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巴士 www.wx84.cc,百工匠心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西表岛是亚热带气候的岛屿。岛上90%的面积被密林所覆盖。仲间河、浦内河附近是长满美洲红树的原始林。居住在岛上的人们在这样的自然中营造着传统的生活方式。石垣岛上的祖纳村至今还保存着传统的生活模式。岛上的生活是合著传统的祭日庙会和季节的变化而运转的。岛民们坚守的这种生活,是来岛上观光的过路游客很难看到的。人们在祭日庙会和重要的场合时穿戴的芭蕉布、麻布一直流传到今天。
石垣昭子在西表岛有自己的染织作坊。那里的女人们自己栽培线芭蕉,取其丝,染色,然后用传统的手法进行纺织。
我是在6 月初的一天里去参观她的作坊的。那时,日本的大部分地区还在梅雨期的正当中,而西表已经进入了盛夏。正是收割稻子的时候,这是一个只需穿一件短袖衫,靠电风扇把风带来的季节。
到了石垣岛先打了个电话给她,她告诉我作坊的周围是用线芭蕉做的篱笆围着的,会很好找。她当然不知道我从来就没见过线芭蕉是什么模样。当我找到四周丛生着很多不太高的香蕉树的地方,我断定大概就在这里了。那些“香蕉树”上已经有几串小小的香蕉挂在上边,而我却不知道那就是线芭蕉。
从路口进到里边才是石垣的作坊。枝繁叶茂的大树遮盖出一方避日的凉爽空间,悬床悠闲地吊挂在树下,通风良好的作坊里摆放着几台编织机,一个年轻的姑娘正在穿梭走线。
石垣给我看了放在筐子里的纤细的丝线。织机上那刚织了一半、透着凉爽的芭蕉布让我感到新奇。但是,等她带我看了作坊后面的芭蕉园后更是让我吃惊不已。
原来,来时看到的那些“香蕉”竟全都是线芭蕉。房子的周围,包括整个田间满满地栽的也都是线芭蕉。除此之外院子里还长着苦麻、桑树什么的。听说,她们还自己采绢丝、芒麻丝,尝试着织入芭蕉布中。石垣砍倒了一株线芭蕉来拉丝给我看,然后又将拉下的丝一根根地结织起来,经过了在我看来复杂而又艰难的一个过程以后,一块真正的芭蕉布就织成了。在都市里的那种什么都是“快!快!”的催命似的生活节奏下是根本无法想象的。大概是因为这种形式合乎岛上的生活节奏,才使它们得以相传并延续至今。石垣来到我的“脱口秀”会场时,带来了一株线芭蕉,是为了给我们讲拉丝、织布的有趣和岛上女人们的工作的。
石垣出生在冲绳群岛中的竹富岛,在东京学过美术,后来回到冲绳开始了传统的编织工艺。她的编织术一方面继承了传统的技法,同时也尝试着融入了现代的感觉。
石垣昭子口述:
我是从西表岛来的石垣。昨天早晨七点钟离开家,乘船到石垣岛上的飞机场用了四十分钟,从那儿到那霸,再从那霸转换飞机到东京的羽田,花了差不多三个小时,要说远也是够远的。
织芭蕉布用的丝是从一种叫线芭蕉的植物身上抽取的。线芭蕉是香蕉的同类。
通常把结果实的芭蕉叫实芭蕉,把开花的芭蕉叫花芭蕉。种类有不少,但都属于芭蕉科。
线芭蕉也会结果。表面上跟普通香蕉毫无差别,但是它的果实是长不大的,吃起来口感也不一样。线芭蕉果实中的籽很大,把它们泡在泡盛(冲绳产的一种用米酿造的烧酒——译者注)里可做香蕉酒,味道很美,带有香蕉的味道,而且不甜。
但是线芭蕉等到开了花,结了果,再用来拉丝的话就晚了,拉丝的时机一般是在开花之前。“拉丝”说的是从它的茎上一根根地拉下细细的丝。有人会以为丝是从芭蕉叶子上拉的,其实是从它的茎上。芭蕉到底不是树木而是草本植物,所以说茎应该更确切。像剥洋葱皮一样剥下一层,再剥下一层,然后还是皮。皮中含丰富的纤维,如果在种植时得到精心细致的护理,就会成为很好的丝线。
说到芭蕉布,用处最多的恐怕是祭日庙会和各种仪式的时候,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并不穿芭蕉布做的衣服。
在岛上,祭日庙会是生活的主要部分,所以,我们的生活也多是围绕着它来营造的。在我们看来,像芭蕉布、麻布这一类的东西首先代表的是祭把神上的意思。
我身上穿的这件丝的长衫是八重山一带的盛装礼服。这种款式如果穿在平时,布的质地会有所不同,而且,下摆也会再短一些。这种长衫是不用系腰带的。琉球装的特点就是要通风好,正式场合穿它的时候里面还要套一条白色的百折短裙。
织布、拉丝这种活计,不光在西表岛,可以说,在南边的任何一个岛上都是属于女人的工作。即便是现在,这样的岛还有不少,像竹富岛、小洪岛都是。一台织机就是我们自给自足的道具了。很久以前,岛上有缴纳人头税的习惯,女人满15岁要上缴一匹布(这里指的一匹为10.6米长、34厘米宽——译者注)作为人头税。
这一项政策统治了琉球王国长达数百年之久。历史留下了许许多多的东西,织布这一项属于女人的工作也就这样延续了下来。
在一个共同生存的环境下能织出好布是作为一个女人的自豪,掌握了一个个的织布技巧也就成了她们的骄傲。
一般要想学会织芭蕉布的技术通常要用上两到十年的时间。现在冲绳县在培养继承人上已经开始行动了。由政府指定芭蕉布及土布的产地,让那里的技师培养年轻的一代。
但是,真正记住编织的工序并不是太花时间。把织机架好,往织机上一根根地插入横线丝,主要的操作都是在织机上,用不着花很多时间就能记住了,有半年到一年就足够。但是,难就难在材料的制作上,而且,材料的制作也是很要时间的。
芭蕉树是大自然中的一分子,所以,还要根据自然界的状况,以及材料的废物利用等等,这些是在栽培它们的时候都要考虑进去的。
在岛上,有不少人拥有专门用来种植芭蕉的田地。但是,即使没有,因为芭蕉并不需要特殊的土壤,所以,一般在我们那里,随便什么地都是可以种的。只要在农耕地的垄里零零散散地栽上几株芭蕉,过不了几年就会从一株的丝芭蕉旁繁殖出众多的小芭蕉来,不知不觉中就形成了芭蕉墙。这种习俗在岛上的每个村落都遗留着,甚至有些地方,村落虽然已经废掉了,但在一些旧屋的房后,你一定还能找到像线芭蕉、苎麻和冲绳酸橙树这样的东西。这些都是女人们做活的原料。苎麻是一种可以提取纤维的植物。酸橙是类似柠檬的一种果类,我们用它来做醋。在岛上生活,吃生鱼没有酱油的时候,可以淋些这样的醋。还有洗涤芭蕉布的时候,滴上几滴就可以让布变软,还可以去污。因为布是在含碱性的液体中煮的,用酸进行中和一下,布就活了。再就是,染色时,媒染的液体中也要放几滴酸橙汁。另外,它还是喝泡盛烧酒时不可缺少的东西呢。总之,这种酸橙在岛上是家家户户的必种之物。
冲绳县有个宫古岛,这个岛上出产一种有名的宫古上布,这宫古上布使用的都是上好的材料,岛上的女人们种麻、芭蕉,还有寥篮等,积累多了以后她们才集中来织。所以我们的生活里总是缺少不了织机。
我是因为祖母以前常织布,而我又总是她的帮手,也就慢慢地学会了。我们小的时候,到处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清早起来先点亮油灯,然后帮祖母穿针引线。
现在这种情景已经基本上见不到了。连老人们也开始忙于打门球之类的活动了。
芭蕉丝从茎上撕下
芭蕉的茎大约有两米高,一般在长到一米五的时候进行剪枝,把一些叶子掰掉,这道工序一年要有二三次,是为了让芯能长得坚实,也为了让养分能输送到茎部。
蕉叶可用来包东西、盖东西。其根部的汁液可作为染料使用。芭蕉的全身都是有用的。
我通常是在芭蕉长到一米五左右时砍断它,这样比较合乎我的身高,也便于拉丝。一般也都是根据自己的身高来进行处理的。有芭蕉的地方就会有女人们的作坊。
拉丝的季节以冬季为佳,所以,在春、夏、秋季剪枝,精心养育,到了稍冷下来以后进行拉丝,会出很好的丝。有的也分成春芭蕉和冬芭蕉。
今天,我带来的这一株是二三天前才砍的,很重的,这样一株大约有二三公斤。
在芭蕉田里它们就是这样生长的,乍一看很像树吧?把它们的皮一层一层地剥下来,越往里剥丝越细,也越有光泽。
芭蕉的叶子是沿着根部向上长的。一般植物的纤维都是从根部向上生长延伸,所以,在剥皮拉丝的时候要注意是从根部向叶子的方向来剥,否则的话,丝会在中途断掉而且有伤于它。顺根部往上剥会很自如,颜色也越来越漂亮。芭蕉经过一年精心的养育,这时候的丝是最好的。如果你的丝一直能拉到芯的部位,说明你是精心地养育了。
芭蕉的皮可以用来防染,现在一般都用塑料的东西,过去都是用一些不太好的叶子来系的。
下面我要拉丝给你们看了。拉的时候要根据自己所希望的粗细程度来拉。把拉好的丝晾干,就成了很好的芭蕉线。就像洋葱,有很多很多含丝的层,里外的质地各不同,里边的比较细腻,外边的比较粗糙,所以这个时候自己可以来区分是用做横丝,还是用做竖丝。
在完成一道道工序的时候,脑子里要计划好日后打算做什么用。用芭蕉丝做材料织布是一道工序也不可以敷衍的,每一个环节都是连着的。
看着芭蕉田心里想着哪些该砍了,哪些还时机尚早,还要看看气候的情况,然后决定各道工序的先后。在砍之前要准备好木灰水(把木头烧成灰放入水中),准备好煮芭蕉的柴薪。所有这些不用说也都是女人们的工作。
如果你注意一下颜色就能发现拉丝的时候是由白色慢慢地变成谈粉色。颜色是一个交叉点,可以决定横线和竖线。
决定横线和竖线的时候,一定是将最容易撕开的部分用做竖线。有时候,一等丝干了就上机,也有的时候先要把这些丝放在锅里,用树灰熬的汁来煎煮。当然,所用的树灰可不是什么树的都可以,要用我们冲绳当地的两种叫做油那(学名:hibiscustiliaceus )和嘎玖玛(ficusretusa )的树,这两种树的质地很坚硬,而且它们的灰是白白的,用这样的灰对丝的颜色影响很大。
有透明感的丝才算是好丝。上面附着的一些不纯的东西经过煎煮以后都脱落了。
织的时候,根据个人的喜好,丝还可以拉得更细。但是如果晒干了以后就不太容易拉了,所以,这个操作应该是在水中进行的。把它们浸泡在水里,然后用小手指的指甲拉,用左手的小拇指压着,手在这儿都变成了道具。
把芭蕉裁断成150 公分长,是因为这个长度拉起丝来比较方便。据冲绳民谣记载,过去有一种“20支”的技法,就是织一公分长的布要用20根的丝,那样的布织出来是很细很细的,但是要有相当的技术。现在充其量也就用14根丝左右。
100 根芭蕉的茎出一匹布的丝
在冲绳当地,凡是有芭蕉的地方都有一种放丝线的筐,而且,这个筐的大小正好够放织一匹布的线。把织布用的丝线连接在一起可不是靠系扣儿的方法,线和线之间是捻在一起的,这可是需要点儿技巧的,要利用手指指纹部位凹凸的地方来捻。
在岛上,有些老婆婆边聊天或边看电视就把丝线捻上了。
冲绳本岛有个叫喜如嘉的地方,那里也是芭蕉布的产地,但是那里的丝线一般都是打结节的,这样一来织出来的布上就留下了一个个的小球球,倒也成了一种特征,所以,看布的织法还能分辨出它是哪个地区产的。
织一匹布如果只用芭蕉茎的芯部,就要用约100 根的芭蕉。
住在喜如嘉的平良敏子就喜欢花上五六年攒够了芯部的丝线后,织一件漂亮的和服,那可真是上等的和服。
我一般是不分外侧、中部或芯部,而是把它们揉在一起来捻,这样出来的丝线有的地方粗一点,有的地方细一点,织出来的布也很有趣,芭蕉所特有的并不只是结实,重要的是它的手感。
丝线存够了就要染了。我们都是在芭蕉田的周围找染料。到山里去现在还能找到过去人们常用做染料的东西。我居住的八重山一带最多的树要数橡树和米储树,它们的皮就是很好的染料。把剥下的橡树皮放在锅里咕嘟咕嘟地煮,然后放一把田里的泥来媒染就能变成乌黑的颜色。泥巴就是媒染剂,是含铁的。用石灰媒染的时候就用珊瑚礁。但是,最多的时候还是用灰汁,树木的灰计,而且灰计也能出来不少颜色。有灰色的,黑色的,其中数茶色系的最多。在石垣岛、西表岛上自生自灭着一种植物的根,我们叫它蔻娄,是野猪最喜爱的食物,而且越是野猪喜欢吃的季节它才越是出好颜色的时候,野猪是吃它根部的大芋头,我们也把芋头削成块儿在锅里煮,能煮出很好看的颜色。
另外,出茶色最好的要数黑芦邑(冲绳方言音译。生长在热带的植物,学名:kandelia candel )了,它的茎和皮都能出好颜色。黄色,被称为琉球王朝的颜色。
芜库邑(冲绳方言音译。学名:garcinia subelliptica )是最好的黄色,一般是用它的皮,时候赶得好的话,树枝、树叶也可以用。
你们不用担心这样一折腾树会死掉,我们当然有不伤害树的里皮和树枝的技巧。
而且也不是整棵的树都挖出来。此外,我们用的最多的还是那些长在自己作坊周围的树,而且也都是很小心翼翼的。
调煮染料时,用的水不同,出来的颜色也会不同。
一年四季有不同的植物交替着成熟。像我们这样从事编织的人总是会合著季节作一个像日历一样的采丝计划。什么季节采什么丝。春天到了,桑叶郁郁葱葱的时候就采蚕丝;到了四、五月份,就采麻;冬天呢,就采芭蕉。我用的丝线种类,除了芭蕉就是麻和绢丝了。最近我在尝试着用踉芭蕉的手感和光艳很接近的生绢来织东西。
芭蕉布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织法,只是因为这些丝线很容易断,又加上受不了干燥,所以,即便是在夏天房间里也不能开空调。丝线需要一定的湿度,我们在织布的时候都要喷一些水雾,让丝线含些水分。从这一点,西表这个高湿度的地方是很合适的。这也正是芭蕉布在其他地区发展不起来的原因所在吧。再怎么强调“大和文化”,它也难在本土(指本州岛)生根延续。包括用来做衣服的芭蕉布,也是因为适合了冲绳这里的风土人们才会穿。
芭蕉丝一干燥就容易断,所以织布用的梭子也要经常保持湿润,特别是上横丝的时候一定要先把织机弄湿,这样丝线就会很听话,织起来也很顺当。这时候,穿梭在织机上的梭子也不会发出卡哒卡哒的声音。
最后一道工序是将织好的东西用海水漂洗。因为经过几天的编织,布上面会落上很多灰尘和脏东西。这最后的一道工序可以说是洗涤也可以说是精炼吧,在海里漂洗一整晚上。
把它们在海水里这么一浸泡,如果是染色不彻底的,那么这一下会全部给泡掉的。还有一些比如上的浆也会被泡掉。泡了一晚上以后,再使劲地揉一揉,然后把它们拿出来放在太阳底下用海盐水晒晒,最后再用清水反复洗几遍,这么一个程序下来,芭蕉布就变得清灵灵、凉爽爽的了。海里的盐,太阳的光和风都是很重要的因素。
遗憾的是,近些年来,日本的江河由于受到严重的污染,已经不适合捕鱼了。现在,只有在四国的四万十川。冈山县的旭川、歧单县的长良川、山形县的最上川以及三重县跟和歌山县交界的熊野川,还能看到一些打鱼的木船飘浮在江面上。它们多是用来捕捉江鱼的。观察这些地方的捕鱼船,我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发现。那就是,根据江的规模大小不同,船的大小也不同。从这些船的结构上,可以看得出船匠们对江河的特性有多了解。又根据船的使用方法上的不同,所捕鱼的种类也就不同。总之,它们在结构和形状上有很大的区别。
中尾是住在熊野川附近的造船木匠。
熊野川的船是一种叫做“平田舟”的、形状独特的船,扁平的,浮在河面上的时候,就好像是一片竹叶。在流势很急的熊野川上,平田舟看上去就像是轻轻地滑过去一样。它的形状使它不是劈波斩浪,而是轻盈地乘着波浪而行的。中尾让我坐上他的船,在熊野川上游走了一圈儿。船,很容易操纵,我们还扬起了帆。听说,这种船有时也用来做游览船。
中尾原来曾在国家铁路局工作过三十几年。后来,半路出家,开始了造船匠的生涯。
我们一起去看了木材市场,他还让我参观了他那间坐落在河边上的“造船作坊”。那里放着一艘他手头儿正做着的船。熊野这个地区是木材的产地。中尾造船用的材料都是就近取材的。我真惊叹于他活计的精细。
在跟他的交谈中我才知道,他原来还是一名渔师。他乘着自己造的船去捕捉河鳗、河蟹和香鱼。也就是说,他是造船的,也是用船的。
无论哪儿的渔师都会说自己的船是最好的。我也曾看到过不少江船,但是,我确信,熊野川的平田舟一定是日本属一属二漂亮的船。
船匠现在已经是一个不再有需要的职业了,继承人当然也就越来越少,因此,船匠的高龄化成了一个普遍的现象。在他们当中,中尾算是年轻的了。
他用自已经过改造的车把船运到了我的“脱口秀”会场,向我们展示了熊野川的船所特有的秉性和船匠的手艺。
我是熊野川的船匠中尾。我的父亲就是船匠出身,但是,我并没有从一开始就师从于父,而是进了国家铁路局当了一名职员。从国铁局辞职以后,闲着没事,去一个当船匠的朋友那儿帮了几天忙,这么一帮倒还真的学会了。从我父亲那里没受过任何的家传,现在却跟他做的是同一样的事。
其实我当年最想进的不是国铁局而是商船学校,因为我喜欢船。在国铁局一干就是36年,后来才开始学造船。捕鱼也是我的爱好之一。我出生的地方是新宫,老家是三重县,离新宫有12公里。
这就是我造的船,形状特别吧?熊野川是一条落差很大的河。一般海船的吃水线都很深,那是为了劈波斩浪,而我的船正相反,是为了不被波浪冲翻才特意造成这个形状的。这种造法是从古代沿袭下来的习惯。古人早就对适用于熊野川的船有研究了。这种应付急流的船在制造上有着它独特的工艺,从而就使它形成了与众不同的外观。
熊野川是一条流淌在奈良县、和歌山县和三重县三县境内的河流,也是日本惟一的一条没有堤坝的河流。正是这个原因,独木舟的全国锦标赛算上今年已经在这里举办过三次了,就是因为它没有堤坝,加上流势很急够刺激。熊野川流过的四周是叫做大台原的山脉,因此,熊野... -->>
西表岛是亚热带气候的岛屿。岛上90%的面积被密林所覆盖。仲间河、浦内河附近是长满美洲红树的原始林。居住在岛上的人们在这样的自然中营造着传统的生活方式。石垣岛上的祖纳村至今还保存着传统的生活模式。岛上的生活是合著传统的祭日庙会和季节的变化而运转的。岛民们坚守的这种生活,是来岛上观光的过路游客很难看到的。人们在祭日庙会和重要的场合时穿戴的芭蕉布、麻布一直流传到今天。
石垣昭子在西表岛有自己的染织作坊。那里的女人们自己栽培线芭蕉,取其丝,染色,然后用传统的手法进行纺织。
我是在6 月初的一天里去参观她的作坊的。那时,日本的大部分地区还在梅雨期的正当中,而西表已经进入了盛夏。正是收割稻子的时候,这是一个只需穿一件短袖衫,靠电风扇把风带来的季节。
到了石垣岛先打了个电话给她,她告诉我作坊的周围是用线芭蕉做的篱笆围着的,会很好找。她当然不知道我从来就没见过线芭蕉是什么模样。当我找到四周丛生着很多不太高的香蕉树的地方,我断定大概就在这里了。那些“香蕉树”上已经有几串小小的香蕉挂在上边,而我却不知道那就是线芭蕉。
从路口进到里边才是石垣的作坊。枝繁叶茂的大树遮盖出一方避日的凉爽空间,悬床悠闲地吊挂在树下,通风良好的作坊里摆放着几台编织机,一个年轻的姑娘正在穿梭走线。
石垣给我看了放在筐子里的纤细的丝线。织机上那刚织了一半、透着凉爽的芭蕉布让我感到新奇。但是,等她带我看了作坊后面的芭蕉园后更是让我吃惊不已。
原来,来时看到的那些“香蕉”竟全都是线芭蕉。房子的周围,包括整个田间满满地栽的也都是线芭蕉。除此之外院子里还长着苦麻、桑树什么的。听说,她们还自己采绢丝、芒麻丝,尝试着织入芭蕉布中。石垣砍倒了一株线芭蕉来拉丝给我看,然后又将拉下的丝一根根地结织起来,经过了在我看来复杂而又艰难的一个过程以后,一块真正的芭蕉布就织成了。在都市里的那种什么都是“快!快!”的催命似的生活节奏下是根本无法想象的。大概是因为这种形式合乎岛上的生活节奏,才使它们得以相传并延续至今。石垣来到我的“脱口秀”会场时,带来了一株线芭蕉,是为了给我们讲拉丝、织布的有趣和岛上女人们的工作的。
石垣出生在冲绳群岛中的竹富岛,在东京学过美术,后来回到冲绳开始了传统的编织工艺。她的编织术一方面继承了传统的技法,同时也尝试着融入了现代的感觉。
石垣昭子口述:
我是从西表岛来的石垣。昨天早晨七点钟离开家,乘船到石垣岛上的飞机场用了四十分钟,从那儿到那霸,再从那霸转换飞机到东京的羽田,花了差不多三个小时,要说远也是够远的。
织芭蕉布用的丝是从一种叫线芭蕉的植物身上抽取的。线芭蕉是香蕉的同类。
通常把结果实的芭蕉叫实芭蕉,把开花的芭蕉叫花芭蕉。种类有不少,但都属于芭蕉科。
线芭蕉也会结果。表面上跟普通香蕉毫无差别,但是它的果实是长不大的,吃起来口感也不一样。线芭蕉果实中的籽很大,把它们泡在泡盛(冲绳产的一种用米酿造的烧酒——译者注)里可做香蕉酒,味道很美,带有香蕉的味道,而且不甜。
但是线芭蕉等到开了花,结了果,再用来拉丝的话就晚了,拉丝的时机一般是在开花之前。“拉丝”说的是从它的茎上一根根地拉下细细的丝。有人会以为丝是从芭蕉叶子上拉的,其实是从它的茎上。芭蕉到底不是树木而是草本植物,所以说茎应该更确切。像剥洋葱皮一样剥下一层,再剥下一层,然后还是皮。皮中含丰富的纤维,如果在种植时得到精心细致的护理,就会成为很好的丝线。
说到芭蕉布,用处最多的恐怕是祭日庙会和各种仪式的时候,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并不穿芭蕉布做的衣服。
在岛上,祭日庙会是生活的主要部分,所以,我们的生活也多是围绕着它来营造的。在我们看来,像芭蕉布、麻布这一类的东西首先代表的是祭把神上的意思。
我身上穿的这件丝的长衫是八重山一带的盛装礼服。这种款式如果穿在平时,布的质地会有所不同,而且,下摆也会再短一些。这种长衫是不用系腰带的。琉球装的特点就是要通风好,正式场合穿它的时候里面还要套一条白色的百折短裙。
织布、拉丝这种活计,不光在西表岛,可以说,在南边的任何一个岛上都是属于女人的工作。即便是现在,这样的岛还有不少,像竹富岛、小洪岛都是。一台织机就是我们自给自足的道具了。很久以前,岛上有缴纳人头税的习惯,女人满15岁要上缴一匹布(这里指的一匹为10.6米长、34厘米宽——译者注)作为人头税。
这一项政策统治了琉球王国长达数百年之久。历史留下了许许多多的东西,织布这一项属于女人的工作也就这样延续了下来。
在一个共同生存的环境下能织出好布是作为一个女人的自豪,掌握了一个个的织布技巧也就成了她们的骄傲。
一般要想学会织芭蕉布的技术通常要用上两到十年的时间。现在冲绳县在培养继承人上已经开始行动了。由政府指定芭蕉布及土布的产地,让那里的技师培养年轻的一代。
但是,真正记住编织的工序并不是太花时间。把织机架好,往织机上一根根地插入横线丝,主要的操作都是在织机上,用不着花很多时间就能记住了,有半年到一年就足够。但是,难就难在材料的制作上,而且,材料的制作也是很要时间的。
芭蕉树是大自然中的一分子,所以,还要根据自然界的状况,以及材料的废物利用等等,这些是在栽培它们的时候都要考虑进去的。
在岛上,有不少人拥有专门用来种植芭蕉的田地。但是,即使没有,因为芭蕉并不需要特殊的土壤,所以,一般在我们那里,随便什么地都是可以种的。只要在农耕地的垄里零零散散地栽上几株芭蕉,过不了几年就会从一株的丝芭蕉旁繁殖出众多的小芭蕉来,不知不觉中就形成了芭蕉墙。这种习俗在岛上的每个村落都遗留着,甚至有些地方,村落虽然已经废掉了,但在一些旧屋的房后,你一定还能找到像线芭蕉、苎麻和冲绳酸橙树这样的东西。这些都是女人们做活的原料。苎麻是一种可以提取纤维的植物。酸橙是类似柠檬的一种果类,我们用它来做醋。在岛上生活,吃生鱼没有酱油的时候,可以淋些这样的醋。还有洗涤芭蕉布的时候,滴上几滴就可以让布变软,还可以去污。因为布是在含碱性的液体中煮的,用酸进行中和一下,布就活了。再就是,染色时,媒染的液体中也要放几滴酸橙汁。另外,它还是喝泡盛烧酒时不可缺少的东西呢。总之,这种酸橙在岛上是家家户户的必种之物。
冲绳县有个宫古岛,这个岛上出产一种有名的宫古上布,这宫古上布使用的都是上好的材料,岛上的女人们种麻、芭蕉,还有寥篮等,积累多了以后她们才集中来织。所以我们的生活里总是缺少不了织机。
我是因为祖母以前常织布,而我又总是她的帮手,也就慢慢地学会了。我们小的时候,到处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清早起来先点亮油灯,然后帮祖母穿针引线。
现在这种情景已经基本上见不到了。连老人们也开始忙于打门球之类的活动了。
芭蕉丝从茎上撕下
芭蕉的茎大约有两米高,一般在长到一米五的时候进行剪枝,把一些叶子掰掉,这道工序一年要有二三次,是为了让芯能长得坚实,也为了让养分能输送到茎部。
蕉叶可用来包东西、盖东西。其根部的汁液可作为染料使用。芭蕉的全身都是有用的。
我通常是在芭蕉长到一米五左右时砍断它,这样比较合乎我的身高,也便于拉丝。一般也都是根据自己的身高来进行处理的。有芭蕉的地方就会有女人们的作坊。
拉丝的季节以冬季为佳,所以,在春、夏、秋季剪枝,精心养育,到了稍冷下来以后进行拉丝,会出很好的丝。有的也分成春芭蕉和冬芭蕉。
今天,我带来的这一株是二三天前才砍的,很重的,这样一株大约有二三公斤。
在芭蕉田里它们就是这样生长的,乍一看很像树吧?把它们的皮一层一层地剥下来,越往里剥丝越细,也越有光泽。
芭蕉的叶子是沿着根部向上长的。一般植物的纤维都是从根部向上生长延伸,所以,在剥皮拉丝的时候要注意是从根部向叶子的方向来剥,否则的话,丝会在中途断掉而且有伤于它。顺根部往上剥会很自如,颜色也越来越漂亮。芭蕉经过一年精心的养育,这时候的丝是最好的。如果你的丝一直能拉到芯的部位,说明你是精心地养育了。
芭蕉的皮可以用来防染,现在一般都用塑料的东西,过去都是用一些不太好的叶子来系的。
下面我要拉丝给你们看了。拉的时候要根据自己所希望的粗细程度来拉。把拉好的丝晾干,就成了很好的芭蕉线。就像洋葱,有很多很多含丝的层,里外的质地各不同,里边的比较细腻,外边的比较粗糙,所以这个时候自己可以来区分是用做横丝,还是用做竖丝。
在完成一道道工序的时候,脑子里要计划好日后打算做什么用。用芭蕉丝做材料织布是一道工序也不可以敷衍的,每一个环节都是连着的。
看着芭蕉田心里想着哪些该砍了,哪些还时机尚早,还要看看气候的情况,然后决定各道工序的先后。在砍之前要准备好木灰水(把木头烧成灰放入水中),准备好煮芭蕉的柴薪。所有这些不用说也都是女人们的工作。
如果你注意一下颜色就能发现拉丝的时候是由白色慢慢地变成谈粉色。颜色是一个交叉点,可以决定横线和竖线。
决定横线和竖线的时候,一定是将最容易撕开的部分用做竖线。有时候,一等丝干了就上机,也有的时候先要把这些丝放在锅里,用树灰熬的汁来煎煮。当然,所用的树灰可不是什么树的都可以,要用我们冲绳当地的两种叫做油那(学名:hibiscustiliaceus )和嘎玖玛(ficusretusa )的树,这两种树的质地很坚硬,而且它们的灰是白白的,用这样的灰对丝的颜色影响很大。
有透明感的丝才算是好丝。上面附着的一些不纯的东西经过煎煮以后都脱落了。
织的时候,根据个人的喜好,丝还可以拉得更细。但是如果晒干了以后就不太容易拉了,所以,这个操作应该是在水中进行的。把它们浸泡在水里,然后用小手指的指甲拉,用左手的小拇指压着,手在这儿都变成了道具。
把芭蕉裁断成150 公分长,是因为这个长度拉起丝来比较方便。据冲绳民谣记载,过去有一种“20支”的技法,就是织一公分长的布要用20根的丝,那样的布织出来是很细很细的,但是要有相当的技术。现在充其量也就用14根丝左右。
100 根芭蕉的茎出一匹布的丝
在冲绳当地,凡是有芭蕉的地方都有一种放丝线的筐,而且,这个筐的大小正好够放织一匹布的线。把织布用的丝线连接在一起可不是靠系扣儿的方法,线和线之间是捻在一起的,这可是需要点儿技巧的,要利用手指指纹部位凹凸的地方来捻。
在岛上,有些老婆婆边聊天或边看电视就把丝线捻上了。
冲绳本岛有个叫喜如嘉的地方,那里也是芭蕉布的产地,但是那里的丝线一般都是打结节的,这样一来织出来的布上就留下了一个个的小球球,倒也成了一种特征,所以,看布的织法还能分辨出它是哪个地区产的。
织一匹布如果只用芭蕉茎的芯部,就要用约100 根的芭蕉。
住在喜如嘉的平良敏子就喜欢花上五六年攒够了芯部的丝线后,织一件漂亮的和服,那可真是上等的和服。
我一般是不分外侧、中部或芯部,而是把它们揉在一起来捻,这样出来的丝线有的地方粗一点,有的地方细一点,织出来的布也很有趣,芭蕉所特有的并不只是结实,重要的是它的手感。
丝线存够了就要染了。我们都是在芭蕉田的周围找染料。到山里去现在还能找到过去人们常用做染料的东西。我居住的八重山一带最多的树要数橡树和米储树,它们的皮就是很好的染料。把剥下的橡树皮放在锅里咕嘟咕嘟地煮,然后放一把田里的泥来媒染就能变成乌黑的颜色。泥巴就是媒染剂,是含铁的。用石灰媒染的时候就用珊瑚礁。但是,最多的时候还是用灰汁,树木的灰计,而且灰计也能出来不少颜色。有灰色的,黑色的,其中数茶色系的最多。在石垣岛、西表岛上自生自灭着一种植物的根,我们叫它蔻娄,是野猪最喜爱的食物,而且越是野猪喜欢吃的季节它才越是出好颜色的时候,野猪是吃它根部的大芋头,我们也把芋头削成块儿在锅里煮,能煮出很好看的颜色。
另外,出茶色最好的要数黑芦邑(冲绳方言音译。生长在热带的植物,学名:kandelia candel )了,它的茎和皮都能出好颜色。黄色,被称为琉球王朝的颜色。
芜库邑(冲绳方言音译。学名:garcinia subelliptica )是最好的黄色,一般是用它的皮,时候赶得好的话,树枝、树叶也可以用。
你们不用担心这样一折腾树会死掉,我们当然有不伤害树的里皮和树枝的技巧。
而且也不是整棵的树都挖出来。此外,我们用的最多的还是那些长在自己作坊周围的树,而且也都是很小心翼翼的。
调煮染料时,用的水不同,出来的颜色也会不同。
一年四季有不同的植物交替着成熟。像我们这样从事编织的人总是会合著季节作一个像日历一样的采丝计划。什么季节采什么丝。春天到了,桑叶郁郁葱葱的时候就采蚕丝;到了四、五月份,就采麻;冬天呢,就采芭蕉。我用的丝线种类,除了芭蕉就是麻和绢丝了。最近我在尝试着用踉芭蕉的手感和光艳很接近的生绢来织东西。
芭蕉布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织法,只是因为这些丝线很容易断,又加上受不了干燥,所以,即便是在夏天房间里也不能开空调。丝线需要一定的湿度,我们在织布的时候都要喷一些水雾,让丝线含些水分。从这一点,西表这个高湿度的地方是很合适的。这也正是芭蕉布在其他地区发展不起来的原因所在吧。再怎么强调“大和文化”,它也难在本土(指本州岛)生根延续。包括用来做衣服的芭蕉布,也是因为适合了冲绳这里的风土人们才会穿。
芭蕉丝一干燥就容易断,所以织布用的梭子也要经常保持湿润,特别是上横丝的时候一定要先把织机弄湿,这样丝线就会很听话,织起来也很顺当。这时候,穿梭在织机上的梭子也不会发出卡哒卡哒的声音。
最后一道工序是将织好的东西用海水漂洗。因为经过几天的编织,布上面会落上很多灰尘和脏东西。这最后的一道工序可以说是洗涤也可以说是精炼吧,在海里漂洗一整晚上。
把它们在海水里这么一浸泡,如果是染色不彻底的,那么这一下会全部给泡掉的。还有一些比如上的浆也会被泡掉。泡了一晚上以后,再使劲地揉一揉,然后把它们拿出来放在太阳底下用海盐水晒晒,最后再用清水反复洗几遍,这么一个程序下来,芭蕉布就变得清灵灵、凉爽爽的了。海里的盐,太阳的光和风都是很重要的因素。
遗憾的是,近些年来,日本的江河由于受到严重的污染,已经不适合捕鱼了。现在,只有在四国的四万十川。冈山县的旭川、歧单县的长良川、山形县的最上川以及三重县跟和歌山县交界的熊野川,还能看到一些打鱼的木船飘浮在江面上。它们多是用来捕捉江鱼的。观察这些地方的捕鱼船,我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发现。那就是,根据江的规模大小不同,船的大小也不同。从这些船的结构上,可以看得出船匠们对江河的特性有多了解。又根据船的使用方法上的不同,所捕鱼的种类也就不同。总之,它们在结构和形状上有很大的区别。
中尾是住在熊野川附近的造船木匠。
熊野川的船是一种叫做“平田舟”的、形状独特的船,扁平的,浮在河面上的时候,就好像是一片竹叶。在流势很急的熊野川上,平田舟看上去就像是轻轻地滑过去一样。它的形状使它不是劈波斩浪,而是轻盈地乘着波浪而行的。中尾让我坐上他的船,在熊野川上游走了一圈儿。船,很容易操纵,我们还扬起了帆。听说,这种船有时也用来做游览船。
中尾原来曾在国家铁路局工作过三十几年。后来,半路出家,开始了造船匠的生涯。
我们一起去看了木材市场,他还让我参观了他那间坐落在河边上的“造船作坊”。那里放着一艘他手头儿正做着的船。熊野这个地区是木材的产地。中尾造船用的材料都是就近取材的。我真惊叹于他活计的精细。
在跟他的交谈中我才知道,他原来还是一名渔师。他乘着自己造的船去捕捉河鳗、河蟹和香鱼。也就是说,他是造船的,也是用船的。
无论哪儿的渔师都会说自己的船是最好的。我也曾看到过不少江船,但是,我确信,熊野川的平田舟一定是日本属一属二漂亮的船。
船匠现在已经是一个不再有需要的职业了,继承人当然也就越来越少,因此,船匠的高龄化成了一个普遍的现象。在他们当中,中尾算是年轻的了。
他用自已经过改造的车把船运到了我的“脱口秀”会场,向我们展示了熊野川的船所特有的秉性和船匠的手艺。
我是熊野川的船匠中尾。我的父亲就是船匠出身,但是,我并没有从一开始就师从于父,而是进了国家铁路局当了一名职员。从国铁局辞职以后,闲着没事,去一个当船匠的朋友那儿帮了几天忙,这么一帮倒还真的学会了。从我父亲那里没受过任何的家传,现在却跟他做的是同一样的事。
其实我当年最想进的不是国铁局而是商船学校,因为我喜欢船。在国铁局一干就是36年,后来才开始学造船。捕鱼也是我的爱好之一。我出生的地方是新宫,老家是三重县,离新宫有12公里。
这就是我造的船,形状特别吧?熊野川是一条落差很大的河。一般海船的吃水线都很深,那是为了劈波斩浪,而我的船正相反,是为了不被波浪冲翻才特意造成这个形状的。这种造法是从古代沿袭下来的习惯。古人早就对适用于熊野川的船有研究了。这种应付急流的船在制造上有着它独特的工艺,从而就使它形成了与众不同的外观。
熊野川是一条流淌在奈良县、和歌山县和三重县三县境内的河流,也是日本惟一的一条没有堤坝的河流。正是这个原因,独木舟的全国锦标赛算上今年已经在这里举办过三次了,就是因为它没有堤坝,加上流势很急够刺激。熊野川流过的四周是叫做大台原的山脉,因此,熊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