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巴士 www.wx84.cc,大宋好官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种风头越演越烈才好,算是免费给张正书的超市做广告了。
“让老刘来跟你们说说,到底怎么用这些水泥吧!”
张正书虽然知道用沙子混合水泥,再倒入水,就是水泥了,可真正要做工的,却是那些工匠。
只见老刘工匠也不含糊,先是指导那些工匠用筛子把细沙都筛出来,放在一旁备用。然后再用沙子、石子、水泥按比例混在一起,浇水之后,就成了混凝土了。老刘工匠在一边做着,还一边解说。
张正书看了一会,也乏味了,这种事还是交给专业人士去做吧,他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比如,去联系烧制瓷器的作坊,订做一批瓷砖。
没办法,因为没有样品,只能靠时间去试。而且最近是瓷器作坊都离汴梁城不近,派人去订货也要时间。除了瓷砖以外,还要有地砖。地砖自然不像是皇宫里那样,用的是金砖。要是用金砖的话,估摸张正书明天就可以进监狱了。在等级森严的宋朝,君臣百姓之间的界限是很清楚的,不仅衣裳穿着有限制,就连用度、房屋制式上都有限制。但宋朝也还算好的了,起码没有硬性规定房子的样式,也不会阻止别的建筑比皇宫还要高。要是换成了明清两朝,你看看有哪一家平头百姓敢把房子建得比皇宫还高?反了你了。
至于宋朝之前,是人们没有那个实力把房子建得比皇宫还高,比如唐朝都城长安,夯土的土层都要高达十多米了,普通百姓怎么比得上?
只有宋朝是个例外,因为北宋的皇宫是历朝历代里,最为寒酸的皇宫,前身仅仅是唐代宣武军节度使署,五代十国的后梁把汴京作为都城时改为建昌宫,到了后晋又改为大宁宫。到了宋朝,太祖赵匡胤才扩建了皇城,但碍于周围太多百姓,也没扩大多少。
北宋的皇宫小到什么程度呢?连该在皇宫办公的机构都装不下,甚至还要搬到宫外去办公。
可以说,宋朝算是最宽松的时代了,比起唐、明、清来说,要好不少。最起码建个高楼,不用担心违反了什么制度而锒铛入狱。
看看汴梁城第一高楼——樊楼,不就是在皇城旁边,比皇宫还高么?樊楼虽然只是三层楼高,但是宋朝的三层,是指底层之上的层数,即建二层砖石台基,在上层台基上立永定柱做平坐,平坐以上再建楼,按照后世的标准应该是四层了。这样的高楼,用高出云表、摩天碍日之类的词语来形容,是很符合大宋子民的第一感觉的。
虽然皇帝下旨不准闲人登上樊楼的西楼,怕窥视皇宫机密。但这也反映了一点,宋朝对百姓管理的宽松。最显著的一点是,宋朝为了鼓励商业,连“路引”都废了。要知道,汉晋唐元明清,都是有“路引”的。商民出门远行、投宿,必须持有官方开具的“文引”,类似于介绍信,才准许放行、住店。宋朝没有这个东西,只要你想走,就能走,游遍万里河川也是你的自由。
只是现在张正书被限制住了自由。
这种风头越演越烈才好,算是免费给张正书的超市做广告了。
“让老刘来跟你们说说,到底怎么用这些水泥吧!”
张正书虽然知道用沙子混合水泥,再倒入水,就是水泥了,可真正要做工的,却是那些工匠。
只见老刘工匠也不含糊,先是指导那些工匠用筛子把细沙都筛出来,放在一旁备用。然后再用沙子、石子、水泥按比例混在一起,浇水之后,就成了混凝土了。老刘工匠在一边做着,还一边解说。
张正书看了一会,也乏味了,这种事还是交给专业人士去做吧,他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比如,去联系烧制瓷器的作坊,订做一批瓷砖。
没办法,因为没有样品,只能靠时间去试。而且最近是瓷器作坊都离汴梁城不近,派人去订货也要时间。除了瓷砖以外,还要有地砖。地砖自然不像是皇宫里那样,用的是金砖。要是用金砖的话,估摸张正书明天就可以进监狱了。在等级森严的宋朝,君臣百姓之间的界限是很清楚的,不仅衣裳穿着有限制,就连用度、房屋制式上都有限制。但宋朝也还算好的了,起码没有硬性规定房子的样式,也不会阻止别的建筑比皇宫还要高。要是换成了明清两朝,你看看有哪一家平头百姓敢把房子建得比皇宫还高?反了你了。
至于宋朝之前,是人们没有那个实力把房子建得比皇宫还高,比如唐朝都城长安,夯土的土层都要高达十多米了,普通百姓怎么比得上?
只有宋朝是个例外,因为北宋的皇宫是历朝历代里,最为寒酸的皇宫,前身仅仅是唐代宣武军节度使署,五代十国的后梁把汴京作为都城时改为建昌宫,到了后晋又改为大宁宫。到了宋朝,太祖赵匡胤才扩建了皇城,但碍于周围太多百姓,也没扩大多少。
北宋的皇宫小到什么程度呢?连该在皇宫办公的机构都装不下,甚至还要搬到宫外去办公。
可以说,宋朝算是最宽松的时代了,比起唐、明、清来说,要好不少。最起码建个高楼,不用担心违反了什么制度而锒铛入狱。
看看汴梁城第一高楼——樊楼,不就是在皇城旁边,比皇宫还高么?樊楼虽然只是三层楼高,但是宋朝的三层,是指底层之上的层数,即建二层砖石台基,在上层台基上立永定柱做平坐,平坐以上再建楼,按照后世的标准应该是四层了。这样的高楼,用高出云表、摩天碍日之类的词语来形容,是很符合大宋子民的第一感觉的。
虽然皇帝下旨不准闲人登上樊楼的西楼,怕窥视皇宫机密。但这也反映了一点,宋朝对百姓管理的宽松。最显著的一点是,宋朝为了鼓励商业,连“路引”都废了。要知道,汉晋唐元明清,都是有“路引”的。商民出门远行、投宿,必须持有官方开具的“文引”,类似于介绍信,才准许放行、住店。宋朝没有这个东西,只要你想走,就能走,游遍万里河川也是你的自由。
只是现在张正书被限制住了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