至少存在四千年的悠久语言,自然有他过人之处。当现代汉语转型成功、翻译理论成熟、可以直接向欧美源头取法之后,汉语词汇迅速开始了自己的学习和进化。尤其在新中国闭关锁国的三十年(1949-1978)间,现代汉语词汇完成了对舶来词的一次消化。很多外来词因为包括政治在内的各种因素,被强制转化为民族语言。
改革开放之后,大陆新产生的汉语词汇更是走上了和日本、台湾乃至香港不同的道路,比如科技领域的信息(资讯)、打印(列印)、网络(网路)、上传(上载)……而片假名的大范围使用,也使得日语创造汉字词汇的能力急剧缩水,对汉语影响力日益萎缩,甚至有和汉语分道扬镳、背道而驰的趋势。
孙元起此时的想法,就是利用自己的影响力逐渐规范中、日语言中的汉字科技词汇“我在中国编译教材、出版学报,其中就有规范科学名词和科技术语的意图。现在我在日本,用中文演讲,既是一次尝试,也是一次示范。”
既然如此,田中馆和长冈只好回去想办法找称职的翻译了。
在演讲的当天,长冈先生又亲自到旅馆迎接孙元起。等马车到了东大本乡总校区mén口停下的时候,就看见滨尾新带着一班西装革履的中老年人在恭候。周围还有不少警察在戒备,想来是怕扔jī蛋的事情再次发生吧。
东京帝国大学是日本创办的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亚洲创办最早的大学之一。它的前身是明治时期创办的东京开成学校和东京医科学校。明治维新初期,日本政fǔ公布了《新学制令》,为向欧美学习打开mén户。在1877年,根据文部省指示,将两所学校合并,定名为东京大学。不久后,文部省兼管的东京法律学校也并入该校。
1886年,明治政fǔ为适应国家需要,培养具有国家主义思想的人,颁布了《帝国大学令》,东京大学改名为“帝国大学”。从这个霸气名字,就可以看出日本政fǔ对这所大学的重视和关爱。“帝国大学”作为东大的校名,整整使用了十一年时间(1886.3—1897.3)。直到京都大学改名为“京都帝国大学”,为了区别,才在“帝国大学”名称前面加上“东京”二字。
早在帝国大学时期,滨尾新就曾担任四年大学总长(1893.3—1897.3),现在是他第二次出任总长之职,所以对于东京大学的一草一木都了如指掌。互相寒暄之后,他便充当讲解人,带着孙元起向校园里走去。
刚进校mén不远,便看到一座朱红sè的雄伟建筑,巨大飞檐架在一道红墙上,下面便是通往校园伸出的大mén。滨尾新热情地介绍道“孙君,这座赤mén建于文政十年(1827),是加贺藩第十三代藩主前田齐泰迎娶第十一代将军德川家齐的nv儿溶姬时所建造,作为加贺藩在江户上屋敷的御守殿mén。在江户时代,藩王娶妻建赤mén是一种习俗,表示应纳新的家庭成员。这种赤mén一旦受灾损毁,便不能重建,所以保存到现在非常难得”
孙元点头,眼前这座赤mén倒是不陌生,在后世它已经成为东京大学的象征,好比清华大学中写着“清华园”三个字的二校mén一般。
在北京的时候,平日里往返京城和经世大学,会路过清华园,略略知道这座始建于康熙年间的皇家园林最初名叫畅chūn园,咸丰年间才把畅chūn园的东半部分改叫清华园。后世学子们景仰不已的牌楼,现在还没有建立。在历史上,它是始建于1909年。至于上面的“清华园”三个大字,则是晚清军机大臣那桐1911年题写的。
想到这里,孙元起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创建于1911年的清华大学,前身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眼下,各国的庚子赔款都被慈禧老nǎinǎi截留了,那清华学堂还建不建?如果不建,那作为导火索的自己,岂不是千古罪人?
此外,按照自己母校的校史记载,今年京5月京师大学堂的优级师范科会改名为京师优级师范学堂,校址迁往厂甸五城学堂。这也是我国高等师范学校独立设校的开始。不知道会不会因为自己的出现,而导致出现差池呢?
说说讲讲间,孙元起一行人来到了会堂。
会堂前面早已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警察和学生会的干部正对入场的学生进行检查,颇有些后世坐飞机时“安检”的味道。一着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啊
孙元起倒是有些不以为然搜身纵然严苛,如果真要有心,恐怕也是防不胜防。想扔,大家脚上不是还穿着鞋么?不知道今天自己能不能享受到美国总统小树丛童靴的待遇
结果日本警察非常给力,日本学生也非常规矩,整个演讲非常顺利,没有任何意外发生。
随后,孙元起便整顿行装,打道回府。亚瑟尔和孙元起一家三口同回北京,打算体验一回中国chūn节的热闹,至于托尼,不知是觉得自己惹祸给孙元起添了麻烦,还是在上海有家有室金屋藏娇,婉拒了孙元起的再三邀请,独自一人前往上海。
等轮船从东京港出海开始驶向中国,亚瑟尔才一本正经地找到孙元起,严肃地问道“扬克,你叫我到中国来,到底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