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巴士 www.wx84.cc,明末之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淮安府城南门外一战,唐军尽灭黄得功部援兵三万余人,收得降兵两万余人,斩敌将田雄,黄得功仅率一千五百余人逃出生天。得此大胜,唐军气势如虹,一片欢欣。
唐军第七镇镇长曹变蛟,脸上的喜悦之情,简直无法用言语来表达。他立刻下令,将在战场上投降的二万余名敌兵,全部收容关押于淮安府城中。
这些降兵,当然不可能让他们天天在淮安府城中闲置无事,曹变蛟决定,把他们全部打散,编入刘泽涵部降兵之中,从而扩充南下作战的总兵力。
然后,在全军就地复休整三日后,便立即统兵南下,直扑扬州。
唐军本部兵马约近四万人,加上刘泽涵部的降兵,以及刚刚收俘的两万余黄得功部降兵,可组成十余万的庞大兵力,这般雄厚兵力,当可所向披靡。
收完降兵,打扫完战场,曹变蛟立即向李啸飞鸽传书,把近日来的一系列战况战果,向其详细禀报,
李啸在济南收到禀报,见到两镇兵马南下作战,皆是一片顺利,不禁十分喜悦。
现在唐军派出的第六镇与第七镇兵马,已然攻下徐州府、淮安府、凤阳府,彻底消灭吸收了刘良佐部,将整个南直隶占了将近一半,还收获了十多万的降兵,这般大胜,如何能不人为之心喜。
那么接下来,唐军第六镇,要直攻左良玉部兵马驻守的庐州府。而唐军第七镇,则是要全力攻打扬州城。两镇兵马皆是进展神速,也许,很快就要都打到长江边上了。
李啸站起身来,缓步来到了墙上高挂的南直隶地形图上,他的双眼在地图上逡巡一番,最终牢牢地落在扬州城的标志上。
几乎就在此时,他的脑海中,迅速地泛起了扬州城的前世记忆,想起了那可怕而黑暗的扬州十日,想起了鞑子对整个江南地区血腥而残酷的占领。
八旗马蹄映月冷,踏遍江南儿女血。
多么让人心痛不已,多么让人不堪回首的回忆。
李啸轻吟这令人痛心至极的诗句,他的内心,却是在不停地想着,现在的扬州城,到底要如何攻取,方为合适。
难道说,一定要如攻取淮安府城一般,用重炮轰城,强行夺取,方为合适吗?
李啸可以想到,现在的黄得功,虽然被唐军歼灭了三万精锐,但为了保住其根本,他一定会下令,放弃滁州,全军尽守扬州城,以壮士断腕的态势,与唐军周旋应对到底。
因为黄得功知道,在他的地盘上,最为重要最为富饶的地方,便是扬州了。只要保得扬州还在,他就还有翻身的机会,还有收复失地的可能。
黄得功如果集中全部兵力于扬州,那他尚有兵力四万余人,完全可以一战。而那扬州城,乃是历年花费极多银子营建之坚城,城池高大坚固,粮秣军械储备丰足,各类防御措施十分完善,如果由名将黄得功亲自指挥,全军死守现在的扬州城,那么,自已想要拿下这扬州城,只怕真不是轻而易举之事。
如果自已真要强硬进攻的话,一则时间会拖延极久,二则可能会导致重大兵员损失,三则对这座历史名城,无论是城池还是百姓,皆会造成极大损害。
这样的话,自已与前世那些穷凶极恶攻占扬州,然后大肆屠城三日的清虏,又有什么区别呢。
对待异族,可以不择手段,但对待同族的本国百姓,李啸着实不忍心痛下杀手,着实不愿意对他们刀剑相向。
想来在前世中,扬州城内,六十万军民百姓,被鞑虏与汉奸军队杀了个一干二净,全城尸山血海,尸骨成山,那是何等可怕恐怖的史实。
如果现在自已的军队,也要如鞑虏这般作为,那李啸绝不能接受。
况且,如果战事迁延,那江南的弘光伪朝,一定会从其下属地盘,大批调集援兵前来增援扬州,这样一来,唐军有被内外夹攻之忧,这扬州城能否顺利攻下,还真是大有疑问呢。
那么,可否还有其他办法,能尽可能减少损失,拿下这坚固高大的扬州城么?
李啸在地图前,默然静思。
这时的他,忽然想起一个看上去颇为可行的计策。
那就是,能不能对扬州城采取围而不攻的态势,然后派人去劝降黄得功呢?
那广昌伯刘良佐贪图财富与权势,一味顽抗自寻死路,黄得功这样的明末名将,却明显不是象刘良佐这般贪财爱势的小人。
李啸认为,象黄得功这样以家国为重,曾与鞑子拼死血战的人,如果晓以大义,又保全其根本,未必没有可以劝降的可能。
况且,如果真能说动黄得功这样的明末名将,最终来投效自已,那么,自已非但可凭添一员虎将,还可以让黄得功为主将,组建唐军第九镇兵马。更能对已然岌岌可危的弘光伪朝来说,给他们来一个难以形容的沉重打击。
毕竟,相比其他三镇来说,战力最为出色,朝廷为倚重的黄得功都向李啸投降效力的话,那整个弘光伪朝,基本已是根基动摇,再难久持了。
可以想见,如果黄得功一投降自已,那左良玉与郑芝龙二人,必定会对弘光伪朝更加阳奉阴违视若无睹,弘光伪朝对其治下的统治力,更是会遭到根本性的动摇。
当然,如果只是派曹变蛟这样不善言辞的主将前去劝降,李啸对能否成功劝降黄得功,并没有太大把握。
所以,如果想要顺利劝降黄得功,只能由自已这个大明唐王,这个太子太师,这个天下兵马大元帅,亲自前去,去往扬州城外劝降吧。
李啸在房间中来回踱步良久,最终决定,要亲自前去扬州城,劝降黄得功。
这样的机会,一定要由自已来牢牢把握。
当然,他的目的,不单单仅是劝降黄得功。毕竟如果扬州城拿下了,那唐军接下来,必将立刻渡南下,直... -->>
淮安府城南门外一战,唐军尽灭黄得功部援兵三万余人,收得降兵两万余人,斩敌将田雄,黄得功仅率一千五百余人逃出生天。得此大胜,唐军气势如虹,一片欢欣。
唐军第七镇镇长曹变蛟,脸上的喜悦之情,简直无法用言语来表达。他立刻下令,将在战场上投降的二万余名敌兵,全部收容关押于淮安府城中。
这些降兵,当然不可能让他们天天在淮安府城中闲置无事,曹变蛟决定,把他们全部打散,编入刘泽涵部降兵之中,从而扩充南下作战的总兵力。
然后,在全军就地复休整三日后,便立即统兵南下,直扑扬州。
唐军本部兵马约近四万人,加上刘泽涵部的降兵,以及刚刚收俘的两万余黄得功部降兵,可组成十余万的庞大兵力,这般雄厚兵力,当可所向披靡。
收完降兵,打扫完战场,曹变蛟立即向李啸飞鸽传书,把近日来的一系列战况战果,向其详细禀报,
李啸在济南收到禀报,见到两镇兵马南下作战,皆是一片顺利,不禁十分喜悦。
现在唐军派出的第六镇与第七镇兵马,已然攻下徐州府、淮安府、凤阳府,彻底消灭吸收了刘良佐部,将整个南直隶占了将近一半,还收获了十多万的降兵,这般大胜,如何能不人为之心喜。
那么接下来,唐军第六镇,要直攻左良玉部兵马驻守的庐州府。而唐军第七镇,则是要全力攻打扬州城。两镇兵马皆是进展神速,也许,很快就要都打到长江边上了。
李啸站起身来,缓步来到了墙上高挂的南直隶地形图上,他的双眼在地图上逡巡一番,最终牢牢地落在扬州城的标志上。
几乎就在此时,他的脑海中,迅速地泛起了扬州城的前世记忆,想起了那可怕而黑暗的扬州十日,想起了鞑子对整个江南地区血腥而残酷的占领。
八旗马蹄映月冷,踏遍江南儿女血。
多么让人心痛不已,多么让人不堪回首的回忆。
李啸轻吟这令人痛心至极的诗句,他的内心,却是在不停地想着,现在的扬州城,到底要如何攻取,方为合适。
难道说,一定要如攻取淮安府城一般,用重炮轰城,强行夺取,方为合适吗?
李啸可以想到,现在的黄得功,虽然被唐军歼灭了三万精锐,但为了保住其根本,他一定会下令,放弃滁州,全军尽守扬州城,以壮士断腕的态势,与唐军周旋应对到底。
因为黄得功知道,在他的地盘上,最为重要最为富饶的地方,便是扬州了。只要保得扬州还在,他就还有翻身的机会,还有收复失地的可能。
黄得功如果集中全部兵力于扬州,那他尚有兵力四万余人,完全可以一战。而那扬州城,乃是历年花费极多银子营建之坚城,城池高大坚固,粮秣军械储备丰足,各类防御措施十分完善,如果由名将黄得功亲自指挥,全军死守现在的扬州城,那么,自已想要拿下这扬州城,只怕真不是轻而易举之事。
如果自已真要强硬进攻的话,一则时间会拖延极久,二则可能会导致重大兵员损失,三则对这座历史名城,无论是城池还是百姓,皆会造成极大损害。
这样的话,自已与前世那些穷凶极恶攻占扬州,然后大肆屠城三日的清虏,又有什么区别呢。
对待异族,可以不择手段,但对待同族的本国百姓,李啸着实不忍心痛下杀手,着实不愿意对他们刀剑相向。
想来在前世中,扬州城内,六十万军民百姓,被鞑虏与汉奸军队杀了个一干二净,全城尸山血海,尸骨成山,那是何等可怕恐怖的史实。
如果现在自已的军队,也要如鞑虏这般作为,那李啸绝不能接受。
况且,如果战事迁延,那江南的弘光伪朝,一定会从其下属地盘,大批调集援兵前来增援扬州,这样一来,唐军有被内外夹攻之忧,这扬州城能否顺利攻下,还真是大有疑问呢。
那么,可否还有其他办法,能尽可能减少损失,拿下这坚固高大的扬州城么?
李啸在地图前,默然静思。
这时的他,忽然想起一个看上去颇为可行的计策。
那就是,能不能对扬州城采取围而不攻的态势,然后派人去劝降黄得功呢?
那广昌伯刘良佐贪图财富与权势,一味顽抗自寻死路,黄得功这样的明末名将,却明显不是象刘良佐这般贪财爱势的小人。
李啸认为,象黄得功这样以家国为重,曾与鞑子拼死血战的人,如果晓以大义,又保全其根本,未必没有可以劝降的可能。
况且,如果真能说动黄得功这样的明末名将,最终来投效自已,那么,自已非但可凭添一员虎将,还可以让黄得功为主将,组建唐军第九镇兵马。更能对已然岌岌可危的弘光伪朝来说,给他们来一个难以形容的沉重打击。
毕竟,相比其他三镇来说,战力最为出色,朝廷为倚重的黄得功都向李啸投降效力的话,那整个弘光伪朝,基本已是根基动摇,再难久持了。
可以想见,如果黄得功一投降自已,那左良玉与郑芝龙二人,必定会对弘光伪朝更加阳奉阴违视若无睹,弘光伪朝对其治下的统治力,更是会遭到根本性的动摇。
当然,如果只是派曹变蛟这样不善言辞的主将前去劝降,李啸对能否成功劝降黄得功,并没有太大把握。
所以,如果想要顺利劝降黄得功,只能由自已这个大明唐王,这个太子太师,这个天下兵马大元帅,亲自前去,去往扬州城外劝降吧。
李啸在房间中来回踱步良久,最终决定,要亲自前去扬州城,劝降黄得功。
这样的机会,一定要由自已来牢牢把握。
当然,他的目的,不单单仅是劝降黄得功。毕竟如果扬州城拿下了,那唐军接下来,必将立刻渡南下,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