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1/2)
文学巴士 www.wx84.cc,安吴商妇(晚清女首富周莹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西安秦风棉花行掌柜朱清云吃了一次亏,让周莹抢先收购了本应属于自己收购计划内的三万多担优等原棉,在面临违约受罚情况下,只得硬着头皮向周莹下话,用周莹的货填补了自己的空缺,虽然周莹把盈利的一半给了自己,但被周莹暗算引起的怨恨,却一直耿耿于怀。所以,当新一年的棉花上市前,他便发出命令,让大掌柜组织人手,准备深入棉花产地就地收购,并决定按上年收购价购进。只是他忽视了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变坐庄收购为到产地收购,首先应选择好收购点及租用仓房等事宜。他以为只要肯花银子,一切都会水到渠成。过度自信,使他忘却了周莹给他的教训。当他把收购人员派到泾阳、三原、高陵、周至、户县、临潼等关中主要产棉区设点时,才发现农村的现实与他想象的并不完全一样。收购人员对各地棉区布局的不了解,造成了收购点设置的不合理性,当发现后重新调整时,朱清云又犯了一个错误,将收购点相对集中到了县城周围。一方面是多数棉农由于缺乏运输工具,而影响了他的收购进度;另一方面,往年习惯把棉花送进西安城的大户,见他设点收购后放松了对质量的检验,就把低等级的原棉掺进高等级的原棉里,专找人手少,经验不足的收购点交货。当按计划完成收购量进入皮棉加工时,才发现原棉质量存在严重问题,混合棉与等级棉每担的差价,不仅使他多支出银两,而且使他减少了利润收入。朱清云骂起了娘,把怒火烧向手下的伙计们。对人的惩罚往往会收到可怕的恶果,伙计们挨了罚,受了罪,怨恨情绪萌生,责任心变了,做事不认真了,事故跟着也来了。
朱清云这才发现:周莹比自己强的地方恰恰是在管理环节和计划制订的严谨细致上。同在一个县收购棉花,周莹的收购点,无一不设在产棉区的中心,收购点与周边村庄基本保持在十里范围内,棉农不仅当天可以往返,而且发现问题能及时解决。缺乏运输能力的棉农只要搭个腔,周莹的每个收购点得知消息,便会派出车辆无代价为棉农运货进仓。棉农们进了周莹的收购点,不用动手,伙计们便上前卸货、验等、过磅、开票、付银,就连人喝的茶,饮牛喂马的水和草料,也无须棉农开口,便有人代替张罗了。而秦风棉花行的收购点,大多设在了县城四周,忙闲不均不说,点与点间缺乏通气,伙计们只管验级过秤,其余的事一概不闻不问,棉农们自然不愿看人脸色,双方往往为些小事发生争执甚至摩擦,最终导致棉农在等级检验后又动手脚的现象发生。而负责堆垛的全是当地农民,看见了装看不见,吃了亏的秦风棉花行,到底亏吃在哪里,临了也没能弄清楚。秦风棉花行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总共才收购进优等棉四万五千七百担,二等棉五万四千三百担,混合棉三万三千一百担。经过脱籽后,优等皮棉仅有二万九千二百担,二等皮棉不足四万担,其余多数变成了混合棉。最令朱清云不解的是:竟还出现了一千一百担等外皮棉,丰收年却没能完成计划收购量。
周莹对自己伙计们的出色表现自然是喜在眉梢,乐在心里。收购计划完成时,她在泾阳、三原、高陵、咸阳、乾州、兴平、临潼等周边产棉区总计收购到十万一千四百五十担原棉,其中优等棉三万五千担,混合棉七万九千五百担。因为乾州棉花行掌柜李德福建议她以收购混合棉为主,混合棉加工后,甘肃、青海、宁夏、四川地区买主喜欢接受,不愁卖不出去。优等皮棉则直接销给山西晋商,晋商加工后转销往蒙古,能卖到好价钱。周莹拍了板,混合棉经过加工全进了乾州李德福的仓房,优质棉则进了泾阳粮棉货栈的仓房。周莹由每年进出三千来担棉花到一年购进十一万多担棉花,从小打小闹到成为关中地区棉花买卖大户仅用了七年时间,这对一个女人来说,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成就。
周胡氏在三原县周莹公馆住了半个月后,管家鱼二宝进了县城,将调查的孟店村受灾情况讲给她听,并把救济对象名单和建议资助银两数的单子呈上,说:“老夫人看是否可行?”
周胡氏看完单子放在炕上说:“你没漏掉应救助的人家吧?”鱼二宝回答:“老夫人放一百个心,我是挨家挨户走了问了看了才记下拿进县城里来的。”
“村里人是愿统一修理被损房屋呢,还是愿意自己动手修?你问过他们吗?”周胡氏问。
鱼二宝说:“七嘴八舌的多,我看老夫人干脆把银子发给他们,让他们自己动手修还能节省点工钱。”
周胡氏点头说:“这样倒也省事,就按你的意见办吧。”
鱼二宝问:“咱们的房院咋样修,老夫人想好了吗?”
... -->>
西安秦风棉花行掌柜朱清云吃了一次亏,让周莹抢先收购了本应属于自己收购计划内的三万多担优等原棉,在面临违约受罚情况下,只得硬着头皮向周莹下话,用周莹的货填补了自己的空缺,虽然周莹把盈利的一半给了自己,但被周莹暗算引起的怨恨,却一直耿耿于怀。所以,当新一年的棉花上市前,他便发出命令,让大掌柜组织人手,准备深入棉花产地就地收购,并决定按上年收购价购进。只是他忽视了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变坐庄收购为到产地收购,首先应选择好收购点及租用仓房等事宜。他以为只要肯花银子,一切都会水到渠成。过度自信,使他忘却了周莹给他的教训。当他把收购人员派到泾阳、三原、高陵、周至、户县、临潼等关中主要产棉区设点时,才发现农村的现实与他想象的并不完全一样。收购人员对各地棉区布局的不了解,造成了收购点设置的不合理性,当发现后重新调整时,朱清云又犯了一个错误,将收购点相对集中到了县城周围。一方面是多数棉农由于缺乏运输工具,而影响了他的收购进度;另一方面,往年习惯把棉花送进西安城的大户,见他设点收购后放松了对质量的检验,就把低等级的原棉掺进高等级的原棉里,专找人手少,经验不足的收购点交货。当按计划完成收购量进入皮棉加工时,才发现原棉质量存在严重问题,混合棉与等级棉每担的差价,不仅使他多支出银两,而且使他减少了利润收入。朱清云骂起了娘,把怒火烧向手下的伙计们。对人的惩罚往往会收到可怕的恶果,伙计们挨了罚,受了罪,怨恨情绪萌生,责任心变了,做事不认真了,事故跟着也来了。
朱清云这才发现:周莹比自己强的地方恰恰是在管理环节和计划制订的严谨细致上。同在一个县收购棉花,周莹的收购点,无一不设在产棉区的中心,收购点与周边村庄基本保持在十里范围内,棉农不仅当天可以往返,而且发现问题能及时解决。缺乏运输能力的棉农只要搭个腔,周莹的每个收购点得知消息,便会派出车辆无代价为棉农运货进仓。棉农们进了周莹的收购点,不用动手,伙计们便上前卸货、验等、过磅、开票、付银,就连人喝的茶,饮牛喂马的水和草料,也无须棉农开口,便有人代替张罗了。而秦风棉花行的收购点,大多设在了县城四周,忙闲不均不说,点与点间缺乏通气,伙计们只管验级过秤,其余的事一概不闻不问,棉农们自然不愿看人脸色,双方往往为些小事发生争执甚至摩擦,最终导致棉农在等级检验后又动手脚的现象发生。而负责堆垛的全是当地农民,看见了装看不见,吃了亏的秦风棉花行,到底亏吃在哪里,临了也没能弄清楚。秦风棉花行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总共才收购进优等棉四万五千七百担,二等棉五万四千三百担,混合棉三万三千一百担。经过脱籽后,优等皮棉仅有二万九千二百担,二等皮棉不足四万担,其余多数变成了混合棉。最令朱清云不解的是:竟还出现了一千一百担等外皮棉,丰收年却没能完成计划收购量。
周莹对自己伙计们的出色表现自然是喜在眉梢,乐在心里。收购计划完成时,她在泾阳、三原、高陵、咸阳、乾州、兴平、临潼等周边产棉区总计收购到十万一千四百五十担原棉,其中优等棉三万五千担,混合棉七万九千五百担。因为乾州棉花行掌柜李德福建议她以收购混合棉为主,混合棉加工后,甘肃、青海、宁夏、四川地区买主喜欢接受,不愁卖不出去。优等皮棉则直接销给山西晋商,晋商加工后转销往蒙古,能卖到好价钱。周莹拍了板,混合棉经过加工全进了乾州李德福的仓房,优质棉则进了泾阳粮棉货栈的仓房。周莹由每年进出三千来担棉花到一年购进十一万多担棉花,从小打小闹到成为关中地区棉花买卖大户仅用了七年时间,这对一个女人来说,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成就。
周胡氏在三原县周莹公馆住了半个月后,管家鱼二宝进了县城,将调查的孟店村受灾情况讲给她听,并把救济对象名单和建议资助银两数的单子呈上,说:“老夫人看是否可行?”
周胡氏看完单子放在炕上说:“你没漏掉应救助的人家吧?”鱼二宝回答:“老夫人放一百个心,我是挨家挨户走了问了看了才记下拿进县城里来的。”
“村里人是愿统一修理被损房屋呢,还是愿意自己动手修?你问过他们吗?”周胡氏问。
鱼二宝说:“七嘴八舌的多,我看老夫人干脆把银子发给他们,让他们自己动手修还能节省点工钱。”
周胡氏点头说:“这样倒也省事,就按你的意见办吧。”
鱼二宝问:“咱们的房院咋样修,老夫人想好了吗?”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