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巴士 www.wx84.cc,明末之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李啸应该如何建立与维护,甚至推广这个信心呢?
当然,李啸并不是经济学家,很难用学过的经济学观点,来将这个在现代社会中,依然是众说纷纭的重要金融话题讲清楚。但是,李啸还是知道一点,最基础最朴素的根本经济原则。
那就是,只要民众手上的货币,不管是金币银币铜币或者纸币,只要能够买得到东西,以及买得到足够的东西,那么民众对手上的货币就仍然能够拥有信心。
不过这是对于货币最终使用者,或者说买方来说的。如果换个角度,对货币有信心,卖方自然就会卖,买方也就买的到。若是没信心,卖方就不会卖,买方就买不到了。也就是说如果从卖方的角度来看,必须要先对货币有信心,他才会愿意收入货币卖出货物。
这有点落入循环论证的圈子里去。但仔细想想,就可以找到真正的根源。
其实,答案很明显,那就是,在货币竞争中,持有货物的卖方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因为货物才是人们真正需要的东西。粮食可以充饥,而金子却不能吃。有粮无金的人绝不会饿死,有金无粮者,必须能买到粮才不会饿死,买不到照样抱着金子饿死。
所以归根结底,一个经济系统得以维持的根源,在于卖方,或者说,在于生产者。
而在李啸治下,这个相对独立的经济体系中,李啸自已,就是最大的卖方与生产者。
现在的李啸手上,控制着大量的工厂、矿藏和田产,并且还有经由从农民手上收集到大量粮食,可谓钱粮丰厚,傲视国中。并且,在李啸手上,还控制着由其一手主导的政治体系,以及忠诚效命于他的精锐军队。因此,无论是对于国内还是国外,李啸都是占有绝对优势的卖方,可以轻易操控物价,控制整个金融秩序。
而这个经济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在不断地增加之中。由于李啸生产技术与手段,远超明朝国内的同类工坊,让他的产品,同时有价格、质量与产量三个方面的优势。而随着各类产品生产线与产品线逐渐成熟以至更新换代,李啸在某些区域,甚至渐渐形成了垄断优势。
综上所述,此时的李啸,无论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是巨无霸一般的存在,是一个能够决定市场产品价值与价格的巨人。因此,能够主导市场的他,自然也就成为能够在金融领域中,定义货币价值的人。
而正是基于以上考虑,李啸才直接在货币价值上,定义出比实际含银量更高的兑换价值。而以他的雄厚库存储备,以及他那强大的武力当作保障,让其治下的百姓,在今后的年岁里,习惯于使用各类货币,让他们习惯于靠政府信用而非金属本身重量,来作为交易筹码,便是最自然不过之事。
如果李啸的基业能一直巩固,那么,他的信用度会不断增强,而相应的,真正用于铸造货币的金银用量,只会更少。随着时代的发展,最终在未来岁月中,纸币会彻底取代贵金属,真正成为货币市场的主角。
当然,这一天的到来,不可能一促而就,而一个循序见进的过程,耗时将会极长。也许,可等到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才能最终完成纸币对金属货币的代替。故现在的李啸,当务之急,还是要先把这金元、银元、铜元三类货币,大规模推广下去。
因此,之所以李啸人为改变金银比价差异,那是因为,如果维持原本的1:10官方比价的话,那么由于李啸如今的海贸规模,将继续有大量西方白银流入,在其治下的货币还没有完全脱离金属价格的时候,只会不断加速通货膨胀的速度。
而现在李啸将金币与黄金价格人为地定在1:16,目的就在刺激外国商人们,多用黄金代替白银,减缓白银流入速度,却加速让黄金向明朝流入,从而平衡黄金与白银的流入速度。因为黄金数量远比白银少,在货币结构尚未稳定时,理论上会更有信用。
现在李啸设计的新币中,因为其中的1银元=100铜元,并不是完整的十进制,故李啸经过仔细考虑后,又在其间又加设了一个值10个铜元的大铜元(重30克,含铜90%),金元以上则加上了一个值10两银子的大金元(37.5克,即一两,含金99%),主要用于外贸结算。这是考虑金属材料价格的关系,同时也代表这套币值没有完全脱离贵金属本位。
而这些钱币采用的金属比例与模子都经过设计,正面背面都有复杂花纹、年份与币值数字,钱币的边缘也压制了防伪锯齿。此外这些钱币,都是由李啸的铸币局,使用水力冲压机,用标准作业的方式进行冲制,而非传统的模铸制钱方式,因此,铸造出来的钱币,花纹字样异常清晰,而且让不法之徒极难仿造。
实际上,李啸设定的金属配比,也是这套钱币设计的原理之关键所在。
因为,如果铜钱含铜高于币面价值,那么极可能就会出现,有不法之徒与奸商豪贾,融化铜钱来私铸铜器的情况。这种情况,在清朝雍正初年,就大规模出现过,幸得雍正大力整治,及时改变铜铅配比,才使得整个国家没有因为这一点,而出现铜钱大面积紧缺的状况。
而设计了一套防伪机制,相比起来,造假币的门坎可比融化铜币高的多了。有道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因此李啸自是毫无犹豫地选择了,让铜币的实际价值略低于其币面价值的做法。
接下来,在银行正式发行这套新货币后,这套货币体系,能不能得到长期维持,就得看李啸的政府信用度了。
而李啸治下的各类官府机构,其信用度是非常好的,这样的币制又确实很方便,交易之时,也不再需要担心金银分割、成色与秤重的问题,因此李啸相信,这些新式货币,一定能很快就被他治下的百姓所接受。
李啸决定,让这类新式货币,先在台湾,济州,登州,萨摩,虾夷,库页等自家属地,先行流通试用。如果试用效果好,再逐渐向明朝国个渗透使用。
崇祯十二年五月初,经过周密筹备,中华银行总行,在台湾高雄府正式成立。与时同时,各个州县之中,也同时成立了中华银行分行。李啸正式下令,从今之后,其治下各州府县城,全部开始推行全新的货币体制,将原有的金银铜钱,逐渐兑换替代。
一个模仿近代模式的全新金融体系,正式诞生了。
李啸应该如何建立与维护,甚至推广这个信心呢?
当然,李啸并不是经济学家,很难用学过的经济学观点,来将这个在现代社会中,依然是众说纷纭的重要金融话题讲清楚。但是,李啸还是知道一点,最基础最朴素的根本经济原则。
那就是,只要民众手上的货币,不管是金币银币铜币或者纸币,只要能够买得到东西,以及买得到足够的东西,那么民众对手上的货币就仍然能够拥有信心。
不过这是对于货币最终使用者,或者说买方来说的。如果换个角度,对货币有信心,卖方自然就会卖,买方也就买的到。若是没信心,卖方就不会卖,买方就买不到了。也就是说如果从卖方的角度来看,必须要先对货币有信心,他才会愿意收入货币卖出货物。
这有点落入循环论证的圈子里去。但仔细想想,就可以找到真正的根源。
其实,答案很明显,那就是,在货币竞争中,持有货物的卖方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因为货物才是人们真正需要的东西。粮食可以充饥,而金子却不能吃。有粮无金的人绝不会饿死,有金无粮者,必须能买到粮才不会饿死,买不到照样抱着金子饿死。
所以归根结底,一个经济系统得以维持的根源,在于卖方,或者说,在于生产者。
而在李啸治下,这个相对独立的经济体系中,李啸自已,就是最大的卖方与生产者。
现在的李啸手上,控制着大量的工厂、矿藏和田产,并且还有经由从农民手上收集到大量粮食,可谓钱粮丰厚,傲视国中。并且,在李啸手上,还控制着由其一手主导的政治体系,以及忠诚效命于他的精锐军队。因此,无论是对于国内还是国外,李啸都是占有绝对优势的卖方,可以轻易操控物价,控制整个金融秩序。
而这个经济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在不断地增加之中。由于李啸生产技术与手段,远超明朝国内的同类工坊,让他的产品,同时有价格、质量与产量三个方面的优势。而随着各类产品生产线与产品线逐渐成熟以至更新换代,李啸在某些区域,甚至渐渐形成了垄断优势。
综上所述,此时的李啸,无论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是巨无霸一般的存在,是一个能够决定市场产品价值与价格的巨人。因此,能够主导市场的他,自然也就成为能够在金融领域中,定义货币价值的人。
而正是基于以上考虑,李啸才直接在货币价值上,定义出比实际含银量更高的兑换价值。而以他的雄厚库存储备,以及他那强大的武力当作保障,让其治下的百姓,在今后的年岁里,习惯于使用各类货币,让他们习惯于靠政府信用而非金属本身重量,来作为交易筹码,便是最自然不过之事。
如果李啸的基业能一直巩固,那么,他的信用度会不断增强,而相应的,真正用于铸造货币的金银用量,只会更少。随着时代的发展,最终在未来岁月中,纸币会彻底取代贵金属,真正成为货币市场的主角。
当然,这一天的到来,不可能一促而就,而一个循序见进的过程,耗时将会极长。也许,可等到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才能最终完成纸币对金属货币的代替。故现在的李啸,当务之急,还是要先把这金元、银元、铜元三类货币,大规模推广下去。
因此,之所以李啸人为改变金银比价差异,那是因为,如果维持原本的1:10官方比价的话,那么由于李啸如今的海贸规模,将继续有大量西方白银流入,在其治下的货币还没有完全脱离金属价格的时候,只会不断加速通货膨胀的速度。
而现在李啸将金币与黄金价格人为地定在1:16,目的就在刺激外国商人们,多用黄金代替白银,减缓白银流入速度,却加速让黄金向明朝流入,从而平衡黄金与白银的流入速度。因为黄金数量远比白银少,在货币结构尚未稳定时,理论上会更有信用。
现在李啸设计的新币中,因为其中的1银元=100铜元,并不是完整的十进制,故李啸经过仔细考虑后,又在其间又加设了一个值10个铜元的大铜元(重30克,含铜90%),金元以上则加上了一个值10两银子的大金元(37.5克,即一两,含金99%),主要用于外贸结算。这是考虑金属材料价格的关系,同时也代表这套币值没有完全脱离贵金属本位。
而这些钱币采用的金属比例与模子都经过设计,正面背面都有复杂花纹、年份与币值数字,钱币的边缘也压制了防伪锯齿。此外这些钱币,都是由李啸的铸币局,使用水力冲压机,用标准作业的方式进行冲制,而非传统的模铸制钱方式,因此,铸造出来的钱币,花纹字样异常清晰,而且让不法之徒极难仿造。
实际上,李啸设定的金属配比,也是这套钱币设计的原理之关键所在。
因为,如果铜钱含铜高于币面价值,那么极可能就会出现,有不法之徒与奸商豪贾,融化铜钱来私铸铜器的情况。这种情况,在清朝雍正初年,就大规模出现过,幸得雍正大力整治,及时改变铜铅配比,才使得整个国家没有因为这一点,而出现铜钱大面积紧缺的状况。
而设计了一套防伪机制,相比起来,造假币的门坎可比融化铜币高的多了。有道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因此李啸自是毫无犹豫地选择了,让铜币的实际价值略低于其币面价值的做法。
接下来,在银行正式发行这套新货币后,这套货币体系,能不能得到长期维持,就得看李啸的政府信用度了。
而李啸治下的各类官府机构,其信用度是非常好的,这样的币制又确实很方便,交易之时,也不再需要担心金银分割、成色与秤重的问题,因此李啸相信,这些新式货币,一定能很快就被他治下的百姓所接受。
李啸决定,让这类新式货币,先在台湾,济州,登州,萨摩,虾夷,库页等自家属地,先行流通试用。如果试用效果好,再逐渐向明朝国个渗透使用。
崇祯十二年五月初,经过周密筹备,中华银行总行,在台湾高雄府正式成立。与时同时,各个州县之中,也同时成立了中华银行分行。李啸正式下令,从今之后,其治下各州府县城,全部开始推行全新的货币体制,将原有的金银铜钱,逐渐兑换替代。
一个模仿近代模式的全新金融体系,正式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